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章
朱汉章为现代针灸学家。系针刀医学创始人。1976年发明了“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科疾病等疗效显著,经过30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善的诊疗规范,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扩大到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儿科疾病等。曾发表论文20多篇,著有《小针刀疗法》,2002年4月出版的《针刀医学原理》《针刀医学解剖讲义》《针刀医学手法讲义》等专著,2004年3月出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上下册,译著《膝关节外科学》《腰痛》。
朱汉章(1949.8~2006.10.14),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朱汉章是小针刀疗法的发明人。朱汉章自学成才、乡村赤脚医生出身,1976年发明了中西医结合的“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骨科疾病等疗效显著,经过30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善的诊疗规范,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扩大到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儿科疾病等。1984年,小针刀疗法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通过培训方式在全国推广,至2004年,全球有10余万人学习针刀疗法,其中海外医师超过5000人。
朱汉章由于发明了小针刀疗法,在1986年荣获“华佗金像奖”。1988年,他的针刀疗法荣获了第三十七届尤里卡世界科技博览会金牌奖,本人获“军官勋章”。
1991-1992年,以中、英文两种语言正式出版了《小针刀疗法》,其中中文版已再版12次,被有关教科书、论文引述9000余次。2003年韩文版《小针刀疗法》由韩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9月12日,美国专家院的专家组在评审过朱汉章医学教授的材料后,决定聘任朱汉章医学教授为美国专家院创伤科专家组成员,并颁发证书及贺信。
2001年元月,国际行星命名局以朱汉章命名小犬座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朱氏成为首位被该组织以星座命名的中国医务工作者。
朱汉章对医疗科技的贡献
颈肩腰腿痛和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一直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多发病症,属疑难病症之例,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医治。自从有了“针刀”彻底改变了,现在这类病不但可治,而且易治,甚至可以根治。例如颈椎病;神经根型、交感型和椎动脉型不是手术可治的,又无药可医,最多是以牵引、理疗、推拿等方法解燃眉之急,仅可暂时缓解症状,如果是脊髓型颈椎病就得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不但风险大,手术花费高,多数还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用“针刀”治疗不但前述几型颈椎病可以临床治疗治愈,就是大部分脊髓型的也可临床治愈。并且价廉,几乎无创伤。
针刀治疗实现了治疗技术的四大转归,即:变繁治为简治,变不治为可治,变难治为易治,变创伤为无创伤。
(二)技术的创新导致了理论的更新和重建,并诞生了一门新的医学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研究和不断的思考与实践“针刀医学”走过了由理论的提出—理论体系形成—科学实践和临床验证的历程;终于建立起以四大基础理论和六大组成部分为基本内容的整套理论体系。
自1976年小针刀的发明,历时8年于1984年“小针刀疗法”获得江苏省科委鉴定。从199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对“针刀医学”学术认定,到2003年9月国家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对“针刀医学”的认证、鉴定,以及2004年11月由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成果鉴定和同年12月由教育部组织的”原创性“鉴定和教育准入,又经历了10年。至此,经历28年时间,以朱汉章为首的由中国人创立的中医现代化新学科——针刀医学诞生了!
