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
嗜血流感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l pneumonia)是由嗜血流感杆菌所引起。多见于4岁以下婴幼儿,偶见于新生儿及成人,常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1892年Pfeiffer首次从流行性感冒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到本菌,被误认为流感的病原体而定名,一直沿用至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与其他细菌性肺炎不易鉴别。
目录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嗜血流感杆菌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疫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型耦联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这一疫苗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并主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婴儿群体中广泛应用。Hib荚膜多糖疫苗(PRP)已在美国批准使用,并证实对2岁以上小儿安全有效。应注意的是幼婴体内合成抗PRP抗体的能力很不完善,初染嗜血流感杆菌痊愈后还可能第2次甚至第3次发生再感染。后试用了多种结合疫苗,即PRP与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或百日咳、脑膜炎奈瑟菌B群的外膜蛋白等组成结合疫苗,明显地提高了免疫效果,保护率提高到80%~90%。
2.抗生素 可消除口咽部携带Hib。利福平每天20mg/kg,连用4天。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应用细菌多糖免疫球蛋白(BPIG),可产生对b型菌株感染的有效保护。对所有侵入性Hib感染的小儿,也均应在完成抗生素治疗之前或之后服用利福平,因为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并不能肯定地将鼻咽部的细菌完全清除。
3.哺乳喂养对< 6 月龄儿童提供> 90%的保护率,提示乳汁中抗体对鼻咽定居Hib可能有影响。
4.秋冬季节要注意预防流感嗜血杆菌的侵袭。应彻底治愈患者,使其病原菌确切阴转。在感冒流行期间,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一、药物治疗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体重在20kg以下儿童每天按100mg/kg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20kg以上儿童和成年人用量为250mg~1g,每6小时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20kg以下儿童20~40mg/kg,每日3次;20kg以上儿童和成年人250~500mg,每日3次;
氯霉素:新生儿每天15mg/kg,年长儿每天30~50mg/kg;
庆大霉素:首次剂量为每天2.5mg/kg,以后为每天5mg/kg,疗程为10~14天。肌注或静脉给药,以静脉给药为佳。
阿莫西林:对小于20kg儿童,可予20~40mg/kg口服,每日3次;对大于20kg儿童及成人,可予250~500mg,每日3次。
2.当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时,可改用头孢菌素类。
磺胺甲基异啰唑/甲氧苄氨嘧啶(SMX/TMP):儿童每日mg/40mg/kg,口服或静脉注射,成人则为口服1~2片(每片为160mg/800mg),每日2次;
头孢呋辛:0.25~1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
头孢克罗:儿童每日~40mg/kg,分3次口服,成人500mg口服,每6小时1次;
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8岁以下儿童忌用)。
3.当β-内酰胺酶阳性或结果不明时,可使用加入抑制β-内酰胺酶的制剂(如棒酸或舒巴坦)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二、免疫疗法 可用Hib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菌多糖免疫球蛋白及正常人血丙种球蛋白等。用超免疫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疗法, 对高危婴儿侵袭性Hib疾病可提供长达4个月的保护期。
(二)预后
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故严重感染者均有一定的病死率,肺炎死率在10%~30%。一般得到及时诊治,预后良好。预后的好坏和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有关。 重症肺炎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幸存者中有30%~50%会留下后遗症。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嗜血流感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分为a、b、c、d、e、f 6个血清型,其中以b型致病为最强,次为f型,临床近95% 的重症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是由b型引起。在儿童致病的还有NT型(不定型)。正常人鼻咽部HI带菌率达25% ~40%,婴幼儿可高达50%以上,大多是无荚膜型菌株。
年龄越小,感染Hib危险性越大,其发病率越高。人类是Hib惟一已知的宿主。Hib较广泛地寄居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分泌物传染,新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感染。感染多呈散发,在咽喉部获得感染, 可导致咽喉无症状携带,并可持续数月, 在感染者中少数人发生侵袭性疾病。常年都有发病,但通常是秋季开始上升,冬季达到高峰。嗜血杆菌在呼吸道成功定植并继发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主要与环境温度、呼吸道黏膜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菌株自身抗原性强弱等因素有关。由它所致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遗传因素可能有较重要的作用。另外疾病因素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或功能性无脾症、早产、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Hib 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因为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白血病或其他恶性淋巴瘤患儿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以及气管插管的增多等因素,使Hib感染有增加趋势。
(二)发病机制
最易受侵犯者为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肿瘤、糖尿病病人等)。这些人常常发生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
1.致病机理 流感嗜血杆菌通过其丝状菌毛黏附于口腔及鼻咽部上皮细胞,分泌IgA蛋白酶,防止SIgA对其作用。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内毒素的类脂A成分(脂多聚糖LOS)、糖蛋白相关因子或称为低分子葡萄糖肽,可抑制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流感嗜血杆菌不被排出气道。b型菌株的荚膜多糖有抗吞噬作用,使Hib逃避宿主吞噬细胞的清除作用。再通过丝状菌毛或黏附因子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腺结合。流感嗜血杆菌定植后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屏障,可在局部生长繁殖并向邻近组织扩展,引起呼吸道疾病,也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引起全身病变,可通过血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2.免疫反应 荚膜抗原的杀菌抗体、补体、吞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后诱生的抗荚膜杀菌抗体水平,在<2岁儿童低下,在年长儿则较高。高水平的抗LOS抗体、抗OMP抗体有助于防止Hib疾病复发。补体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在感染的早期以替代途径活化为主,在感染的后期则依赖于经典途径的作用。在先天性补体成分缺乏症的小儿,如C2、C3、C4或C3b灭活因子缺乏症的小儿,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在体内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起清除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脾切除的小儿,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症状
