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主要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

清肝明目药,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药物尚可用于肝阳上扰的症候。

主要药:青箱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

清热凉血药,常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热斑疹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主要药: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

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这些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主要药: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这些药物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主要药: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主要药: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

◎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

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三、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四、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配伍方法]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若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五类法]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五类,即: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退虚热药。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

鸦胆子 马勃 山豆根 射干 败酱草 鱼腥草 贯众

青黛 大青叶 穿心莲 紫花地丁 蒲公英 连翘 金银花

马尾连 椿白皮 苦参 川木槿皮 秦皮 龙胆草 黄柏

黄连 黄芩 白鲜皮 决明子 长石 苦竹叶 青箱子

密蒙花 天花粉 芦根 白毛夏枯草 知母 寒水石 石膏

谷精草 夏枯草 栀子 淡竹叶 竹叶 胡黄连 银柴胡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紫草 赤芍 牡丹皮 玄参

地黄 拳参 白头翁 鸡骨草 锦灯笼 光慈菇 葛花

天葵子 土贝母 忍冬藤 禹州漏芦 金果榄 北豆根 重楼

野菊花 鸭跖草 藏青果 熊胆 金莲花 大血藤 金荞麦

板蓝根 蓼大青叶 苦地丁 马齿苋 地锦草 土茯苓 绿豆

白蔹 漏芦 山慈姑 白花蛇舌草 半边莲 水牛角浓缩粉

常用清热药

清热凉血
药名 性能用法 功能主治
水牛角 苦、咸,寒。归心、肝经。镑片煎服,15~30克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斑疹吐血衄血小儿惊风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煎服,10~30克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邪入营血,身热烦渴,神昏舌绛,斑疹,各种血热出血骨蒸潮热消渴肠燥便秘
玄参 苦、咸,寒。归肺、肾经。煎服,10~15克 清热凉血,滋有降火,解毒,软坚。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伤阴劫液,高热神昏,口干舌绛,发斑吐骨蒸劳热,津枯便秘痰核瘰疬,痈疮肿毒
牡丹皮 辛、苦,凉。归心、肝、肾经。煎服,5~10克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病发斑吐衄,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癥积,痈疡肿毒,跌仆损伤
赤芍药 苦,微寒。归肝、脾经。煎服,6~15克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主治温病发斑,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经闭,痛经,癥腹痛目赤肿痛肝郁化火胁痛,痈疮肿毒,跌仆损伤
紫草 甘,寒。归心、肝经。煎服,3~10克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吐衄,血痢,麻疹不透,湿热黄疸,外治湿疹疮疡,水火烫伤
清热解毒
药名 性能用法 功能主治
金银花 性甘、寒。归肺、胃、大肠经。煎服,10~20克;或入丸、散 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连翘 性味苦、微寒,归肺、心、胆经。煎服,6~15克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煎服,10~15克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紫花地丁 苦、辛,寒。归心、肝经。煎服,15~30克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黄疸,痢疾,目赤肿痛,喉痹
大青叶 苦,寒。归心、肝、胃经。煎服,10~30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温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烦渴,吐衄,发斑,热痢,黄疸,丹毒,痄腮,喉痹,口疮
板蓝根 苦,寒。归心、胃经。煎服,9~15克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青黛 咸,寒。归肝、肺、胃经。入丸、散内服,1.5~3克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暑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痄腮喉痹,咽喉肿痛,肺热咳血,小儿暑热惊痫,疮痈肿
穿心莲 苦,寒。归肺、胃、大肠膀胱经。煎服,6~10克 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痈吐脓,肺热咳喘顿咳,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
牛黄 甘,凉。归心、肝经。用量0.15~0.35克,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煎汤,3~9克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仆伤痛,惊风抽搐
