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脓尿膀胱炎属于中医学的“热淋”、“溺血”等范畴,多因湿毒邪蕴结下焦所致。

病因

西医病因

细菌感染

膀胱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前者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大多数为化脓菌的感染。诱因有结石、异物、肿瘤或阻塞性病变,包括由于神经系统疾产生的排尿功能障碍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

性生活过频以及不洁性生活、共用浴巾,抽烟酗酒,经常食用辛辣食品,憋尿,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泌尿系感染,从而引发膀胱炎。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尿路梗阻及排尿障碍

失去了尿液冲洗作用,残余尿则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中医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长期受毒邪侵袭而致两亏或身体素虚,不足。主运化,主气化,运化失司,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湿邪内停日久而生湿下注于膀胱,而致尿频尿急尿痛灼络脉,迫血妄行,或气虚摄血无力而致血离经脉发为血淋溺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热交搏,渐化为毒,毒热交织,腐蚀肌肉,致发热贫血衰竭之征象。

预防

日常预防

1.平日保持自身的清洁。

2.可尝试喝蔓越莓果汁,因为它具有减少细菌黏在泌尿道上的功效。

3.也可以大量喝水,以有效避免细菌入侵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

1.性生活前后若能排尿尽量排掉,不要有憋尿情况。

2.平时活动期间因保持每2-3个小时有一次的排尿习惯,此外更要注意添加维他命B群和乳酸菌等等,预防胜于治疗,只要平日多注意些,就可以减少得到膀胱炎的机会。

常见症状

一般症状

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

急性膀胱炎

常突然起病,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

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

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膀胱炎如果及时治疗的话,症状是会很快消失的,这时候患者不要掉以轻心,要坚持治疗,在医生通过检查确认膀胱炎已经治愈再停下来,不要因此而让膀胱炎转化成慢性。

中医分型症状

湿热下注型

小便频数,灼热刺痛,小便黄赤,腹痛拒按,寒热起伏,口苦,呕恶,便秘,舌苔黄腻,脉濡数或者滑数。

肾阴虚热型

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湿热炽盛型

小便涩痛带血,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数。

临床检查

尿路造影

慢性膀胱炎表现膀胱容积缩小,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

B超表现

膀胱腔缩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CT表现

慢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广泛不规则增厚,膀胱缩小和内外缘不光滑,坏疽性膀胱炎还可见膀胱内气体,盆腔内炎性渗出液。

MRI表现

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号不均,以低信号为主。

诊断鉴别

1.急性肾盂肾炎需与急性膀胱炎区别,前者除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有寒战高热和肾区叩痛。

2.结核性膀胱炎发展缓慢,呈慢性膀胱炎症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尿路造影显示患侧肾有结核病变。

3.膀胱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区别,后者尿液清晰,极少脓细胞,无细菌,膀胱充盈时有剧痛,耻骨上膀胱区可触及饱满而有压痛的膀胱。

4.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膀胱炎相似,区别在于前者尿中有嗜酸粒细胞,并大量浸润膀胱粘膜。

5.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

6.慢性膀胱炎症状长期存在且逐渐加重,一般培养无细菌生长,又找不到原发病时,要考虑肾结核。肾结核病人半数以上有肺与生殖器等肾外结核病史,血尿多与尿路刺激症状同时出现,抗痨治疗有效。膀胱炎时,血尿为终末血尿,且抗菌治疗有效。结核杆菌培养、尿沉渣找结核杆菌、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时肾结核常与普通尿路感染并存。如患者经过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尿沉渣异常,应高度注意肾结核存在的可能性,宜作相应检查。

7.慢性膀胱炎需与膀胱癌鉴别。

并发症

可并发输尿管进行性狭窄,返流及随之发展的肾积水表现。

治疗

西医治疗

休息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

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能降低尿液酸度,缓解膀胱痉挛,黄酮哌酯盐(泌尿灵)可解除痉挛,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具体用药方法为:

