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目录
基本信息
《营养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请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一、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控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实施医疗服务全程管理,同时将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
要注重研究临床路径实施后医疗服务的收费情况,科学测算相关疾病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三、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按疾病相关诊断组付费(即DRGs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要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率,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管理和全面统计分析。
我委将适时组织对各地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调研。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2月2日
临床路径全文
营养性贫血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一、营养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营养性贫血(ICD:D50.900/D52.001/D53.100),含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表现:乏力、面苍等;常伴消化道症状,如纳差;舌质红,乳头萎缩,表面光滑;如果维生素B12缺乏还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脊髓后侧束变性,轻者表现为手足麻木,严重的可有下肢对称性深部感觉及振动感消失,平衡失调及步行障碍。亦可同时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及精神抑郁。
2.实验室检查
2.1缺铁性贫血
2.1.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0.32;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1.2血清(血浆)铁<8.95μmol/L(50u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ug/dl)
2.1.3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2.1.4血清铁蛋白(SF)<12μg/L
2.2巨幼细胞性贫血
2.2.1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多数红细胞呈大卵圆形,网织红细胞常减低
2.2.2血清叶酸测定(放射免疫法)<6.91nmol/L(<3ng/ml);和/或血清维生素B12(放射免疫法)<74-103pmol/L(100-140ng/ml)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改善膳食结构,加强营养,避免应用影响铁、维生素吸收的食物或药物,如茶叶、咖啡、钙制品、抑制胃酸药物等;
2.药物治疗:
2.1缺铁性贫血
患者一般首先口服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每天元素铁150-200mg即可,辅以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吸收不良,须及时补充者,可予胃肠外给药。常用的是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治疗总剂量的计算方法是:所需补充铁mg数=(150-患者Hb g/L)Х体重(kg)Х0.33.首次注射量应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二次可增加到100mg,以后每周注射2-3次,直到完成治疗总量。约有5%-13%的患者于注射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偶尔(2.6%)出现过敏性休克,会有生命危险,故注射时应有急救设备(肾上腺素、氧气及复苏设备)。如胃肠外给药仍无效,则要考虑以下原因:①诊断错误:贫血不是由缺铁所致;②合并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或尿毒症等)干扰了铁剂的治疗;③造成缺铁的病因未消除,铁剂的治疗未能补偿丢失的铁量(如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过多);④同时合并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恢复;⑤铁剂治疗中的不恰当(包括每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未注意食物或其他药物对铁吸收的影响等)。
2.2巨幼细胞性贫血
补充叶酸或/和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5-10mg,每天3次。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5-10mg,每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ug,隔日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500ug 1次。维生素B12 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500-1000ug/(次•周)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 缺乏的患者如果单用叶酸治疗会加重维生素B12 的缺乏,特别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0.900/D52.001/D53.100营养性贫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4)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
(七)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铁剂治疗一般需要3-5个月补充体内储存铁量
2.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一般1个月治疗即可
3.当营养缺乏的病因未能及时彻底根治时需要监测血常规和血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应适时给予维持治疗。
(八)出院标准。
网织红细胞有明显增长或血红蛋白开始增长,即可院外口服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有基础性疾病者,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营养性贫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营养性贫血(ICD:D50.900/D52.001/D53.100)(无并发症患者)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