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湿疮.jpg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常呈泛发或对称性分布。

病因

西医病因

环境因素

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光亮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

5.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感染因素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某些湿疹患者的皮损微生物检出率较高。

2.皮肤微生物对某些湿疹有致病作用,国内有学者报道在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中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6%,总的细菌检出率为70.6%,在金黄色葡萄球以外的细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链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杆菌占5.1%,在临床上无可疑细菌感染的湿疹患者中,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6.1%,76.9%;均高于慢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盘状湿疹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最高,分别为52.9%,100%;均高于其他类型的湿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81.3%;花斑癣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96.3%;湿疹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9.7%;而急性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6.3%;手部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47.6%,某些皮肤微生物对湿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链孢霉、杂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气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复发或加重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高,为68.2%,而皮内试验迟发型反应(72小时观察)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及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湿疹样皮炎最高为40%,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获阳性,结果说明,湿疹性皮炎与气源性真菌有关,真菌局部接触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产生。

3.抗微生物治疗对某些湿疹皮炎有效,有广泛渗出皮损的特应性皮炎系统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患处局部产生了细菌感染,现已明确,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有关;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盘状湿疹有关,感染皮炎是发生在原发皮肤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损害,皮损常继发于原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发性皮肤癣菌感染,在新发皮损处查不到真菌,皮损随原发皮肤皮肤癣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饮食因素

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但常见者主要为:

1.乙二胺类抗组胺剂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剂,普鲁卡因,醋磺已脲,对氨基水杨酸,食物和药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羟、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X线造影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硝酸甘油片,氨茶碱栓剂和盐酸乙二胺,氨基汞,秘鲁香脂,苯左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剂,三氯叔丁醇,卤化羟喹啉霜,碘,硫酸新霉素,硝酸甘油软膏等,主要引起系统性接触型药物性皮炎。

2.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镍、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综合征。

3.青霉素、甲基多巴。

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因素

湿疹的产生尚可由苦闷、疲劳、抑郁、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干燥、摩擦等气候、物理因素所引起。

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中医病因

总因禀赋不耐,湿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预防

日常预防

1.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尽量避免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注意事项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常见症状

症状

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亚急性湿疹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糜烂渗液。

慢性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湿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湿疹往往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剧烈。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中医分型症状

湿热浸淫型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脾虚湿蕴型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血虚风燥型

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临床检查

湿疹检查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

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增加。

真菌检查

真菌检查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一种检查方法。

血常规

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血清免疫球蛋白G亚类

IgG有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IgG4,其含量依次减少。

诊断鉴别

接触性皮炎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

神经性皮炎

应与慢性湿疹鉴别。

脂溢性皮炎

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手足癣

手足湿疹汗疱疹易与混淆。前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可有小疱和干燥脱屑,当蔓延至手、足背出现边缘清楚的损害时有很大诊断价值,真菌检查阳性时可以确诊。

并发症

除了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外,比较少见的像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是传染性斑块,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对食物或是环境中的某样东西过敏,有时也会加重湿疹的症状。

治疗

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1.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及斑贴过筛试验等,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2.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1.急性湿疹:

无渗出时,炉甘石洗剂,每日4-6次外用。瘙痒明显时酌加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霜(商品名艾洛松)等,每日1-2次外用。有渗出时,首先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等作冷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2-4次湿敷或持续湿敷,湿敷间歇或晚间可用40%氧化锌油外涂,渗出减少后改用氧化锌糊膏。

2.亚急性湿疹:

可选用糊剂,如氧化锌糊膏或5%糠馏油糊膏,糖皮质激素乳膏剂,每日2-3次外用。

3.慢性湿疹:

