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淡黏腻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湿阻两型。湿阻型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

口淡黏腻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口淡黏腻的原因

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而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内分泌疾病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的病人。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口淡黏腻的诊断

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

口淡黏腻的鉴别诊断

口淡黏腻的鉴别诊断: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剂,水煎服。

五、口臭。[/color]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口淡黏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口淡黏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