通常发生于1岁左右儿童。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在免疫低下患者亦多急性起病。
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感冒。继之出现寒战、高热、咳脓痰、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病程长达数周之久,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包填塞表现。
易并发脓胸、脑膜炎、败血症、心包炎等。易后遗有支气管扩张症。
可见支气管肺炎或肺实变体征,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等。50%左右早期出现胸腔积液。约20%发生脓胸。肺炎吸收后可形成肺大疱。X线胸片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
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痰培养。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诊断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检查化验
1.血象:血白细胞轻症者可在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可增至(20~70)×109/L,多数在(1.5~2)×109/L,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
2.病原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中最重要的是病原学检查,可取血、咽分泌物、痰、脑脊液、胸腔积液、心包液、关节液、气管吸出物等标本进行涂片找细菌,或用含有Levinthol原液的特殊Hi 培养基进行培养,可应用Hib抗血清、α-f多价抗血清进行进一步分型。
痰液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需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痰培养结果。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痰培养。如同时血或胸腔积液培养阳性则更有意义。婴儿不易将痰咳出,可采用消毒导管吸出支气管分泌物作培养。
血培养:对诊断很重要,通过血培养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有无菌血症的存在,而且还可以估计预后。如发现革兰阴性短杆菌有助于诊断。
脑脊液检查: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白细胞增多达1000×106/L以上,多核细胞占多数。
胸腔积液检查或肺穿刺液的病原学检查也有诊断价值。
3.细菌抗原检查 由于流感嗜血杆菌为上呼吸道常见菌群,诊断呼吸道Hib感染时不宜用鼻咽部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可用鼻窦穿刺液、气管支气管抽取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查,这些标本取材较困难,一般常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即可。
(1)荚膜抗原:Hib在生长期间分泌b型多糖荚膜。可应用ELISA方法、乳胶颗粒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测定血清、脑脊液、尿液、心包液、关节液等标本中b型多糖荚膜抗原。在Hib脑膜炎,脑脊液中荚膜抗原阳性率90%。
(2)外膜蛋白(OMP)抗原:应用双抗体夹心的ELISA方法测定Hib的OMP抗原,用两种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包被抗体与酶标抗体)应用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
(3)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采用对流免疫电泳,胶乳凝集,协同凝集和ELISA检查脑脊液、血液和浓缩的尿液中Hib的特异抗原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均可辅助临床诊断。
4.血清学检测 可应用ELISA等方法测定b型多糖荚膜抗体。可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抗Hib多糖(Hib-PRP)抗体。也可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Hib的特异性抗OMP的IgG、IgM。在感染急性期,抗OMP-IgM水平高于同年龄平均值2个标准差,或双份血清抗体升高3~4倍以上可诊断为Hib感染。
5.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用反向血凝试验检测细菌抗原,比细菌培养更快获得结果
6.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PCR方法测定临床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DNA特异性片段,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但尚不够稳定,仍在研究中。
7.X线胸片 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下叶肺部多受累,也可呈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改变。肺炎者X线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原引起的小儿肺炎相鉴别,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病毒为病原体的肺炎,主要有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等。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
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肺炎的病原体因宿主年龄、伴随疾病与免疫功能状态、获得方式(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内肺炎)而有较大差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军团菌、厌氧菌以及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而医院内肺炎中则以绿脓杆菌与其他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与产生肠杆菌、变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真菌等常见。吸入性肺炎大多数为厌氧菌感染。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并发症
小婴儿多并发脓胸、心包炎、会厌炎(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败血症、脑膜炎(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致病菌多为b型菌)及化脓性关节炎(可单一关节也可多关节受累)。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流感嗜血杆菌还可引起其他化脓性感染:阑尾炎、胆道感染、蜂窝织炎、鼻旁窦炎、骨髓炎、附睾炎、乳突炎等。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护理
如果孩子患上肺炎之后,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对疾病的预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室内人员不要太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
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尤其是汗多的患儿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对痰多的患儿应尽量让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卧床不起的患儿应勤翻身,这样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复。
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患肺炎时,肺泡内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痰液,会影响空气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分泌物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空气干燥,有利于痰液咳出。
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由于小儿抗病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婴儿病情容易反复,当家长发现小儿呼吸快,呼吸困难,口唇四周发青,面色苍白或发绀时,说明患儿已缺氧,必须及早抢救。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吃什么好?
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肺炎患儿常伴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须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