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病
目录
辨证论治
由于饮食积滞者,常伴见脘腹胀满,嗳吐腐酸,舌苔厚腻,治宜健脾消积,和中化浊,用和胃二陈煎或曲麦枳术丸。
由于脾胃虚弱者,则饥不欲食,食入难化,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
若胃阴亏虚则口干喜饮而不欲食,肌肤枯瘦,舌苔光剥或光红少津,治宜养胃育阴,可用沙参麦冬饮或益胃汤加减。
脾失健运
方药
1、。主方:曲麦枳术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处方:白术10克,枳实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枳术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胃阴不足
证见
口干多饮,不喜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质偏红,苔多光剥少津,脉细。
治法
养胃育阴。面色少华,不思纳食,甚则拒食,形体偏瘦,或可见腹胀和脾助运。便溏。舌淡红,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方药
1、主方:养胃增液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加减处方:石斛10克,乌梅10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谷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口干饮多者,加芦根15克、生地黄10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0克、火麻仁10克。
2、中成药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石斛木瓜汤(肖旭腾验方)处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药9克,山楂5克,麦芽15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乌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气虚
证见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厌食病拒食,如稍进饮食,则大便烂或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容易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莲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药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臭秽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麦芽10克、山楂10克。动则汗出者,加黄芪15克、牡蛎30克(先煎)。
2、中成药
⑴人参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⑵开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健脾消积汤(蔡化理《小儿难病回春新方》)处方:白术12克,茯苓9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12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1、外治法将神曲、麦芽、山楂各10克,莱菔子、鸡内金各5克,烘干后共研为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膏,纱布包裹,于晚上敷神阙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推拿疗法刮四逢、捏脊、推叁关、揉足叁里、分推腹阴阳等穴。
4、饮食疗法
⑴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植物油、盐适量。将白术、干姜煎取汗200毫升,把红枣煮熟去核后压成枣泥,将鸡内金磨成细粉与面粉、盐和匀,再加入枣泥和药汁揉成面粉团,在锅内烙成饼,即可食用。
⑵鸡内金散:鸡内金10克(磨成粉末),山楂10克,山药15克,白术10克。用山楂、白术、山药煎水,取汁冲服鸡内金粉,服时可加糖调味。
疾病科属
儿科
概述
厌食病(anorexia)为病证名。
《中医药学名词》(2004):厌食病是指对饮食有厌恶感,不愿进食的表现。
《中医药学名词》(2010):厌食病是指以长期厌恶饮食,消瘦疲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症状
患者在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见食物或闻食味即厌恶。
病因病机
若见于小儿,每由喂养不当,饮食积滞,损伤脾胃所致。见于成人者,则常因饮食饥饱失宜、劳倦过度,或病后中气虚衰,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所致。
诊断要点
2、有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挑食偏食的病史。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辨证分析
厌食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时期偏食挑食,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胃伤则不纳,脾伤则不运,故患儿不思进食或食而不化。脾胃受伤,化源不足,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辨证应辨病在脾或在胃。在胃者,以胃阴不足为主,证见厌食病而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在脾者,以脾运失健为主,证见厌食病,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总的治疗原则为健运脾气、养阴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