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吸氧疗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规吸氧疗法的适应证

1.简单地说,任何原(病)因所致的缺氧或低氧血症,都是氧疗法适应证。

2.凡在临床实践中见到表3中的症状与体征,即急性缺氧的呼吸系、心血管系、神经系、精神系(如癔症)、肌肉神经系、代谢系统的症状与体征之一者均可以施行氧气疗法

3.急性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中,尤其应注意呼吸急促、紫绀口唇皮肤、粘膜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休克及例如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均应施行氧气疗法。

操作名称

常规吸氧疗法

常规吸氧疗法的禁忌证

若符合适应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氧疗系统

(1)压缩氧气瓶:氧气瓶在结合使用节氧装置后更能发挥其作用。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便宜、不存在浪费或耗失以及容易获得。缺点是笨重、贮氧量少、需反复充装。

(2)液态氧气系统:氧气以液态形式贮存于温度极低的容器内,一般保持在-300°F(-183℃)左右。家庭使用的液氧装置由类似于暖水瓶的贮氧器构成,1立方英尺(0.0283m3)液氧等于860立方英尺(24.338m3)气态氧气,此供氧系统可容纳液氧40~100磅(18~45kg),正常的液氧瓶工作压力,1磅(0.45kg)液氧约等于344L气态氧,即可容纳13760~34400L气态氧。按氧流量2L/min计算,能连续提供低浓度吸氧5~12天。一般的便携式小液氧器重约4kg,以2L/min流量最实用,可持续使用8小时。液氧器的主要优点是低压系统、贮氧容量大、轻便和再充装容易,缺点是费用高、容易泄漏和造成浪费。一般认为当患者每月需要使用10个以上的压缩氧气瓶时,通常建议患者使用液氧系统。

(3)氧浓缩器或富氧器:是一种电动装置,通过物理的方法从室内空气中除掉氮气和CO2,而分离出氧气供患者吸入使用。目前有两种类型的氧浓缩器,一种是分子筛或氧浓缩器,另一种是膜式氧浓缩器。整个系统低压约770mmHg(103.4kPa)。主要优点是无需贮氧设备及固定供氧源,使用期间特别是需要连续供氧时,费用较低,对持续吸氧患者特别是家庭氧疗比较方便。缺点是设备购入价格昂贵,移动不便,有噪声和需要定期维修。FiO2随氧流量增加而降低,当氧流量为2L/min时,可提供95%的氧气;当氧流量达5L/min时,氧浓度仅可达80%;当氧流量达10L/min时,氧浓度仅可达40%。

方法

1.缺氧的类型

缺氧按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图1示)。

2.低氧血症的原因、表现及处理

如表1。

3.氧疗法的原则

在缺氧时,除紧急情况外,在氧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动血气分析,对于选择给氧浓度,氧流量、维持预期的PaO2水平,防止并发症及氧中毒都是必要的。

(1)控制性高浓度给氧:氧浓度60%~100%。适合于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心源性休克肺水肿等疾病。通常使PaO2保持在60~80mmHg(8.0~10.7kPa)这样即可将SaO2达到80%以上。提高PaO2大于100mmHg(13.3kPa),不仅没必要,而且是危险的。

(2)控制性低浓度给氧:一般氧浓度为24%~28%,而不超过40%。适合于慢性阻塞肺疾病。适当提高PaO2以45mmHg(6.0kPa)以内安全线(最好55~60mmHg)(7.33~8.0kPa)。应持续低流量给氧,间歇给氧会加重低氧血症,甚至陷入严重缺氧,比不给氧更有害。

(3)氧毒性直接与氧浓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请参阅氧中毒一节)。

4.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

(1)依实验室检查:如表2所示。

(2)依缺氧的临床表现:如表3示。

5.给氧方法

(1)鼻管法:患者借鼻管与氧气管筒接连之橡皮管相通。鼻管插入部位有二:

