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清肝明目药,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药物尚可用于肝阳上扰的症候。
清热凉血药,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
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这些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这些药物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主要药: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配伍方法]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若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五类法]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五类,即: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退虚热药。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
密蒙花 天花粉 芦根 白毛夏枯草 知母 寒水石 石膏
常用清热药
药名 | 性能用法 | 功能主治 |
水牛角 | 苦、咸,寒。归心、肝经。镑片煎服,15~30克 |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小儿惊风 |
生地黄 |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煎服,10~30克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邪入营血,身热烦渴,神昏舌绛,斑疹,各种血热出血,骨蒸潮热,消渴,肠燥便秘 |
玄参 | 苦、咸,寒。归肺、肾经。煎服,10~15克 | 清热凉血,滋有降火,解毒,软坚。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伤阴劫液,高热神昏,口干舌绛,发斑吐衄,骨蒸劳热,津枯便秘,痰核瘰疬,痈疮肿毒 |
牡丹皮 | 辛、苦,凉。归心、肝、肾经。煎服,5~10克 |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病发斑吐衄,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癥积,痈疡肿毒,跌仆损伤 |
赤芍药 | 苦,微寒。归肝、脾经。煎服,6~15克 |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主治温病发斑,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经闭,痛经,癥瘕腹痛,目赤肿痛,肝郁化火胁痛,痈疮肿毒,跌仆损伤 |
紫草 | 甘,寒。归心、肝经。煎服,3~10克 |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吐衄,血痢,麻疹不透,湿热黄疸,外治湿疹疮疡,水火烫伤 |
药名 | 性能用法 | 功能主治 |
金银花 | 性甘、寒。归肺、胃、大肠经。煎服,10~20克;或入丸、散 | 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
连翘 | 性味苦、微寒,归肺、心、胆经。煎服,6~15克 |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
蒲公英 | 苦、甘,寒。归肝、胃经。煎服,10~15克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
紫花地丁 | 苦、辛,寒。归心、肝经。煎服,15~30克 |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黄疸,痢疾,目赤肿痛,喉痹等 |
大青叶 | 苦,寒。归心、肝、胃经。煎服,10~30克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温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烦渴,吐衄,发斑,热痢,黄疸,丹毒,痄腮,喉痹,口疮 |
板蓝根 | 苦,寒。归心、胃经。煎服,9~15克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
青黛 | 咸,寒。归肝、肺、胃经。入丸、散内服,1.5~3克 |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暑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痄腮喉痹,咽喉肿痛,肺热咳血,小儿暑热惊痫,疮痈肿毒 |
穿心莲 | 苦,寒。归肺、胃、大肠、膀胱经。煎服,6~10克 | 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痈吐脓,肺热咳喘,顿咳,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 |
牛黄 | 甘,凉。归心、肝经。用量0.15~0.35克,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
蚤休 |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煎汤,3~9克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仆伤痛,惊风抽搐 |
拳参 |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煎汤,5~9克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结消肿。主治湿热泻痢,痈肿瘰疬,吐衄,痔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
半边莲 | 辛、甘,微寒。归心、肺、小肠经。煎服,10~15克,鲜品倍量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热毒痈肿,毒蛇咬伤,黄疸,水肿,湿热泄泻,跌打扭伤,各种癌症 |
土茯苓 | 甘、淡,平。归肝、胃经。煎服,15~30克 | 清热,除湿,解毒,利关节。主治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沥,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
鱼腥草 | 辛,微寒。归肺经。煎服,15~30克,鲜品倍量。不宜久煎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通淋。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喘咳,泄泻痢疾,湿热水肿,淋证涩痛;火毒疮疡 |
射干 | 苦,寒。归肺经。煎服,3~10克 |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
山豆根 | 苦,寒。归心、肺、大肠经。煎服,3~10克 |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喉痹咽痛,齿龈肿痕,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疮肿毒,虫蛇蛟伤,癌肿 |
马勃 | 辛,平。归肺经。煎服,3~6克,包煎 |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主治风热郁肺,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治创伤出血 |
白头翁 | 苦,寒。归胃、大肠经。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主治热毒血痢,湿热泄泻,阴痒带下,痈肿,瘰疬,鼻衄,痔疮出血,疟疾寒热 |
鸦胆子 |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0.5~2克,去壳取仁,以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 |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截疟,蚀疣。主治热毒血痢,久泻不止,疟疾寒热,阴痒带下,外治赘疣、鸡眼、灰指甲 |
败酱草 |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煎服,9~15克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破血行瘀。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疮毒,黄疸尿赤,泄泻,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
白花蛇舌草 | 苦、甘,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煎服,15~60克 |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肠痈,痢疾,湿热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外治疔肿疮疖,毒蛇咬伤 |
白蔹 | 苦、辛,微寒,归心、胃经。煎服,5~10克 |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生肌止痛。主治热毒痈肿,疔疮,瘰疬,水火烫伤,肠风痔漏 |
漏芦 | 苦,寒。归胃、大肠经。煎服,5~10克 |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经。主治热毒疮疡,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血痢,痔疮出血 |
山慈菇 | 甘、微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煎服,3~6克 |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治痈疽肿毒,疔肿恶疮,瘰疬结核,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癥瘕癌肿 |
四季青 | 苦、涩,寒。归心、肺经。多制成乳剂、膏剂外用;煎服,15~60克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治烧伤,烫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疡,湿疹,疖肿,咽喉肿痛,热咳,泻痢,小便淋痛,胆道感染 |
金荞麦 | 酸、苦,微寒。归肺、肝、脾经。煎服,15~30克 | 清热解毒,排脓去瘀。主治肺痈,痰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痈肿,蛇伤 |
绿豆 | 甘,凉。归心、胃经。煎服,15~30克 |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烧烫伤,解热药毒 |
半枝莲 | 辛、微苦,凉。归肺、胃、肝经。煎服,15~30克 |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疮疡肿毒,肺痈,毒蛇咬伤,跌打伤痛,吐血、衄血、水肿,黄疸,瘰疬,癌肿 |
葎草 | 甘、苦,寒。归肺、肾经。煎服,10~30克,鲜品可用60~120克,捣法服 | 清热利尿,消瘀,解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肺脓疡,肺炎,小便淋沥涩痛,腹泻,痢疾,湿疹,皮肤瘙痒,痔疮,痈肿,瘰沥 |
千里光 | 甘,寒。归肝、肺经。煎服,9~15克 |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治流行性感冒,痈肿疔毒,黄疸、赤白下痢,干湿癣疮,风火赤眼,目翳,毒蛇咬伤等 |
药名 | 性能用法 | 功能主治 |
青蒿 | 味苦、辛,性寒。归肝、胆、肾经。煎服,6~12克 |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
白薇 |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煎服,6~10克 |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主治温病邪入营分,阴虚发热,身热不退,骨蒸盗汗,产后虚热,心烦呕逆,温疟,热淋,痈疮肿毒 |
地骨皮 | 甘,寒。归肺、肾经。煎服,9~15克 | 清虚热,清肺降火,凉血。主治阴虚内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热、肺热喘咳,咯血,衄血 |
银柴胡 | 甘,微寒。归肝、胃经。煎服,3~10克 | 退虚热,除疳热,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
胡黄连 |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煎服,3~10克 | 退虚热,除疳热,清热燥湿,解毒。主治劳热骨蒸,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疮疡,痔瘘 |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