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2.0g,甲氧苄氨嘧啶(TMP)0.4g,碳酸氢钠1.0g,一次顿服。或复方新诺明5片,或羟氨苄青霉素3.0g,或甲氧苄氨嘧啶400mg顿服。

为了彻底灭菌,有作者认为其常规疗程仍以3天为宜。复方新诺明2片加碳酸氢钠1.0g,每日2次。或羟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氟嗪酸0.2g,每日2次。均连续服用3天,对膀胱炎的治愈率与传统的14日疗法相似,且副作用少,其适应症与禁忌症同单程疗法。

至于老年人的下尿路感染,Mccne认为:老年人不论是症状性或无症状性,都应采用5~7天疗程,因为老年人多存在膀胱功能异常,膀胱流出道不全梗阻及阴道、尿道粘膜萎缩等,使治疗增加困难。

单剂疗法和3日疗法避免了不必要的长期服药而产生的耐药细菌和副作用的增加,但要加强预防复发的措施。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细菌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细菌耐药或有感染的诱因,要及时调整更适合的抗菌药物,延长应用时间以期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对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膀胱炎,要做详细全面的泌尿系检查,要解除梗阻因素,控制原发病灶,使尿路通畅。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引起的尿潴留和膀胱炎,根据其功能障碍类型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

膀胱炎属于中医学的“热淋”、“溺血”等范畴,多因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所致。治宜清利下焦湿

常用方药

处方1:车前草30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土牛膝15克,生地30克,竹叶12克,木通10克,甘草梢6克。水煎服,日1剂。

处方2:石苇30克,鸭跖草30克,泽泻10克,丹皮12克,银花藤30克,萹蓄10克,瞿麦10克。水煎服,日1剂。

处方3:通草12克,泽泻15克,防己12克,猪苓15克,云苓15克,车前子12克,曲麦12克,萹蓄12克,竹叶15克,白茅根30克,灯芯草10克,赤小豆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三金片、消淋丸、清浊丸。

单验方

1.蒲公英絮不拘量,水煎,过滤后服用。

2.玉米须1把,晒干,用水煎煮,1日饮用数次,连用两周。

耳穴治疗

穴位:膀胱尿道内分泌皮质下三焦

脾、肾两穴可以健运中焦,补气。膀胱穴可以起到分清浊的作用。同时配合以内分泌、皮质下穴可以帮助膀胱炎的恢复。尿道穴可以起到利尿通淋的作用。三焦穴可以通调三焦,使湿热得除。

操作:每天每穴按摩3~5分钟即可。

砭石疗法

刮法:后背下部、腰部。

刺法:阴陵泉三阴交肾俞

擦法:下腹部、胁下。

叩法:膀胱俞。

护理

1.勤换内裤,常清洗。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

2.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

3.注意经期卫生,有反复膀胱炎病史的妇女在经期可服用抗生素以预防。

4.多饮水是治疗膀胱炎的秘诀。

5.慢性病例要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坚持治疗4~6周。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膀胱炎饮食上可以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此外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还有膀胱炎的患者需要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1500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食疗保健

1.玉米粥

原料:玉米渣或面50克,盐少许。

制法用法:玉米渣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加盐少许即成。空腹食用。

2.大麦粥

原料: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

制法用法:研碎大麦米,用水煮成粥后,放入适量红糖搅匀食用。

3.竹叶粥

原料:鲜竹叶30~45克,石膏15~30克,粳米50~100克,砂糖少许。

制法用法:竹叶与石膏加水煎煮,取汁与粳米、砂糖少许共煮,先以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熬成稀粥即可食用。

4.青豆粥

原料:青豆、未成熟的黄豆50克,小麦50克,通草5克,白糖少许。

制法用法:先以水煮通草去渣取汁,用汁煮青豆、小麦为粥,加白糖少许,搅匀即可食用。

5.车前子粥

原料:车前子10~15克,粳米50克。

制法用法:车前子布包入砂锅内,煎取汁,去车前子,加入粳米,兑水,煮为稀粥。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膀胱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膀胱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