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
目录
小关穴主治病证
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小儿囟陷,腰膝拘挛,腹痛,水肿,月经不调,肠鸣,血崩,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奔豚,鼻衄,产后血晕,下引阴中,不得小便,阴汗湿痒,现代又用阴交穴治疗菌痢,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精神病,脐周疼痛,痛经,肠梗阻,肠炎,睾丸神经痛等。
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及小儿囟陷、腰膝拘挛等。
阴交穴主治腹痛、疝气、水肿、月经不调、带下。
阴交穴主治肠鸣,腹痛,泄泻;月经不调,带下,血崩,阴痒,不孕,恶露不尽;小便不利;水肿,少腹胀满,奔豚,鼻衄,腰膝拘挛,疝气。
现代又多用阴交穴治疗菌痢、功能性子宫出血、疝气、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精神病等。
阴交穴主治脐周疼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产后血晕,疝气,水肿;以及肠梗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
治腹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泄泻,奔豚,绕脐冷痛,疝气,阴汗湿痒,血崩,恶露不止,鼻出血,肠炎,睾丸神经痛,子宫内膜炎。
概述
小关为经穴别名,即阴交穴。出《针灸学》(南京)。《针灸甲乙经》作少关。
阴交为经穴名(Yīnjiāo CV7,RN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少关(《针灸甲乙经》),小关(《针灸学》(南京)),横户(《针灸甲乙经》)。属任脉。阴交是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阴交穴主治腹部、肝肾等疾患:如腹满水肿,绕脐冷痛,疝气,肠麻痹,泄泻,阴痒,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不孕,小儿囟陷,腰膝拘挛,腹痛,水肿,月经不调,肠鸣,血崩,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奔豚,鼻衄,产后血晕,下引阴中,不得小便,阴汗湿痒,现代又用阴交穴治疗菌痢,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精神病,脐周疼痛,痛经,肠梗阻,肠炎,睾丸神经痛等。
阴交穴的别名
少关(《针灸甲乙经》)
小关(《针灸学》(南京))
横户(《针灸甲乙经》)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交,一名少关,一名横户,在脐下一寸,任脉气冲之会。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为任脉、冲脉和足少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
阴,指阴阳与阴经。交,指交会与交接。道家丹田、命门之处不一:《黄庭中景经》谓“脐下一寸名丹田”,李注:“下丹田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交阴,一名命门,三焦右府之命也。”阴交似为从交阴转变而来。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也。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女子至乳而乳房发,男子至口而髭癓须生。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腹亦属阴,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故名阴交。又交者,聚也。三脉聚而交会也。其所治症,统此三脉之在腹部为病者,均可取之,但刺勿过深。
特异性
阴交是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阴交是任脉、督脉的交会穴
所属部位
下腹
小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交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阴交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处。仰卧取穴。
阴交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
阴交穴在任脉的位置
阴交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阴交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阴交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阴交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小关穴的取法
在脐下1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阴交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处。仰卧取穴。
仰卧位,于脐中与石门穴的连线之中点处取穴;或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5与下4/5的交点处,腹白线上取穴。
小关穴穴位解剖
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
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小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交穴有调经固带、利水消肿之功。其所治症,统此三脉之在腹部为病者,均可取之,但刺勿过深。
刺灸法
阴交宜灸不宜针。
刺法
直刺1~1.5寸。
直刺1~2寸。
注意:孕妇慎用。
灸法
可灸。
小关穴的配伍
阴交穴配蠡沟治阴痒。
阴交配涌泉,有行水通淋的作用,主治小肠气撮痛连脐,小便淋沥不尽。
阴交配行间,有养阴清热,行气化湿的作用,主治痞气,肠鸣腹痛。
阴交配百虫窝,治绕脐痛。
文献摘要
《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
《针灸甲乙经》:奔豚上腹膜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阴交主之。水胀,水气行皮中,阴交主之。阴疝引睾,阴交主之。舌纵涎下,烦闷,阴谷主之。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绝子,阴痒,阴交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疗痛,寒疝引少腹痛,腰膝拘挛,腹满,女子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可灸一百壮止。
《针灸大成》:主气痛如刀绞,腹膜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脐下热,鬼击,鼻出血,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绝子,阴痒,奔豚上腹,小儿陷囟。
《席弘赋》: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再迟。
《外台秘要》: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普济》:灸不及针……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