经间期出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间期出血.jpg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

病因

中医病因认识

月经中期又称纲组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遂发生本病。常见的分型有肾阴虚、脾气虚、湿热和血瘀。

一、肾阴虚

素体阴虚,房劳多产,肾中精血亏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于细组之时,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因而出血;血出之后,阳气外泄,阴阳又趋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二、气虚

忧思劳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冲任不固,于纲组之时,阳气内动,但阳气不足,血失统摄,故而出血;阴随血泄,阴阳又趋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三、湿热

外感湿热之邪,或情志所伤,肝郁,水湿内生,湿热互结,蕴于冲任,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引起湿热,迫血妄行,遂致出血;湿热随经血外泄,冲任复宁,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内留,离经之血内蓄为瘀,或情志内伤,气郁血结,久而成瘀,瘀阻冲任,于纲缢之时,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遂致出血;瘀随血泄,冲任暂宁,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预防

1、排卵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2、排卵期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注意事项

排卵期内裤要穿棉的好。排卵期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常见症状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

临床检查

子宫及附件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

诊断鉴别

1.月经过少:一般周期正常,仅行经期月经量少。

2.崩漏病:经期紊乱,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

3.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且非两次月经之间,经量正常或较多。

并发症

反复出血,病情缠绵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甚或崩漏、不孕症等。

治疗

中医治疗

一、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热伏冲任,于氤氲期,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故发生出血;阴虚内热,故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肾主骨生髓,肾阴虚,脑髓失养,故头晕耳鸣;肾虚则外府失养,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故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减一贯煎(《景岳全书》)。

生地、白芍麦冬、熟地、甘草知母地骨皮

方中生地、熟地、知母滋肾益阴;地骨皮泻阴火;白芍和血敛阴;麦冬养阴清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功能滋肾益阴,固冲调经,故出血可止。

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蛎;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夜交藤;出血期,酌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

二、脾气虚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拥,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冲任不固,于绍组期,阳气不足,不能统摄气血,因而出血;脾虚化源不足,故经量少,色淡质稀;脾气虚弱,中阳不振,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运化失职,则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也为脾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

三、湿热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蕴,于纲组期阳气内动之时,引动湿热,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因而出血;湿热与血搏结,故血色深红,质稠;湿热搏结,瘀滞不通,则小腹作痛;湿热流注下焦,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熏蒸,故口苦咽干,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也为湿热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方药举例: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茯苓炒地榆

白芍生地当归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

方中黄柏、黑豆、茯苓清热解毒,利水除湿;香附、丹皮、牛膝理气活血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生地、炒地榆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凉血止血之效。

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酌加茜草根乌贼骨;带下量多者,酌加马齿苋土茯苓;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朴麦芽;大便不爽者,去当归、生地,酌加薏苡仁白扁豆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于纲组期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因而出血,血色紫黯,夹有血块;瘀阻胞脉,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大黄、生地、当归尾赤芍丹皮枳壳龟板桃仁

方中桃仁、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活血化瘀,引血归经;枳壳理气行滞;生地、龟板养阴益肾,固冲止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归经之效。

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尾,酌加三七炒蒲黄;腹痛较剧者,酌加延胡索香附;挟热者,酌加黄柏知母

护理

1. 出血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外阴局部清洁,严禁性生活,防止感染

3. 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忌食油腻、辛辣、燥热的食物。

4.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质锻炼。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排卵期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

饮食适宜

1.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饮食禁忌

1.辛辣刺激食物;2.油腻脂肪含量高食物;3.油炸的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经间期出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经间期出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