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大便稀溏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瑾-3.jpg
腹泻.jpg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本病在中医学上称为“泄泻”,是一种常见的病证。

目录

病因

西医病因

急性腹泻

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食物中毒

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饮食习惯

喜食生冷食物,常饮冰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消化不良

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着凉

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肿瘤

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小肠吸收不良

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肠动力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

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全身疾病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

中医病因

致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感受外邪

引起泄泻的外邪以湿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感受湿邪致泄者最多。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发生泄泻,故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寒邪暑热之邪,虽然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亦能直接损伤脾胃肠,使其功能障碍,但若引起泄泻,必夹湿邪才能为患,即所谓“无湿不成泄”,故《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饮食所伤

饮食所伤或饮食过量,停滞;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腐馊不洁,食伤脾胃肠,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情志失调

烦恼郁怒,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引起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故《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脾胃虚弱

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肠虚弱,使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命门火衰

命门之火,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若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室无度,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且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可发生大便滑泄洞泄。如《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泄泻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之中湿邪最为重要,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其他诸多外邪只有与湿邪相兼,方能致泻。内伤当中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肠,大小肠的分清别浊和传导变化功能可以用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来概括,脾胃为泄泻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当中又以脾为主,脾病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清浊不分,自可成泻,其他诸如寒、热、湿、食等内、外之邪,以及肝肾等脏腑所致的泄泻,都只有在伤脾的基础上,导致脾失健运时才能引起泄泻。同时,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外邪与内伤,外湿与内湿之间常相互影响,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易生湿,互为因果。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致使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预防

1.2岁以内的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护理,做好奶瓶与餐具消毒。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护人和小儿饭前便后要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3.保证饮用洁净水。

4.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

5.避免孩子间的接触传染等。

常见症状

症状

胃肠道症状

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状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多稀薄,如为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常带血及脓液。如为糖稀或果酱样粪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样便常见于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

伴随症状

1.伴发热者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2.伴明显消瘦者可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见于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伴关节痛或肿胀者见于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红斑性狼疮肠结核、Whipple病等。

5.伴腹部包块者见于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6.伴重度失水者常见分泌性腹泻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见于尿毒症等。

中医分型症状

急性泄泻

寒湿泄泻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湿热泄泻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伤食泄泻

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慢性泄泻

脾虚泄泻

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肾虚泄泻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肝郁泄泻

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临床检查

体格检查

查体重点在腹部,全身检查不能忽略。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周身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四肢、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直肠指检等均有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

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B超、CT或MRI检查

可观察脏、胆道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小肠镜检查

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诊断鉴别

本病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胰性霍乱综合征

又称水泻伴低血钾胃液缺乏(WDHA)综合征或Verner-Morrison综合征。本征十分少见,多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胰腺腺瘤或小细胞肺癌释放VIP引起。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化验,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常作为向手术探查的过渡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运动功能过度增强或蠕动波异常。临床上常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诊断依据:①临床上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②无消瘦、发热腹泻的阳性体征;③粪便检查无阳性发现;④X线钡餐及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脂肪痢

发生在幼儿者称小儿脂痢病(celiac disease),发生在成人则称为特发性脂痢。患者消瘦、营养不良、腹泻,呈脂肪便。患者空肠粘膜上皮的绒毛及微绒毛呈明显萎缩,粘膜表面扁平。粘膜固有层显慢性炎性改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有时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患者饮食不含麸质类食物,则上述肠粘膜病变可以恢复。

胃肠炎

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引起的胃肠炎,多会造成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的症状,症状轻重不等。

1.轻型:

一般不发热,以食欲减退、腹泻为主要表现。每天大便3~6次不等,常呈黄色或绿色消化不良样稀便,多呈混有少量泡沫的稀汤样便,并伴有腹胀腹痛恶心

2.中型:

可有低热健康搜索,除具有轻型症状外并有恶心呕吐腹泻次数较频,多呈水样便,可有轻度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3.重型:

体温呈不规则热型,38~40℃持续数天,每天腹泻10~20次,常为黄绿色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可有腥臭味亦见有牛奶色或米汤样便,与霍乱基本相似,多有恶心呕吐,婴幼儿常出现惊厥。由于大量吐泻呈现明显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可出现急性肾衰。在孟加拉国ETEG腹泻幼儿中约有30%出现中等或严重脱水,成人病例中严重脱水者更多,常不能与霍乱区别,若治疗不及时,婴幼儿患者可在数天内死亡。EIEC腹泻与急性菌痢相似EHEC感染症的主要症状是血便和剧烈的腹痛。EAEC引起的腹泻呈持续性(>14天),有血性便并有发热(38℃)和呕吐等症状。

肠痉挛

结肠痉挛时,肠推进性蠕动减弱,多引起便秘,同时伴有腹胀及频繁的排气。少数病人由于结肠分泌功能障碍引起经常或间歇的腹泻,便意很急,多在早晚餐前后发生,夜间少见。粪呈糊状,含有大量粘液。若结肠的运动功能及分泌功能均发生障碍时,便秘腹泻不规则地间歇交替。此外,患者常有上腹部饱满、厌食、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和心跳、气短胸闷、面红、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调节不平衡的表现。虽然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地影响劳动与生活,但病人一般并无体重减轻和脱水现象。