①鼻咽部:将鼻管(即橡皮管)的尖端沿鼻底部插入鼻咽部,其深度为鼻孔至同侧耳屏的距离。

②口咽部:将鼻管从口部插入至悬雍垂后面。

鼻管插妥后,以一胶布条固定于鼻之两侧。将氧气筒(图2)活塞打开,使氧气通过压力表及水瓶中插于水面下的金属管,即可见氧气泡从水中冒出。调节其速度约为每分钟1~3升,即将鼻管尾端安于与氧气筒相连的玻璃接头上。此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缺点为易使鼻粘膜创伤

(2)氧罩法 将患者置于封闭的帐罩内(婴儿尚可用箱匣或暖箱代替),使氧气筒的橡皮管直接通入帐罩内。最初半小时应以每分钟15升的速度注入帐内,然后再减为每分钟10升,使帐内氧气浓度达40%~60%。此法优点为舒适。缺点为耗气量大,不经济。

(3)给氧方法比较

①如表4示。但近年来有许多改进与创新。

②近年来采用的给氧方式如下。

A.附贮袋的面罩:在简单面罩上装配一个乳胶或橡胶制的储气袋,以便为没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输送高浓度的氧。如果面罩和贮袋间设有单向活瓣称为部分重复呼吸面罩,如果没有单向活瓣,即为无重复呼吸面罩。此时患者只能从贮袋吸入气体,呼气时气体从出气孔逸出,而不能再进入贮袋。这种面罩比简单面罩的耗氧量小,能以较低流量氧来提供高的FiO2。

B.Venturi面罩:根据Venturi原理,利用氧流量产生负压,吸入空气以稀释氧,调节空气进量,控制FiO2在25%~50%范围内,面罩内氧浓度较稳定,耗氧量较少,不需湿化,基本上无重复呼吸。Venturi面罩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需严格控制的持续性低浓度氧疗时,因而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尤为有益。

C.经气管给氧: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慢性缺氧患者。作环甲膜穿刺。经皮插入内径为1~2mm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高的导管,将氧送至隆突上2cm处的气管内,优点:效果好、舒适,可适应患者的活动范围以及氧疗的顺从性。氧需要量要比经鼻导管给氧减少35%~50%,一些患者在氧流量降到0.25L/min,仍可达到充分的氧含量。供氧不随呼吸方式而改变。缺点:易发生干燥的分泌物阻塞导管末端。需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偶有局部皮下气肿、局部皮肤感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D.贮氧导管:此装置是鼻导管和贮氧容器相结合的产物,可提高经鼻腔给氧的效果。贮氧容器容积为20ml,是一个潜在的空腔,与鼻导管连接,在呼气时空腔张开充满纯氧,贮氧容器内的氧在吸气的极早期被吸入,氧用量可减少30%~50%。此容器可安放在鼻下方或置于喉平面的环状装饰物内或下垂安置于前胸壁。在应用便携式氧源活动时,使用此装置可延长使用时间。贮氧导管简便、实用、价廉、应用范围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

E.按需脉冲阀:脉冲给氧是按需给氧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仅在吸气相开始时输送氧气,可通过鼻导管由自主呼吸触发。阀门由吸气早期的负压开启。可节约氧用量约50%~60%,对一些需户外活动的吸氧患者是极为有利的。脉冲给氧时,氧气不经湿化,但进气道的气体是经鼻腔相对较高湿度的周围空气,从而解决了气道的干燥问题。脉冲给氧在患者呼气时不给气,不会妨碍呼气,患者自觉舒适。

6.氧疗的监测

(1)动脉血气监测:血气分析仪具有用血量少、测定准确、质量自动控制、报告结果迅速、打印和设置方便等优点。血气分析通常需动脉穿刺采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桡动脉比较表浅,穿刺较安全方便,穿刺时所用空针应用肝素溶液(12500U/ml)旋洗,将多余的推出,采血时应避免气泡进入(气泡进入可使PO2升高),采血后应密封尽快送检。

