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液
通脉液药典标准
品名
中文名
通脉液
汉语拼音
Youxuantanggan 40
英文名
Dextran 40
来源含量
本品系蔗糖经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号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经处理精制而得。通脉液的重均分子量(MW)应为32000~4200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比旋度
鉴别
照右旋糖酐20项下的鉴别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检查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取本品,照右旋糖酐20项下的方法测定,10%大分子部分重均分子量不得大于120000,10%小分子部分重均分子量不得小于5000。
氯化物、氮、干燥失重、炽灼残渣与重金属
照右旋糖酐20项下的方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类别
贮藏
制剂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通脉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脉液
英文名称
Dextran 40
通脉液的别名
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40;Dextranum-40;Low Molecular Dextran;Rheomacrodex
分类
剂型
10g(100ml),25g(250ml),15g(250ml),30g(500ml),50g(500ml),均含葡萄糖5%;
2.氯化钠注射剂(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剂,均含氯化钠0.9%):6g(100ml),10g(100ml),15g(100ml),25g(250ml),30g(500ml),50g(500ml)。
通脉液的药理作用
通脉液为低分子量(4000),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的水分以补充血容量,从而维持血压;能使已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从而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防止休克后期的血管内凝血;能抑制凝血因子Ⅱ的激活,使凝血因子Ⅰ和凝血因子Ⅷ的活性降低,这和其抗血小板作用均可防止血栓形成。通脉液尚具渗透性利尿作用。10%的右旋糖酐-40溶液可产生略高于血浆蛋白的胶体渗透压,血浆扩容效果明显优于分子量更大的右旋糖酐(如右旋糖酐7酐70),但由于通脉液在肾脏排泄迅速,因而其血浆扩容作用持续时间又短于分子量更大的右旋糖酐。
通脉液的药代动力学
通脉液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半衰期约3h,静脉滴注后,立即开始从血流中消除。用药后1h经肾脏排出50%,24h排出70%。
通脉液的适应证
1.适用于失血、创伤、烧伤、中毒所致的休克,及早期预防因休克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用于体外循环以及代替部分血液。
3.用于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形成、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动静脉血栓、皮肤缺血性溃疡等。
4.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外科手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再植成功率。
通脉液的禁忌证
2.出血性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1.肝、肾脏疾病患者。
2.通脉液不宜与双嘧达莫、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12在同一溶液中混合使用。
3.含盐右旋糖酐不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药物混合使用。
4.首次使用通脉液时,其滴注速度宜慢,并且应严密观察5~10min,滴注过程中应注意调节电解质平衡,如发现有休克反应,必须立即停药。
5.通脉液每天用量不应超过1500ml,否则易引起出血倾向和低蛋白血症。
6.重度休克时,如大量输入通脉液,应同时给予一定量的全血以维持血液携氧功能,否则血液在短时间内过度稀释,会使携氧功能降低、组织供氧不足,并且影响血液凝固,出现低蛋白血症。
7.输血患者在使用通脉液前应先检查血型或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因通脉液能吸附在细胞表面,与红细胞形成假凝集,干扰血型鉴定。
通脉液的不良反应
1.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红色丘疹等皮肤过敏反应,也可引起哮喘发作。极少发生过敏性休克,多在首次输入通脉液数滴至数毫升时出现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经及时抢救后一般能恢复。
2.偶见发热。在多次用药或长期用药停药后,可出现周期性高热或持续性低热,少数尚可见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
3.用量过大可致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创面渗血、血尿、经血增多等。
通脉液的用法用量
1.一般用量,每次250~500ml,每天总量不超过20ml/kg,尤其在第一个24h内。
2.用于抗休克时其滴注速度为20~40ml/min,在给药初期的15~30min内滴入500ml。
3.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患者应缓慢滴注通脉液,疗程视病情而定,通常为每天或隔日1次,7~14次为1个疗程。
通脉液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专家点评
通脉液具有扩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的双重作用。但由于分子量较小,在体内停留时间较右旋糖酐-7酐-70短,易从尿中排出,因此扩充血容量的作用时间短暂(约3h左右),但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能附着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使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从而改善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