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风疹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经行风疹,又叫经行瘾疹。本病特点为每月行经前或行经期间或月经将净时,证见皮肤瘙痒,搔之起疹如粟或起团起块,周身皮肤可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疹块、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异常,消退后不留痕迹,每月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以上。西医称为“月经疹”。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采用中药周期治疗经行风疹患者,颇有疗效。

病案

患者某,女,26岁,职员。2008年6月于本院皮肤科初诊。主诉:反复经前全身皮疹瘙痒2年余。病史:平素体健,2006年起因农历6月中旬月经期,户外植树汗出后即吹空调,此后每逢经前全身起皮疹,色红隆起,初以下肢为甚,3个月后遍及全身,甚头面、耳朵见皮疹肿胀瘙痒。用手搔之,很快融合成片,奇痒甚。月经干净后数日皮疹自行缓解,缓解后有皮肤干燥不适感,四肢为甚,伴经后头痛失眠不适。曾服多种抗组胺药未见效果,皮疹反复发作。初诊皮肤科予外用药物,治疗无效。2010年5月14日转至本院妇科治疗,时值经前,全身皮疹肿胀,纳眠正常,大便秘结,数日l行,查体:舌红苔厚腻,脉浮滑微。中医诊断为经行风疹,辨证阳明积热于内,风热外侵皮毛

辨证

患者汗出后腠理不固,立即吹风,风邪从腠理而入,风为阳邪,其性开泻,具有生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所以风邪常伤及人肌表,而出现皮疹等。《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故本病风疹块及皮肤瘙痒此起彼伏。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农历6月为长夏之季,风邪常与湿邪侵袭脾胃,往往可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受损的症状,故患者常见大便秘结,数日方行。辨为风邪挟湿后,风邪还要分清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多见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可见疹色淡白;外风为患者,多见遇风即作,瘙痒尤甚,疹色发红而高起,治疗宜养血祛风为主。本病全身起皮疹,色红隆起,可见为外风为患。故本病为卫外不固,风邪挟湿邪乘虚侵袭所致,致使营卫失调。

治疗

患者2010年5月14日本科首诊时给予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消风散加减,日l剂,服药5d。5月19日月经来潮,患者未复诊,至5月27日月经干净后患者复诊,诉5月份经期风疹团块范围减少,瘙痒减轻,故再次求诊,给予养血熄风薯蓣丸加减治疗,日l剂。1周后,改予消风散加减,日1剂,服药12d。6月16日患者月经来潮,经期7d每日菊花乌梅甘草泡水饮用。患者6月经期皮疹再无发作,且大便正常。7月14日复诊皮疹亦无发作。

清代《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云:胃与大肠之“热……怫郁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笔者经前期运用《医宗金鉴》消风散治疗,效果满意。此方见于《医宗金鉴》中:“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此方治风湿侵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疹湿疹。痒自风来,此痒必先疏风,故方用荆芥、防风疏风止痒,透邪外达,为君药。’蝉蜕、牛蒡子疏风热为臣药风湿相搏而致水液流溢,则用苍术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亦为臣药。风邪易于化热,故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风热或风湿侵淫血脉,易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也易伤阴血,故用当归、生地黄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既补已伤之阴血,亦可制约诸药之温燥;胡麻仁养血疏风止痒,《冯氏锦囊一药性》云其:“专治三十六种风,内有紫点,风瘙痒彻骨者”,皆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功。本方集疏风、养血、清热、祛湿于一方,而特以祛风见长,既可疏散风邪使之外出,又可渗利湿热自下而去,上疏下渗,内清外解,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用,使邪气得去,血脉和畅,瘙痒自止。故经前笔者予消风散加减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月经期,给予菊花、乌梅、甘草各l09泡水饮用。患者皮疹色红,大便秘结,符合刘完素的火热论六气皆能化火说。经期皮疹色红,并伴有化热的表现,故祛风清热仍为首要。而柔肝是熄风祛风的主要途径。乌梅丸张仲景厥阴病主方,该方从肝治肺,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方中重用乌梅,乌梅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主静,风性疏散而属阳主动,故“酸以制肝”,旨在敛肝而熄风。酸性药物可助肝之疏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予乌梅,取其味酸以泄肝,即“酸泻之”。患者大便秘结,且正直经期血液外溢,故治肝时须注意固护脾气,使经期不至津液愈亏,肝火愈旺,大便津亏,故给予生甘草。《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甘味之品除补脾之外,尚可缓肝之急,也体现了肝之体用兼备之意。乌梅配甘草还有酸甘化阴之用,起到补养肝阴之效。菊花亦为平肝熄风清热之药。

皮肤赖阴血濡养,大便亦赖津液濡养,经后血海空虚,清窍失养患者可见经后头痛。血不濡外,故患者经后皮疹消退后以全身皮肤紧绷、干燥感为主要不适,大便仍然秘结肝风旁走四肢,故皮肤不适感四肢为甚。故经后主要予以养血熄风治疗。《金匮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见薯蓣丸,原文有:“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若一味祛风,重伤阳气,反使风邪不得外解,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经后血海空虚,故更需注意固护正气。张仲景薯蓣丸健脾为主,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方中薯蓣山药)专理脾胃,四君,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益气调中,四物,麦冬阿胶补血柴胡桂枝,防风祛邪散风;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具有养血祛风止痒之功效。并加予养肝之品,补肝血之味枸杞,再加人平肝之品天麻,效更佳。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经行风疹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经行风疹》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