(2)耳血氧计:一种无创伤性监测方法,能连续地经皮监测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其原理为流动的血红蛋白所传送的光与血液氧饱和度直接成比例。通常用红外线光,光传感器安放在耳垂或手指尖端,在测出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同时可测出脉搏。一般来说,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SaO2)在65%~100%的范围时,耳血氧计测值与SaO2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探测反应时间仅需5~6秒。可连续观察数天,尤其适用于呼吸衰竭时严重缺氧患者的氧疗监测及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时。

(3)经皮氧分分压测定:该测定是基于Gerlack的观察,即人体表面有定量的氧从皮肤逸出。经皮氧分分压测定可大致反映PaO2的变化,但其测定结果明显受皮肤性质的影响,新生儿或婴幼儿的测定结果较准确,而成人的测定结果变异较大。此外,各种影响皮肤性质及微循环的因素,均可影响其测值。该技术系无创性检测技术,令人关注,但还有待深入研究。

(4)其他观察指标:氧疗期间,还应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发绀、呼吸、心率血压,以便随时调整及处理。

注意事项

1.采用鼻管法时应先调节好氧气的速度,然后再接上鼻管,切不可先安上鼻管或不取下鼻管就进行调节。

2.经常检查鼻管是否通畅,如为分泌物阻塞,应清除之。

3.经常注意水瓶中气泡,如气泡太少或无气泡时,应调节之。

4.使用氧气时应禁止在其附近使用火柴或吸烟等,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

5.认真掌握各种给氧方式的指标及注意事宜。

6.氧中毒及其防治

(1)氧中毒的机制:目前一般认为氧中毒主要以氧自由基学说来解释,即吸入高浓度氧后,由于肺泡气氧分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分压PaO2过高,氧自由基生成速度加快,其量超过了组织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从而损伤组织细胞而发生病理改变。其损害程度与吸入氧浓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2)氧中毒的临床表现:PO2过高可损害人体任何组织。肺接触氧分分压最高,损伤最显著。吸纯氧12~24小时后,有胸骨后不适、鼻塞咽喉痛及肺活量下降,少数患者在10~100小时后有严重顽固性咳嗽、胸痛、呼吸窘迫、感觉异常头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重者肺部X线胸片可见浸润阴影。吸入高浓度氧时,肺泡氮气易被洗出,产生“无气肺”而诱发肺萎陷。PO2过高还促进交感-肾上腺分泌功能亢进,削弱肺对循环血管活性物质的灭活,可加重肺的损害。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以痉挛和昏迷为特征的损害。高浓度的氧还可抑制骨髓,降低心肌收缩力,后者是造成收缩性心力衰竭病因

(3)氧中毒的防治:为了减少氧自由基的产量,氧中毒的首要治疗是维持适当的PaO2。同时将吸入气氧分分压(PiO2)降至能保证氧合的最低水平。PaO2维持在6.0~6.7kPa。降低PiO2的同时可采取包括全身支持疗法,改善患者的通气或应用机械通气并采用能改善动脉血氧合的通气方式,如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PEEP)、反比通气(IRV)、高频通气HFV)、压力释放通气(PSV)等。

近年来发现吸入一氧化化碳(CO)可使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降低,使通气/血流比例协调,增加动脉血管含量,改善组织缺氧而不影响体循环的血管扩张,以利于降低氧浓度的吸入。

氧疗法坚持给氧剂量不超过中毒界限是最好的预防。但个体之间对氧毒作用的易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营养状况、代谢状况和肺基础疾病等。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1个大气压下,FiO2<40%或PiO2<280mmHg(37.3kPa)的氧是安全的;40%~60%的FiO2可引起氧中毒;>60%的FiO2肯定有氧毒性,氧疗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FiO2为100%,氧疗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常规吸氧疗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常规吸氧疗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