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辨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病因辨证(categorical identification in terms of causes),运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对四诊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推求判断疾病的发病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又称“辨证求因”。病因辨证是“审证求因”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内伤或外感疾病。临床在判明病因的同时常结合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来确定病位;有时还需参合气血辨证来分析原始病因。与其他辨证方法一样,病因辨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八纲辨证的影响。

简史

病因辨证始于《内经》,《内经》提出了风、寒、湿、热、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病因的致病特点。汉代张仲景补充了痰饮瘀血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具体方药。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详细论述病机、推求病因的基础上,提出“乖戾之气”等传染病病因的辨析要点。宋代陈言的《三因方》将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对后世病因分类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朱丹溪脉因证治》强调辨析和消除病因,其中尤重辨治气血痰郁。明代秦昌遇的《症因脉治》主张诊治疾病应先察症候,次察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疗方法。1949年以后,病因辨证的临床意义得到应有的肯定。

辨证要点

病因辨证的关键,是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推求判断病因种类而对证治疗。

六淫疫疠证候特点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称为六淫。六淫病邪与疫疠病邪都具有邪从外来,自口鼻或皮毛而入,由外传内、由表传里等共同特征。但风、寒、湿、燥、火,又有因体内阴阳气血津液亏损不足或输布失常所致者,为与外感者区别,将由内而生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①风证。如为外感风证,症状特点为恶风寒、发热脉浮等;如为内风,症状为晕眩抽搐、震颤、拘挛瘙痒等。无论外风、内风,都具有发病迅速,症状游移而多变的特征。治疗外风宜宣肺疏风,内风宜养阴熄风养血熄风。②寒证。其证候特点,表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内寒为四肢不温畏寒喜暖,腹冷痛,得热痛减,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等。治表寒证宣肺散寒,里寒证温中散寒。③暑证。证候特点为高热口渴心烦,尿黄赤,多汗脉洪大等。暑邪为病,多在夏季,每易耗气伤阴,且多挟湿。治宜清暑益气,养阴利湿。④湿证。其证候特点,外湿头重如裹头胀而痛,关节肌肉疼痛,胃脘满闷,舌淡苔滑,脉濡等;内湿为脘腹胀闷不舒,四肢关节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口淡不渴,恶心欲呕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等。治宜化湿健脾利湿。⑤燥证。其证候特点,外燥口干鼻干唇干咽干喉痒,口渴,干咳无痰,或胁痛,舌干少津等;内燥为口干咽燥,唇舌干燥,皮肤干燥,甚则皮肤皱裂,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毛发枯黄不荣,心烦口渴,舌红体瘦,舌干少苔,脉细等。治宜养阴润燥。⑥火证。火与热同类,故常称火热证,但热为火之微,火为热之甚。火证的证候特点,为外感者发热重,微恶寒,口渴思冷饮,甚则高热,烦躁,面红目赤小便短赤,或谵妄衄血吐血斑疹,舌红或紫红、绛红,苔薄黄黑黄脉数;内火(内热)者身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咽喉疼痛,口鼻溃破,或脘腹胀痛,遇热痛增,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⑦疫疠。是疠气、毒气、异气、戾气、杂气、瘟疫等的概称。其证候特点为起病急,传变快,症状重,预后差,同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治宜辟邪解疫。

七情证候特点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表现。若外界各种因素的过度刺激,造成七情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则可引起病症。其证候特点为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情志抑郁,或怵惕不安,甚至精神失常胁肋胀痛头晕头痛健忘纳差等。治疗应首先去除不良刺激,其次治疗所伤脏腑,或补虚,或泻实,或疏导。

痰、瘀、食、虫证候特点

痰饮、瘀血是脏腑输布水液及水谷精微,或气血运行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形成之后,停聚体内,又可作为一种继发性病因而引起新的病症。食积饮食不节(洁),损伤脾胃,食物停滞而成;虫积也由饮食不洁,感染生虫而致。痰、瘀、食、虫的形成都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在祛除病邪的基础上,均宜调理脏腑。①痰饮。痰与饮均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中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证的证候特点是胸闷咯痰,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目眩晕瘰疬痰核,喉中有异物感,苔腻,脉滑等。治宜化痰除痰。饮证的证候特点是咳嗽气喘,胸闷咯痰,但痰液清稀,或腹胀肠鸣泛吐清水,苔腻,脉滑等。治宜利水化饮。②瘀血。其证候特点为面色黧黑口唇爪甲紫暗,肌肤青紫,局部固定性刺痛、拒按,紫色血肿,或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并挟有血块,大便色黑,经闭,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治宜活血化瘀。③食积。证候特点为脘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嗳腐吞酸,饮食减少,大便失常,舌苔厚腻脉滑实等。治宜消食导滞。④虫积。证候特点为面黄肌瘦,时吐苦水清水,脘腹疼痛,尤以脐周为甚,时痛时止,或有包块,睡中齿,面有虫斑,嗜食异物等。治宜驱虫消积。此外,为毒虫、毒蛇、狂犬等虫兽所伤,亦会出现证候。无毒者仅见局部红肿疼痛,有毒者除红肿疼痛外,常见出血不止,疼痛剧烈,四肢麻木,头晕胸闷等。治宜祛毒解毒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病因辨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病因辨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