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剂、软膏或硬膏、氧化锌软膏剂焦油类软膏。

(1)糖皮质激素类:多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0.05%倍氯米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奥能皮肤膏)或复方卤米松霜(商品名新适确得)、0.02丙酸氯倍他索霜(商品名恩肤霜)等,选择其中1-2种,每日2-3次外用;15%氧化锌软膏,每日2-3次外用;焦油类,如5%-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10%糠馏油软膏等,选择其中1种,每日2-3次外用。也可选用非糖皮质激素类抗过敏外用制剂,如5%乙氧苯柳软膏(商品名艾迪特)、5%-10%色甘酸钠乳膏或软膏,每日2-3次外用,2-4周为一个疗程。

(2)对肥厚顽固皮损,可用去炎松尿素软膏、0.1%去炎松二甲基亚砜溶液;也可将上述药膏加塑料薄膜或玻璃纸封包,每晚1次;还可用含有糖皮质激素激素的硬膏贴于小片肥厚皮损处。

4.湿疹继发感染:

如继发细菌感染,除选用有抗感染作用的湿敷液如0.05%黄连素溶液湿敷外,可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混合制剂,如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外用,或加用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或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或1%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每日2-3次;如继发真菌感染,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市售有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和抗生素混合外用制剂,如皮康乳膏、派瑞松软膏、复方康纳乐乳膏等,可酌情选用。

5.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

用于小片肥厚而顽固性损害及钱币形湿疹,如2.5%-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或曲安奈德混悬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加等量1%-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损害内或真皮浅层局部封闭注射,宜采用多点注射,用量根据皮损大小而定,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每1-2周注射1次,后两种药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应注意局部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发生。

系统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传统抗组胺药多有中枢镇静作用,如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羟嗪,25mg,每日3次口服;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亦可选用。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对小儿较安全的药物是0.2%苯海拉明糖浆,剂量每日1ml/kg,分3次口服;或氯苯那敏,2mg,每日3次口服。

2.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10%葡萄糖酸钙,10ml硫代硫酸钠,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2.0-3.0g,每日1次静脉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

3.糖皮质激素:

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应用。

(1)只有在急性湿疹严重,皮疹广泛或湿疹性红皮病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而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时可酌情选用,如成人用泼尼松,30-40mg/d,分2-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肌注或静脉小壶给药,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也可用倍他米松注射液,每次1ml肌内注射,每3-4周注射1次,视病情注射2-3次。

(2)注意不宜减、停药过快,以免出现反跳现象使病情反复。

4.雷公藤制剂:

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4次口服。

中医治疗

内治法

湿热浸淫

【辨证分析】湿热浸淫,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湿热浸淫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

脾虚湿蕴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血虚风燥

【辨证分析】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四物消风饮加减。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外治法

1.急性湿疮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以清热安抚、避免刺激为原则,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糜烂水疱、流滋较多者,以收敛清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苋水洗剂,黄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矾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2%~3%硼酸水、0.5%醋酸铅外洗;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2.亚急性湿疮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有少量流滋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外搽;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敷或黄柏霜外搽。

3.慢性湿疮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如青黛膏、5%硫黄软膏、5%一10%复方松馏油软膏、湿疮膏、皮脂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护理

对症护理

1.湿疹患者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贴身衣物,且每日更换,有糜烂渗出者直接接触的用物要求无菌。

2.有糜烂渗出者按医嘱使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给予皮损处冷湿敷。用8-16层纱布,浸湿药液后拧干覆盖在皮损处,一次30分钟,每日2~3次。

3.湿疹患者不可留长指甲,切勿暴力搔抓皮肤,洗澡时禁用肥皂水、热水烫洗,禁用对皮肤刺激较大的洗护用品。

4.手部湿疹患者要加强双手保护,进行家务劳动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洗衣粉等刺激性物品。

5.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涂外用药,晚间痒剧烈者可在晚餐后及睡前各用一次抗组胺药,并事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消除疑虑。

6.手部及小腿湿疹苔藓样变明显的患者,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日一次。

一般护理

1.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

4.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

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食疗保健

1.薏米红豆煎: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

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

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

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

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湿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湿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