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散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豆蔻散

【处方】 枇杷叶(去毛.微炙)、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干木瓜、人参、黄蓍,各半两。

炮制】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 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白豆蔻散

【别名】 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效与作用】 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圣惠》卷四十七: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诃黎勒皮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三: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半两,干姜3分(炮裂,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腹痛下利,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锉),草豆蔻1两(去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虚劳,脾胃冷弱,食不消化,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十三: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诃黎勒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后,脾胃不和,吃食减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一: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伤寒服冷药过多,寒气伤胃,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八十一: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产后脏腑气虚,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一

《圣惠》卷七十五: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分,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妊娠胃气虚冷,呕逆不下食,腹胁胀满,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八: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去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白术3分,黄耆(锉)3分,当归(锉,微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芎藭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产后脾胃气寒,呕逆,不纳饮食,四肢乏力,不能运动。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七十: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3分(去皮),芎藭半两,丁香半两,藿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两,木香半两,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妇人脾胃气虚弱,时欲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干木瓜1两,生糯米3合,干姜(炮)3分,甘草(炙,锉)半两,缩砂仁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胃中诸食结滞不消,心腹胀满,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赤水玄珠》卷四: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仁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胃冷有积,吃食欲作呕吐者。

【用法用量】 酒送下。

【摘录】 《赤水玄珠》卷四

奇效良方》卷四十二: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去皮)3分,肉豆蔻(去壳)1分,高良姜1分,木香1分,桂心(去粗皮)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枳壳(炒)半两,陈橘皮(去白,炒)半两,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消,气刺(疒丂)痛,泻泄,善噫,呕吐酸水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用木瓜、生姜煎汤调下。

【摘录】 《奇效良方》卷四十二

《直指小儿》卷二: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仁、缩砂仁、青皮、陈皮、甘草(炙)、香附子蓬莪术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紫苏煎汤调下。

【摘录】 《直指小儿》卷二

《圣惠》卷七: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茴香子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硫黄半两(细研入)。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两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

杨氏家藏方》卷五:白豆蔻散

【处方】 沉香3分,缩砂仁(微炒)1两,白豆蔻仁(微炒)1两,干生姜1两,木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脾胃不和,中脘痞闷,气不升降,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入盐1捻,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前热服;或用盐汤点亦得。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五

《圣惠》卷七十五: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3分(锉)。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妊娠心腹胀满,气攻胸膈,咽喉不利,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3分,白术3分,甘草(炙,锉)3分,肉豆蔻仁3分,芍药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产后冷痢脐下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腹米饮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惠》卷三: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沉香1两,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肝风转筋,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 忌鸡、猪、鱼、蒜。

【摘录】 《圣惠》卷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去皮)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高良姜1分,木香1分,肉豆蔻(去壳)1分,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去白,焙,炒)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化,气刺 (疒丂) 痛,泄泻,善噫吞酸,食欲呕吐,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煎木瓜、生姜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甘草(炙,锉)5两,缩砂蜜(去皮)4两,青橘皮(汤洗,去白,焙)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丁香4两,木香3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中寒冷气,脐腹刺痛,胀满便利,醋心呕逆。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生姜2片,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曲(炒)3分,京三棱(炮,锉)3分,陈橘皮(去白,切,焙3分,)大麦糵(炒)3分,干姜(炮裂)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生姜3片,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仁、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白术、沉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脾胃气弱,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博济》卷三:白豆蔻散

【别名】 白豆蔻汤

【处方】 白豆蔻2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2两(去皮),橘皮2两(去瓤,炒,切细),诃子2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2两(洗)。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脾胃气不和,泄痢,妊娠下痢,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 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 《博济》卷三

《博济》卷二:白豆蔻散

【别名】 白豆蔻汤

【处方】 白豆蔻仁半两,肉豆蔻3个,白术1两,厚朴(姜汁炙)半两,甘草3分(炙),肉桂半两,青皮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补中益气,调顺脾元。主心胸满闷,不思饮食,上热下冷。

【用法用量】 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摘录】 《博济》卷二

《圣惠》卷八十四:白豆蔻散

【别名】 白豆蔻汤

【处方】 白豆蔻1分(去皮),黄耆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木瓜半两,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 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直指》卷五:白豆蔻散

【处方】 白豆蔻仁1分,缩砂1分,荜澄茄1分,丁香1分,木香1分,甘草(炒)1分,青皮2分,陈皮2分,辣2分,桂2分,厚朴(制)3分,香附(炒)3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七气所伤,滞于胸膈,窒于咽喉胀痛于心下,噫气吞酸,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盐1捻,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 《直指》卷五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白豆蔻散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白豆蔻散》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