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祛痰剂(phlegm-expelling formula)是指以祛痰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痰证方剂的统称。分温燥化痰剂清润化痰剂治风化痰剂等。

祛痰剂的适应证

祛痰剂适用于各种痰病,如湿痰证热痰证燥痰证寒痰证风痰证等。痰之与饮,异名而同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乃湿聚而成。痰之为病,无处不到,胸胁肠胃,经络四肢,皆可有之,其发病常见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痰病的成因很多,治法各不相同。如脾失健运,湿聚或痰者,治宜燥湿健脾化痰;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治宜清热化痰;肺燥阴亏,虚火灼液为痰者,治宜润肺化痰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治宜温化寒痰肝风内动,夹痰上扰者,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病的性质和治法的不同,祛痰剂可相应地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5类,分别用治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为患的病证。

祛痰剂的使用注意

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尤与脾失健运甚密,故祛痰剂每需配伍健脾祛湿之品。此外,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之品。使用祛痰剂时,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之不同,而分别选药组方。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如咳痰而有咯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的祛痰药,以防引起大量的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祛痰剂的分类

燥湿化痰剂

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症见痰多易咳、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组成方剂;由于湿痰的形成多由脾失健运所致,而善治痰者,又当先治气,故宜配伍健脾燥湿药及行气之品如茯苓白术陈皮枳实等。代表方为二陈汤温胆汤等。其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湿痰内阻、咳嗽痰多之证,为治疗湿痰咳嗽的基础方;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癫痫等。

清热化痰剂

清热化痰剂主要用于热痰证,常以清热化痰药为主组成方剂。热邪又可致气滞不畅,故宜配伍气之品。其中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消瘰丸均有清热化痰作用。但清气化痰丸又能下气止咳,多用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难咳者;小陷胸汤还能宽胸散结,多用于痰热互结、胸脘满闷疼痛之证;消瘰丸长于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而成之瘰疡痰核等。

润燥化痰剂

润燥化痰剂适用于燥痰证,症见痰稠而黏、咳之不爽、咽喉干燥,甚则呛咳、声音嘶哑等。常用润肺化痰药如贝母瓜蒌等为主组成方剂。因燥痰多由肺阴不足、虚火灼津炼液而成,故宜配伍润燥生津之品如天花粉南沙参等;同时须配伍理气药物。代表方如贝母瓜蒌散,此方可润肺化痰,用于肺经燥热所致的咳嗽痰稠,咳痰不爽,咽喉干燥证。

温化寒痰剂

温化寒痰剂适用于寒痰证,症见咳痰清稀色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等。常用温化寒痰药如细辛白芥子等为主组成方剂。因寒痰多由脾肾阳虚、肺寒停饮所致,故宜配伍温阳散寒、健脾渗湿之品如干姜、茯苓等。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均有温肺化痰的作用,但前方温肺暖脾之力较大,多用治寒痰内蓄,咳嗽痰稀色白之证;三子养亲汤温化作用小,而降气止咳之功较胜,兼能化食,多用于痰气郁滞的咳嗽喘逆、食欲不振之证。

治风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风邪外风内风)与痰浊为患的病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咳痰,或眩晕头痛,或发为癫痫,甚则昏厥,不省人事等。常用疏风解表药平肝熄风药配伍化痰药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杏苏散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

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治风化痰作用。止嗽散长于疏散外风,是治疗新久咳嗽的常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善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

表10-1 常用止咳平喘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二陈汤

清气化痰汤

贝母瓜蒌散

小青龙汤

半夏为君,陈皮为臣

南星为君,芩蒌为臣

贝母为君,瓜蒌花粉为臣

麻桂为君,姜辛为臣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肺化痰

寒温肺化饮

湿痰咳嗽

痰热内结

燥痰咳嗽

外寒内饮
定喘汤 麻黄白果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为臣

宣肺平喘

化热
痰热咳喘
苏子降气汤 苏子为君,半夏厚朴前胡为臣

降气平喘

温化痰湿

痰涎壅盛

之咳喘

图10-1 祛痰剂的主要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祛痰剂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祛痰剂》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