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泻下剂(prescriptions for purga tion),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泻热通便、攻逐冷积、润肠通便等作用。主治里实便秘证。

分类和适应证

便秘系实邪停留大肠,腑气不通,浊气不降,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并见脘腹痞满胀痛,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属里实证。里实便秘多因热结、寒凝、津亏等引起,故泻下剂可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3类,分别适用于热结便秘里实证、寒积便秘里实证、阴伤津血虚肠燥便秘证。

使用注意事项

泻下剂专治里实便秘。若表证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可用泻下剂;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要权衡轻重,或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泻下剂除润下剂外,均较峻烈,有的还有毒副作用,故年老体弱、孕妇、产后、久病体虚、津伤阴亏、血虚者均应慎用,必要时可根据病情及体质的不同,或先予攻下,后顾其虚,或攻补兼施虚实兼顾。泻下剂易伤胃气,奏效即止,不可过服。凡重症、急症而必须急下者,可加大剂量煎成汤剂服用;若病情较缓,只需缓下者,药量不宜过大,可制成丸剂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

常用泻下剂

方名 来源 组成 功效 主治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生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苔黄燥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脉滑实里热实证热厥痉病发狂等;疮疡皮肤病,急腹,证属里热实证者
小承气汤 《伤寒论》 大黄 厚朴 枳实 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脉滑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饮食停滞,食厥胃痛呕吐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大黄 甘草 芒硝 缓下热结 阳明病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实;胃肠热盛,发斑吐,口齿咽喉肿痛
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玄参 麦冬生地 大黄 芒硝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能
新加黄龙汤 《温病条辨》 细生地 生甘草 人参 生大黄 芒硝 玄参 麦冬 当归 海参 姜汁 滋阴益气,下结泄热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胀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舌苔焦黄或焦黑燥烈
青麟丸 《邵氏经验良方》 大黄 鲜侧柏叶 绿豆芽 黄豆芽 槐枝 桑叶 桃叶 柳叶 车前 鲜茴香 陈皮 薄荷 银花 苏叶 冬术 艾叶 半夏 厚朴 黄芩 香附 砂仁 甘草 泽泻 猪苓 牛乳 苏叶 梨汁 姜汁 童便 陈酒和丸 清腑缓下 热秘治后,便通而不爽
当归龙荟丸 宣明论方》(原名龙脑丸 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青黛 芦荟 木香 麝香 泻肝清火通腑 肝胆火盛,头痛面赤狂躁易怒、眩晕耳鸣,甚或抽搐,大便秘结,尿赤脉弦实者
白虎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大黄 芒硝 清下腑结 感受疫邪,气营两燔,大便秘结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 大黄甘草 泻热通便,和胃止呕 胃肠实热食已即吐,大便秘结
厚朴汤 苏沈良方 高良姜 厚朴 朴硝 大黄 槟榔 枳实 行气破滞,泻下通便 外感暑湿秽浊之气所致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出
加减承气汤 (验方) 大黄 风化硝 枳实 礞石 皂角 猪胆汁 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 阳明热盛狂证,便秘舌苔黄糙,脉实大者
一捻金 古今医鉴 大黄 黑丑 白丑 人参 槟榔 开结通便 热郁结肠胃,小儿不乳,腹胀大便不通
大黄硝石 《金匮要略》 大黄 黄柏 硝石 栀子 泻热去实,急下存阴 阳黄病,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
凉膈散 和剂局方 川大黄 朴硝 甘草 薄荷 山栀子仁 黄芩 连翘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胸膈热聚,身热口渴,面赤唇热,胸膈烦热;或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更衣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芦荟 朱砂 清肝通便 热结便秘,郁怒伤肝,易怒便赤,烦躁失眠,便秘不通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泻下剂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泻下剂》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