拳参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煎汤,5~9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结消肿。主治湿热泻痢,痈肿瘰疬,吐衄,痔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半边莲 辛、甘,微寒。归心、肺、小肠经。煎服,10~15克,鲜品倍量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热毒痈肿,毒蛇咬伤,黄疸,水肿,湿热泄泻,跌打扭伤,各种癌症
土茯苓 甘、淡,平。归肝、胃经。煎服,15~30克 清热,除湿,解毒,利关节。主治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沥,疥癣,梅毒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煎服,15~30克,鲜品倍量。不宜久煎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通淋。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喘咳,泄泻痢疾,湿热水肿,淋证涩痛;火毒疮疡
射干 苦,寒。归肺经。煎服,3~10克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山豆根 苦,寒。归心、肺、大肠经。煎服,3~10克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喉痹咽痛,齿龈肿痕,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疮肿毒,虫蛇蛟伤,癌肿
马勃 辛,平。归肺经。煎服,3~6克,包煎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主治风热郁肺,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治创伤出血
白头翁 苦,寒。归胃、大肠经。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主治热毒血痢,湿热泄泻阴痒带下,痈肿,瘰疬鼻衄痔疮出血,疟疾寒热
鸦胆子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0.5~2克,去壳取仁,以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截疟,蚀疣。主治热毒血痢,久泻不止,疟疾寒热,阴痒带下,外治赘疣、鸡眼灰指甲
败酱草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煎服,9~15克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破血行瘀。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疮毒,黄疸尿赤,泄泻,痢疾,产后瘀滞腹痛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煎服,15~60克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肠痈,痢疾,湿热黄疸,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外治疔肿疮,毒蛇咬伤
白蔹 苦、辛,微寒,归心、胃经。煎服,5~10克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生肌止痛。主治热毒痈肿,疔疮,瘰疬,水火烫伤,肠风痔漏
漏芦 苦,寒。归胃、大肠经。煎服,5~10克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经。主治热毒疮疡,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血痢,痔疮出血
山慈菇 甘、微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煎服,3~6克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主治痈疽肿毒,疔肿恶疮,瘰疬结核,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癥瘕癌肿
四季青 苦、涩,寒。归心、肺经。多制成乳剂膏剂外用;煎服,15~60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主治烧伤,烫伤,外伤出血,皮肤溃疡,湿疹,疖肿,咽喉肿痛,热咳,泻痢,小便淋痛,胆道感染
金荞麦 酸、苦,微寒。归肺、肝、脾经。煎服,15~30克 清热解毒,排脓去瘀。主治肺痈,痰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痈肿,蛇伤
绿豆 甘,凉。归心、胃经。煎服,15~30克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烧烫伤解热药毒
半枝莲 辛、微苦,凉。归肺、胃、肝经。煎服,15~30克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疮疡肿毒,肺痈,毒蛇咬伤,跌打伤痛,吐血、衄血、水肿,黄疸,瘰疬,癌肿
葎草 甘、苦,寒。归肺、肾经。煎服,10~30克,鲜品可用60~120克,捣法 清热利尿,消瘀,解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肺脓疡,肺炎小便淋沥涩痛,腹泻,痢疾,湿疹,皮肤瘙痒,痔疮,痈肿,瘰沥
千里光 甘,寒。归肝、肺经。煎服,9~15克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治流行性感冒,痈肿疔毒,黄疸、赤白下痢,干湿癣疮,风火赤眼,目翳,毒蛇咬伤等
清虚热
药名 性能用法 功能主治
青蒿 味苦、辛,性寒。归肝、胆、肾经。煎服,6~12克 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白薇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煎服,6~10克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疔疮。主治温病邪入营分,阴虚发热,身热不退,骨蒸盗汗,产后虚热,心烦呕逆温疟,热淋,痈疮肿毒
地骨皮 甘,寒。归肺、肾经。煎服,9~15克 清虚热,清肺降火,凉血。主治阴虚内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热、肺热喘咳,咯血,衄血
银柴胡 甘,微寒。归肝、胃经。煎服,3~10克 退虚热,除疳热,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胡黄连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煎服,3~10克 退虚热,除疳热,清热燥湿,解毒。主治劳热骨蒸,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疮疡,痔瘘

石膏黄连黄芩栀子未列入此表,见专条。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清热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清热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