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障碍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饮食障碍(feeding disorders),食欲和饮食行为的增加或减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见于处于某种心理状态的健康人,也见于患躯体疾病或有精神障碍的人。饮食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表现。须作仔细的鉴别诊断并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食欲是进食的要求。临床上可见到食欲不振食欲亢进。食欲不振(厌食)见于情绪剧烈变化的正常人、各种躯体疾病(发热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内脏系统、新陈代谢疾病,某些药物反应等)和某些精神障碍(如抑郁症)。遇食欲不振时应仔细分析病史、症状、体征以及有关检查,以得确诊。对食欲不振的病人,应治疗原发病或设法消除诱发因素。有时可用健胃药(如具有苦味或香味的植物性生药如龙胆酊姜酊)或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以刺激食欲。食欲亢进见于代谢加速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常觉饥饿并逐渐消瘦)和某些精神病(如躁狂症麻痹痴呆等)。常伴有进食增加。对食欲亢进,应治疗原发疾病,某些情况下可用食欲抑制药(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等),效果评定不一。

饮食行为的障碍有主动进食行为的增加或减少、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进食对象的异常等。

要求饮食并伴食欲亢进,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见于躁狂症和麻痹痴呆(这时称为贪食)。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发作性的、无法自己控制的大量进食。平时食量正常者突然一次大量饮食,称为暴食,见于精神分裂症周期性地不可遏止地狂饮,称为间发性酒狂,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拒食见于严重的食欲不振,更多见于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意识有障碍者、受幻觉(如幻听命令病人不要进食)、妄想(如被害妄想,相信饮食中有毒)支配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厌食的患者其实有食欲,但却拒绝进食。以不属食物的东西为食,称为异食癖,见于某些寄生虫病、精神分裂症等。

漾奶表现为喂奶后有少量奶液反流到口中,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儿,多因贲门松弛,喂奶方法不当,将气体吸入胃中所致。改进喂奶方法即可纠正(抱起婴儿,使呈半坐位哺喂、喂后轻轻拍背,使吞入的空气溢出)。反刍是进食后经过一段短时间,下颌和咽部肌肉运动加强,使胃内容物一口一口返回口中再经咀嚼吞咽的现象,多见于婴幼儿,一般出生半年后发病,患儿似从中得到乐趣,少见。常伴精神状态异常、重度营养不良或体格发育落后,经精心护理可愈。

吞咽困难包括胸骨后不同部位的梗塞感,食物难以通过食管,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等。见于口腔咽喉炎症,食管肿瘤、狭窄,憩室溃疡、异物、先天畸形纵隔肿瘤等压迫食管,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延髓麻痹癔病(癔病球)等。仔细检查分析后不难鉴别。

恶心是想吐的感觉,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亦可单独发生。呕吐指胃内容物从口腔返出,常随恶心发生,但颅内压增高时表现喷射性呕吐,呕吐前无恶心,这见于脑占位性病变肿瘤寄生虫血肿),脑积水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等。恶心呕吐发生机理相同,可分为中枢性及反射性两类。中枢性者见于精神因素影响(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令人厌恶的景象或气味)颅内压增高(如前述),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早期妊娠甲状腺危象艾迪生氏病危象等),药物(去水吗啡、大剂量吐根碱或锑剂等)影响,全身性感染等。反射性者系各种因素作用于身体器官引起,如胃肠道受药物(水杨酸磺胺、吐根碱、锑剂等)、化学物质(强酸、强碱、升汞煤酚等)、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毒素刺激,腹腔内脏炎症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晕动病、梅尼埃尔氏综合征、剧咳等刺激咽部、外伤引起剧痛)等。对恶心呕吐,除处理原发疾病外,必要时可用镇静药镇痛药安眠药颠茄类、麻醉药和缓和对胃部刺激的药物(如氯丙嗪苯海拉明普鲁卡因)控制症状。维生素B6用于妊娠呕吐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饮食障碍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饮食障碍》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