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发作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

并发症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医学上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是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部分腹泻可由病毒引起,最常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是一种称为柯萨奇病毒的肠道病毒,它可直接进入心肌细胞造成损害,也可使机体产生某些有害物质使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肌变性,还会累及心包心内膜,若侵犯心脏起搏系统,则将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意外

这是造成老年人急性腹泻致死的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腹泻时体内大量水分和钠、钾、钙、镁等阳离子从大便中排出,水分丧失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使冠状动脉阻塞造成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中风。钠、钾、钙、镁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除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外,对维持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时可造成严重心律紊乱和猝死。

低血糖

腹泻时食欲通常会下降引起摄入食物不足,此时就需要分解体内贮藏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而老年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贮藏转化为血糖,当血糖降低时,老人就容易出现疲乏、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状。正常血糖浓度为3.9~6.2毫摩尔/升,当血糖浓度低于3.0毫摩尔/升时,就会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常引起猝死。

脱水和酸中毒

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命原因,平时身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其余的废物需要经过水的运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严重时甚至无尿,这就会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胃病复发

腹泻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常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治疗

西医治疗

控制感染

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可静脉输液。

治疗休克

调整微循环紊乱,纠正酸中毒,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碱性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用止泻剂,伴有心衰脑水肿、休克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及早给予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急性泄泻

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加减】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若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若湿邪偏重,或寒湿在里,腹胀肠鸣,小便不利,苔白厚腻,可用胃苓汤健脾燥湿,化气利湿;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肠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加减】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若热偏重,可加金银花马齿苋以增清热解毒之力;若湿偏重,症见胸脘满闷,口不渴,苔微黄厚腻者,可加薏苡仁厚朴茯苓泽泻、车前仁以增清热利湿之力;夹食者可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可加金银花连翘薄荷;如在夏暑期间,症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等,为暑湿侵袭,表里同病,可用新加香薷饮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伤食泄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加减】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若食滞较重,脘腹胀满,泻而不畅者,可因势利导,据通因通用的原则,可加大黄枳实槟榔,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使邪有出路,达到祛邪安正的目的。

慢性泄泻

脾虚泄泻

【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加减】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减当归,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肾虚泄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加减】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可加附子、炮姜,或合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升阳健脾,亦可合桃花汤固涩止泻。

肝郁泄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

【加减】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若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可加柴胡枳壳香附;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晶,如乌梅五倍子石榴皮等。

推拿疗法

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护理

1.急性期禁食:

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2.清淡流质饮食:

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4.饮食选择:

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5.补充维生素:

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

6.饮食禁忌:

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吃流质性食物;

2.多吃温性食物;

3.宜吃碱性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食寒凉性食物;

2.忌吃含纤维的食物;

3.忌食肥腻、坚硬类食物。

食疗保健

1.山药60克,烤馒头1个。

[制用法]将馒头烤焦,碾成碎末,再将山药煮熟,沾馒头末食之,一日三次。

[功效]健脾益胃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久久不愈者。

2.鸡内金、炒白术各93克。

[制用法]取鸡内金晒干,炒后与炒白术共研细末,每次服6次,一日服二次,饭前开水冲服。

[功效]健脾开胃、收涩止泻。

[主治]脾虚日久泄泻。

3.锅巴120克,莲子肉120克,白糖120克。

[制用法]取白米饭的焦锅巴,莲子肉共研细末,与白糖和匀,装入瓶中,于饭后一小时用开水冲服四匙,一日服三次。

[功效]健产脾益胃,固涩止泻。

[主治]脾虚久泻及老人虚泄。

4.嫩黄瓜一条,好茶叶10克。

[制用法]将嫩黄瓜洗净,好茶叶冲茶一碗,饮茶食黄瓜。服用期间忌腥冷。

[功效]清热解毒,消食止泻。

[主治]急性胃肠炎之水泄不止。

5.白面粉500克。

[制用法]将白面粉炒焦黄同,每日空腹时温水送服1-2匙。

[功效]健脾和胃,收涩止泻。

[主治]泄泻日久者。

6.鸡蛋1枚,食盐3克。

[制用法]将鸡蛋打碎,调入食盐搅匀,不放油,干炒熟,当点心吃。

[功能]温中补肾。

[主治]肾虚五更泻。

7.鸡蛋1枚,叶艾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以生艾叶包裹约5-6层,放入柴灶热灰中煨热 ,艾叶烧着火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空腹服。

[功效]温脾补虚,祛寒除温。

[主治]寒温泄泻。

[说明]方中艾吐有温阳除温的作用。鸡蛋有调和脏腑的作用,二味相合,有治寒温泄泻之效。

8.醋360毫升,生姜15克,鸡蛋3枚、盐、葱、各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 切碎的生姜、葱及盐搅匀,用油煎成鸡蛋饼时再用醋炙之。作点心吃,连食数次至症状改善为止。

[功效]健脾升阳、益气养血、酸敛止泻。

[主治]脾胃虚寒,久泻不止,纯虚无邪者。

9.鸡蛋55克,糯米50克。

[制用法]将糯米淘洗干净,煮粥,待粥熟后,打入鸡蛋,相和捣匀,再加醋少许煮二、三沸,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健胃,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不止,瘦弱。

李瑾-3.jpg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腹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腹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