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所谓牙龈肿痛,实即牙齿根部痛,而且其周围齿肉肿胀,故称牙龈肿痛,也叫牙肉肿痛。牙龈肿痛主要是牙龈炎症,牙龈下的炎症通过牙缝,牙结石口腔死角进行多方位的传播,导致牙龈附着牙菌斑而导致牙龈肿痛。牙龈肿痛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其病因可为多种。

治疗

牙龈肿痛只是一个症状而已,治疗关键是找出确切病因,对因治疗。若为牙龈炎牙周炎所致牙龈肿痛,可按照相关治疗程序进行治疗,比如抗生素运用、洁牙术等,具体详见相关词条。

成药自疗法

(1)寿堂牙痛安胶囊,每次片,每日3次。

(2)灭滴灵片,每次.2克,每日3次。

(3)牛黄解毒丸,每次片,每日3次。此方有通便泻火作用。

(4)补肾固齿丸,每次4克,每日2次。用于年老牙松、隐隐疼痛者,宜久服。  

验方自疗法

(1)徐长卿12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剂。

(2)马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剂。

(3)五倍子15克,煎浓汁含漱。

(4)赫石、生石膏生地黄各30克、麦冬12克、川牛膝20克、知母9克,水煎,每日3次,每日剂。

(5)葱白1根、白矾15克,将上药共捣烂,置于牙痛处,每隔5小时换1次。此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痛,包括实火牙痛、虚火牙痛、龋齿牙痛等,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炎等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

(6)老蒜2瓣、轻粉5克。二者捣烂贴经渠穴,用小蚌壳盖住,或以他物盖上亦可,捆好,少时觉微辣揭下,内起一泡,用针挑破,流净黄水即愈。经渠穴在两手大拇指根上,脉下小窝处。

(7)生姜6克、大蒜6克、茶叶12克、威灵仙12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麻油、蛋清,外敷贴合谷穴涌泉穴。此方主治虚火上炎、肾阴虚之牙痛。

(8)独头蒜2-3只,将蒜去皮,放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汤痛处,蒜凉再换,连续多次。此方用治牙齿疼痛,具有灭菌解毒之功效。  

饮食自疗法

(1)绿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饮汤,每日2次,每日剂。

(2)猪腰子1只、食盐少许、骨碎补15克,水煮食肉饮汤,每日剂。用于肾亏牙浮、牙隐痛,劳累后易发者。

(3)红糖适量,荞麦根一把,水煎,分数次服。用于治小儿牙痛。

(4)猪肉适量、水芹鲜根30克,水煎,分数次服。

(5)鲜姜100克、丝瓜500克,将鲜丝瓜洗净,切段,鲜姜洗净,切片。二叶加水共煎煮3小时。每日饮汤2次。此方用治牙龈肿痛,口干鼻涸,鼻膜出血(流鼻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外治自疗法

(1)云南白药粉加热水调成稀糊状,直接涂在洞和牙龈上即可。

(2)取六神丸数粒,置于龋洞中,咬紧即可止痛。

(3)切一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时重复使用,即可止痛。

(4)樟脑、冰片适量,共研成细末,放于牙痛处,并令病人吸气即可止痛。

(5)荔枝10只,在其肉内填入少许食盐,用火煨干后研末,擦痛处即可。

(6)取陈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钟,待湿后后含在口中3-5分钟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病因

引起牙龈肿痛的原因主要是本身就患有牙龈炎牙周炎,最为常见是牙周炎引起的病症,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龈上的炎症扩散到牙龈下,在牙龈下形成牙周袋,大量的牙菌斑附着在牙表面和牙缝,牙结石以及口腔中清洗不到的死角,导致流动性的病菌侵袭牙龈,一旦在牙龈下形成牙周袋,牙龈的毛细血管开始膨胀血管的压强升高,牙龈长时间处在充血的状态,牙周袋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

天气非常干燥,人体的唾液分泌减少,呼吸道干燥,血管的脆性增强,本来就很容易感染细菌。如果再吃补品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加速血液的运行,中医称之为“血热妄行”,将病菌带到全身,引发牙肉肿痛、流鼻血、干咳、喉咙发炎等症状。  

临床表现

牙龈肿胀肥大,呈深红色或暗红色,组织松软,探诊易出。牙龈乳头球状突起。肿胀的牙龈常可覆盖前牙唇的1/3或更多。由于牙龈肥大,使龈沟加深而形成龈袋,袋内易藏食物,细菌易滋生,自洁作用差,故炎症加重,可有深性分泌物。若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出现单发或多发性的龈脓肿,特别以龈乳头区较多见。

自觉症状可有刺激性牙龈出血、发胀、口臭等。病变后期,因纤维增生而使牙龈质地较为坚韧,炎症也有减轻,又称增生性龈炎妊娠期间发生的肥大性龈炎,称妊娠期龈炎(Pregnancygingivitis)。有时个别龈乳头肿胀成球状且常带蒂,称妊娠期龈瘤分娩后,肥大的牙龈一般可自行消退。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出现牙龈的肥大或增生改变。

鉴别

  • 白血病由于白细胞增多,在末梢血管内淤积,造成牙龈肿胀和肥大,龈色苍白,如伴有炎症则龈缘充血并有渗血现象。病情严重者,龈乳头或龈缘出现坏死,并有口臭。
  • 维生素C缺乏性龈炎。整个牙龈呈紫红色,易出血。重者,龈缘坏死,口臭明显。
  • 长期服用苯妥英纳的病员,可出现牙龈增生,其特征是颊、舌侧牙龈同是增生,呈结节状,质坚实,色浅淡,不易出血。  

注意事项

  •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 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 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 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卡等。
  • 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
  • 脾气急躁,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故宜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 保持大便通畅,勿使粪毒上攻。
  • 勿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  

中医对牙龈肿痛的认识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不一,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石膏25,黄连10,生地15,丹皮6,升麻10,淮牛膝15,大黄6,赤芍10,知母10,刁竹10,痛甚者可加白芷10。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5,女贞15,萸肉10,淮山15,淮牛膝10,泽泻10,骨碎补10,细辛3。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3)风寒牙痛: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细辛6,川芎10,白芷10,川椒5,只壳10,桔梗6,甘草6。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防风6,白芥子10,桔梗10,苏叶6,细辛3,刁竹6,白芍10,甘草5。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克,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蛀齿引起的牙痛也很多见,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内服方用定痛散,当归10,生地12,细辛6,白芷10,连翘10,苦参10,川椒5,黄连10,乌梅10,桔梗6,甘草6。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克,冰片0.5克,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牙龈肿痛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牙龈肿痛》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