(三)针刀医学既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范例又是加快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催化剂。
以中医理论为最根本理论基础的原创性医学——针刀医学,它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步入了现代科学的大本营,并且愈来愈受世界同道的认同和关注。
针刀是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两者融为一体的产物;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而产生的现代医学的独特疗法。针刀医学及其学术思想是东西方两种思想和两种医学学术体系相互交叉,互相交融的具有鲜明的现代医学特征的产物。
针刀医学具有四大基本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治疗器械——小针刀,且疗效显著,痛感小、安全、经济、省时。
就其“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新理论”而言,就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和宏观认识性。这一理论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的、第一位的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根本的病理改变是各种原因损伤后引起的软组织的“变性挛缩、结疤、粘连和堵塞”。当软组织发生了这样的病理变化后必然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血流变慢,代谢废物堆积,氧供应和营养物质缺乏,进而导致无氧代谢。以糖代谢为例就可知:1克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大量的ATP(36-38克分子)。同样是1克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少量的ATP(2-3克分子)和大量乳酸等有机酸,相比之下,前者产生的是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有益的能量,而后者产生的是水、二氧化碳和少量的能量及有害的有机酸及代谢废物。当组织(蛋白质)处于乏能和酸化状态时就会变性-挛缩-粘连-结疤-动态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针刀恰好就能够解除软组织的变性挛缩、结疤、粘连、疏通血液循环,正好达到“以松治痛,通而不痛”,恢复动态平衡,病患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这些认识,既不同于西医的认识,又引入了现代医学的成果。它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正是着眼于整体宏观。由此可见,用中医的整体观和宏观思想去研究和探索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态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就不易将其割裂开来,就减少了片面性,而能够透过疾病的现象准确的、全面的、真实的捕获到疾病的本质。
朱汉章工作简历
1949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淮阴市。(现在的宿迁市泗阳县)
1955年入学读书至1968年高中毕业。
1969年在沭阳县沭南医务所从事初级医务工作,从师学医。
1976获大学学历(72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
1978年升沭阳县中医院副院长(76年分配到沭阳县中医院工作,定为医师职称)。
1979年调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工作,晋升主治医师、小针刀疗法科研课题负责人。
1984年小针刀疗法通过国家鉴定,同年任南京金陵中医骨伤医院院长。
1985年晋升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兼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1989年调往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业务院长。
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同年出版《腰痛》一书。
1991年翻译出版《膝关节外科学》。
1992年《小针刀疗法》出版,同年又出版了《中国推拿手法180种》。
1993年调往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任该院附属医院-----长城医院院长,小针刀疗法通过中央鉴定,并由专家委员会定名为针刀医学,现全世界有接受针刀医学培训的医生二万余人,活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岗位上。
1995年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学校校长。
2000年被美国科学院评定为该院院士。(存疑)
2001年四月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研究教育中心主任,责任编写大学教材和科研工作。
于2006年10月14日早6时30分,因公在外讲学期间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7岁。
朱汉章主要著作
《小针刀疗法》(30万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年
《膝关节外科学》(40万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传统手法180种》(20万字)华侨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Small Needle Scalpel Therapy》(25万字)Chinese Publis hing Ho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1991
《针刀医学系列教学片》(15集,15小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影像出版社,1997
《针刀医学临床问题解析》(50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中国针刀医学原理》(210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汉章社会兼职
1985年—2006年 中国传统手法研究会 副理事长
1986年—2006年 中国骨伤科学会 常务理事
1986年—2006年 中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 常务理事
1987年—2006年 庐山干部疗养院 名誉院长
1987年—2006年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骨伤研究会 常务理事
1991年—2006年 西安医科大学 客座教授
1992年—2006年 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 理事长
1992年—2006年 泰国中医药促进会 名誉理事长
1996年—2006年 马来西亚中医学会 顾问
1998年—2006年 中国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
1998年—2006年 山东医科大学 客座教授
1999年—2006年 澳大利亚针刀医学会 名誉理事长
1999年—2006年 香港中医药学会 名誉顾问
2000年—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客座教授
2001年—2006年 美国加州针灸执照医师工会 顾问
2001年—2006年 全美国骨伤学会 名誉会长
2001年—2006年 泰国朱抗隆功大学 客座教授
朱汉章曾获奖项
1986年荣获全国骨伤科“华佗金像奖”。
1988年小针刀疗法荣获第三十七届尤里卡世界科技博览会金牌奖,本人获“军官勋章”
2001年元月成为被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以星座命名的首位中国医务工作者
朱汉章对文化及思想的贡献
(一)针刀医学理论体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针刀医学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迈向现代科学的碰撞性、相融性和现代科学性,而东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各自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将两者赋予以下特点:
东方哲学思想的主体是抽象思维。中医学就是在这个历史框架和模式内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与此相反,西方哲学思想的主体则是形象思维。西方医学则是在这样的历史框架和模式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等等,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测天观地、比类取象,并引伸到人体复杂的生老病死中,最后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概括而成的。同样作为针灸基础的经络学说也是根据人体复杂的穴位效应抽象而成的。西方医学则是建立在解剖学、病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之上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强调具体的人体物质结构和形态存在方式。换句话说,西医学是在实验医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以肺结核为例,西医的着眼点往往强调结核杆菌及其造成的局部病灶,并以抑制结核菌的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中医则常常抛开具体的结核菌及其病灶,着重从整体表现出发将其分为“阴虚内热型”、“脾虚纳呆型”等等,并认为前者是由于“心火刑肺金”才出现阴虚低热、盗汗等症状,治疗则以“清心火”,补肺金为原则;对后者则主张“培土生金”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尽管中西医两法,各自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同样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针刀医学便是取中西医学之长,它一方面可以发挥中医经络针灸学说之特点,对疾病进行抽象思维推理概括,并可发挥针刀“针”的作用,用其刺激局部穴位,通过信息传输和反馈,实现对整体的宏观调节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发挥西医学的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生物力学等直观的、形象的思维模式对疾病做出确切的诊断,并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对局部粘连、疤痕等具体病灶进行松解、剥离、切割,从而使其恢复正常代谢功能。针刀医学就是这样,集两者之长为一体,相反而相成,殊途而同归。
2、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在西方哲学思想影响下,西医学较偏重于局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而对于整体的宏观考虑相对较少,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这种微观研究愈来愈深入和精细,如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当代高科技研究手段,已将人们对人体结构和疾病的认识带到了亚细胞超微结构甚至分子水平的高层次境界。而现代中医学在利用细菌学、生化检验、B超、CT、MR等现代医学科学最新成果的同时,但辨证施治方式却仍然坚守宏观思维、整体归纳的阵地,即所谓“治疗必求其本”。我们认为只有把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也才能大大提高。针刀治疗恰恰在这方面体现了其独到之外。例如,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说认为,尽管软组织损伤之后,在病灶局部会产生出血、渗出、水肿以致增生、机化、疤痕、粘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也会释放出多种致痛物质,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的变化。但其最终结果是从宏观上表现为肢体或整体身体的动态平衡失调,临床上则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在运用针刀疗法进行治疗时,既要重视局部的微观手术操作,更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打破病理性恶性循环,把握恢复机体的力学平衡关系,这样自然就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往人们常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它形象地反映了颈肩腰腿痛这类疾病在诊断治疗上的顽固和棘手。现在运用针刀疗法之后,这类疾病中的相当多数就可迎刃而解,很快治愈。
3、在矛盾斗争中求平衡求统一
人体是处在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须保持内环境及其与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人体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吸收与排泄,疾病与免疫,生存与死亡,这些普遍存在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斗争中取得相对的统一与平衡,这就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针刀医学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在广泛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如这一理论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人体生物力学的动态平衡失调;许多部位的“骨质增生”其实也是力平衡失调的结果(用进废退、代偿增生等)。譬如由跟骨骨刺引起的跟痛症,只要用针刀将跖键膜或跖长韧带进行松解剥离并配以辅助手法,使足部的力学平衡关系得到恢复,临床症状即可立即消失。(许多患者术后拍片证明“骨刺”往往依然存在,有的要待数月以后可逐渐消失)。实践证明了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针刀疗法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体现了进化论和系统化的思想。
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以至上百万年的进化和演化,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完善和适应。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也同样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从总体角度看,人们可以把这个历史过程大体分以下六个阶段,即:
自然医疗阶段-天然药物医疗阶段-天然药物精良加工后的医疗阶段-切开手术医疗阶段-闭合性手术医疗阶段-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
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人体的大脑、心脏以及全身任何部位进行复杂手术的水平,其成就令人惊叹。
针刀发明人朱汉章对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察之后,看到并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发明了小针刀,并勇于将其放在实践中去进行实践,于是创立了针刀闭合性手术理论,并创立了针刀医学理论体系,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学科已它科学先进的理论,简、便、廉、验的治疗为特征,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它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弘扬中医哲学思想以中医学阴阳平衡观教育人们
伴随着时代高速的步伐,人们进入智慧文明的21世纪。21世纪是高科技、高智能的信息时代,网络高速公路的建立,对全世界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巨大变革性的影响。但是,伴随高速度、快节奏,以经济为杠杆的社会的形成,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生活节奏被打乱,迫使人脑常处于紧张状态,高压力、高紧张状态可令生理和心理达极限。中医认为是阴阳平衡失调,长此以往,导致人们早衰、早逝、恶性和慢性疾病早发等等。人们会因无所适从而手足无措。当我们在用针刀医学这一武器在医疗实践中诠释了阴阳平衡,建立文化信息的同时,又提供了针刀可行的治疗并达到予期疗效。例如通过针刀对脊柱旁的膀胱经调整可以刺激植物神经,通过调整改善全身机能以达身心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