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噻羧单胺菌素
概述
氨噻羧单胺菌素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口服不吸收,由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对青霉素过敏者不存在交叉过敏反应。脑膜炎时,本药可进入脑脊液,并达有效浓度。
氨噻羧单胺菌素药典标准
品名
中文名
氨噻羧单胺菌素
汉语拼音
Anqu'nan
英文名
Aztreonam
结构式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3H17N5O8S2 435.43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2S-(2α,3β(Z)]]-2-[[[1-(2-氨基-4-噻唑基)-2-[(2-甲基-4-氧代-1-磺基-3-氮杂环丁烷基)氨基]-2-氧代亚乙基]氨基]氧]-2-甲基丙酸。按无水物计算,含C13H17N5O8S2应为93.0%~103.0%。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在水或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乙酸乙酯或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26°至-32°。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176图)一致。
检查
酸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2.2~2.8。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份,各50mg,分别加水10ml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2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
取本品约0.1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90:10)为流动相A,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60:40)为流动相B;先以流动相A等度洗脱,待氨噻羧单胺菌素峰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另取氨噻羧单胺菌素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A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照射3小时,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氨噻羧单胺菌素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5倍(1.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5倍(3.5%),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0 |
100 |
0 |
30 |
0 |
100 |
35 |
0 |
100 |
36 |
100 |
0 |
45 |
100 |
0 |
残留溶剂
甲醇、乙醇与二氯甲烷
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5ml量瓶中,用8%碳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贮备液;精密量取1ml,置顶空瓶中,精密加8%碳酸钠溶液1ml,混匀,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甲醇约60mg、乙醇约100mg、二氯甲烷约12mg,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8%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1ml,置顶空瓶中,再精密加入供试品贮备液1ml,混匀,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二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聚合物(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40℃,维持5分钟,再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至200℃,维持3分钟;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15分钟。取对照品贮备液1ml,置顶空瓶中,加入8%碳酸钠溶液1ml,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按标准加入法以峰面积计算,含乙醇不得过2.0%,其他均应符合规定。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2.0%。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可见异物
取本品5份,每份各2.0g,加2.34%精氨酸溶液(经0.45μm滤膜滤过)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H),应符合规定。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3份,加2.34%精氨酸溶液(经0.45μm滤膜滤过)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c),每1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个。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E),每1mg氨噻羧单胺菌素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17EU。
无菌
取本品9g,加无菌2.34%精氨酸溶液100ml使溶解,经薄膜过滤法处理,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mol/L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0±0.1)-甲醇(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取经紫外光灯(254nm)下照射24小时后的本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氨噻羧单胺菌素峰与氨噻羧单胺菌素E异构体峰(相对保留时间约1.6)的分离度应大于3.0。
测定法
取本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氨噻羧单胺菌素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贮藏
制剂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氨噻羧单胺菌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
氨噻羧单胺菌素
英文名称
Aztreonam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别名
阿兹曲南;氨噻酸单胺菌素;氨曲南;单酰胺菌素;君刻单;菌克单;噻肟单酰胺菌素;Azactam;Aztreonamum;Primbactam;SQ-26776
分类
抗生素 > 单环β-内酰胺类
剂型
注射剂(粉):0.5g,1.0g。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药理作用
氨曲氨噻羧单胺菌素属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杀菌药。其抗菌作用机制是能迅速通过革兰阴性需氧菌细胞的外膜壁,对青霉素结合蛋白3(PBP-3)具有高度亲和性,通过作用于PBP-3,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氨噻羧单胺菌素抗菌作用特点是抗菌谱较窄,仅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定相似,对许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但是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无效。氨噻羧单胺菌素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雷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某些肠杆菌属、淋球菌等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耐药。氨噻羧单胺菌素可被超广谱和染色体介导的酶水解,不诱导β-内酰胺酶活性。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药代动力学
