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本信息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订了一批临床路径;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请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一、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控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实施医疗服务全程管理,同时将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二、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

要注重研究临床路径实施后医疗服务的收费情况,科学测算相关疾病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三、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按疾病相关诊断组付费(即DRGs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有效推动支付方式改革。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要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临床路径实施效率,加强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管理和全面统计分析

我委将适时组织对各地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调研。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2月2日

临床路径全文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提示缺血或低灌注;3CT/MRI检查提示缺血或出血,CTA或MRA提示有血管病变;4或指压试验阳性,肢体抬高试验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2)控制血压且需达到控制目标值;

(3)生活方式干预及调脂药物治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4)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改善血凝,血管重建改善血供;

(5)控制蛋白尿,透析治疗和移植

(6)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必要时激光光凝治疗;

(7)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紊乱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营养神经药物及改善神经痛药物。

3.其他治疗

必要时行周围血管介入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除外非糖尿病性肾病、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非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分析、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馒头餐、正常餐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预估肾小球滤过率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还要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头颅MRI+MRA;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必要时趾肱比TBI)检查;

(4)必要时行血管CTA或MRA检查。

(5)肾脏活检及病理;

(3)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必要时可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检测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或其他种类降糖药物。

2.控制血压药物:单独或联合用药。

3.对症治疗药物:调脂药、控制尿蛋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紊乱、神经营养修复药物及中成药等。

4.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降压治疗方案确定,血压控制达标或血压趋于稳定。

3.完成糖尿病伴并发症相关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其他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肾病(ICD-10:E11.2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8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