氨曲氨噻羧单胺菌素口服几乎不吸收(不足1%);肌注吸收完全,肌注后生物利用度为100%。肌内注射1g,0.6~1.3h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40~46.5μg/ml;静脉注射1g,血药浓度可达125μg/ml。血药吸收后体内分布广泛,在胆汁、乳汁、水疱液、支气管分泌物、羊水、心包膜、胸、腹腔液中均可达较高浓度。脑膜有炎症时,也有一定量药物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到达脑脊液中。氨噻羧单胺菌素还可广泛分布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前列腺、脂肪、胆囊、肾脏、大肠、肝、肺、心肌、骨骼肌、皮肤等组织中,并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氨噻羧单胺菌素血清蛋白结合率为56%~60%,半衰期为1.4~2.2h,肾功能损害时可延长至4.7~6.0h,约6%~16%药物可在体内代谢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给药后8h内,60%~7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只有1%的药量在粪便中发现。血液透析4h可使血药浓度下降27%~58%,腹膜透析后血药浓度约下降10%,应增加给药量。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适应证
临床用于革兰阴性需氧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内感染、产后和妇科感染、骨和创伤感染、淋病、膀胱炎、小儿化脓性腹膜炎。氨噻羧单胺菌素与其他抗生素合用,可用于治疗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混合感染。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禁忌证
1.对氨噻羧单胺菌素过敏者。
4.对头孢他啶过敏者。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氨噻羧单胺菌素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药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但国外有研究发现,头孢他啶可以完全抑制氨噻羧单胺菌素的侧链,与氨噻羧单胺菌素存在交叉过敏。
2.慎用:(1)过敏体质者;(2)肾功能不全者;(3)肝功能不全者(有报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对氨噻羧单胺菌素的总清除率可降低20%~25%);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观察其动态变化。(4)孕妇;(5)哺乳期妇女;(6)婴幼儿;(7)老年患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以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较多见,偶见过敏性休克。
2.胃肠道反应: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味觉改变等胃肠道症状。
3.血液系统: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凝血激酶时间(PTT)及凝血酶原时原时间(PT)延长。
4.肝脏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暂时性肝功能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值升高)。
5.肾脏毒性:少数患者大剂量应用氨噻羧单胺菌素会引起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值暂时性升高)。
7.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如浓度过大或速度太快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5%~1.8%,其中因反应不能继续治疗者2%。
8.实验室检查异常多无临床意义,不需中断治疗。
9.儿科患者仅有个别儿童发生腹泻、皮疹、腹痛。
氨噻羧单胺菌素的用法用量
1.每次1~2g,每8~12小时1次。危重患者或由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每次2g,每6~8小时1次,每天最大剂量不宜超过8g。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每次0.5~1g,每8~12小时1次。
2.肾功能不全时剂量:给药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1)肌酐清除率为每分钟30~10ml者,起始量1~2g,以后维持量按常用量减半,间隔时间为6、8、12小时1次;(2)肌酐清除率小于每分钟10ml者,起始量0.5~1g,以后维持量按常用量的1/4,间隔时间为6、8、12小时1次。
3.透析时剂量:每次血液透析后,除维持量外,应另给予起始量的1/8。
氨噻羧单胺菌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氨噻羧单胺菌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普鲁威登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摩根杆菌等起协同抗菌作用。
2.氨噻羧单胺菌素与头孢西丁在体外与体内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相互干扰。
3.某些抗生素(如头孢西丁、伊米配能)在体外对一些革兰阴性需氧菌可诱导高浓度的β-内酰胺酶,提示这些抗生素不宜与氨噻羧单胺菌素合用。
4.与利尿剂同用可增加肾毒性。
专家点评
氨噻羧单胺菌素为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雷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流感杆菌以及某些肠杆菌、淋球菌等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有效率可达96%。北京医院应用氨噻羧单胺菌素治疗11例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其中治愈7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为81.82%。
氨噻羧单胺菌素中毒
氨噻羧单胺菌素(氨噻羧单酰胺菌素、君刻单)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口服不吸收,由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的半衰期分别为1.6h。常用量3~4g/d,分2~3次给药。对青霉素过敏者不存在交叉过敏反应。脑膜炎时,本药可进入脑脊液,并达有效浓度。
临床表现
1.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约为2%,有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黄疸和药物性肝病、血清转氨酶轻微升高等。偶有神经系统症状、阴道炎、口腔损害、乏力、眩晕、出血等的发生。
2.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紫癜等的发生率约为2%。
3.注射局部刺激症状,注射部位疼痛和肿胀、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约为2%。
治疗
氨噻羧单胺菌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为避免局部刺激症状,应经常改变注射部位。
2.发生不良反应,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3.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予以相应处理。
4.血液透析可将本药的25%~50%从人体内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