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散
目录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解毒散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解毒散
《良朋汇集》卷五:解毒散
《幼科折衷》:解毒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解毒散
【别名】 解毒饮
【处方】 金银花5两,甘草1两,木通3钱,防风3钱,荆芥3钱,连翘3钱,牛子3钱。
【功效与作用】 痘母。痘未出而先发肿块者。
【用法用量】 解毒饮(《种痘新书》卷十二)。
如泄,加诃子、豆蔻;痘红者,加炒黄芩、芍药;疮痒者,加归身、生地,或加何首乌尤佳;疼痛者,加赤芍。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古今医鉴》卷十五:解毒散
【处方】 雄黄3钱,白硼砂3钱(入铜杓内,微火炒),胆矾6钱(打碎,先炒白色,再炒紫色)。
【制法】 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 治疮,或将烧酒、或吐津抹湿疮上,将末药着指磨上;治眼,用津抹湿眼胞,将药抹之;喉闭,吹喉中。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
《保婴撮要》卷十一:解毒散
《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经验秘方》:解毒散
【别名】 国老饮
【处方】 白矾(研)、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解一切毒。主毒蛇、射工、沙虱等伤着人,眼黑口噤,手足直强,毒气入腹。蛊毒。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冷水调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经验秘方》
《痘疹会通》卷三:解毒散
【处方】 紫苏、干葛、桔梗、陈皮、川朴、甘草、半夏、茯苓、桔壳、前胡、地肤、知母(秋石丹化水拌炒)、黄柏(童便浸1日,炒黑)。
【功效与作用】 无论痘与非痘,但见身热头痛,呵欠烦闷,睡中惊悸,嚏喷眼涩,鼻出清涕,耳凉尻凉,手足酸软,服过加减升麻汤者。
【摘录】 《痘疹会通》卷三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解毒散
《济生》卷八:解毒散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解毒散
《疠疡机要》卷下:解毒散
《百》卷十七:解毒散
《种痘新书》卷十一:解毒散
《普济方》卷二一五:解毒散
《圣惠》卷六十一:解毒散
【处方】 犀角屑1两,木通(锉)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1两,川朴消1两,石膏2两,甘草(生,锉)半两,玄参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与作用】 痈疽始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一
《外科心法》卷七:解毒散
《疠疡机要》卷下:解毒散
【处方】 巴豆肉1两,皮消1两,黄蜂窠7钱,黑狗脊7钱,白芷5钱,雄黄5钱,猪牙皂角5钱,羊蹄根5钱,轻粉5钱,蝉壳(去土)5钱,枯矾5钱,寒水石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解外毒。主风疮。
【用法用量】 腊猪油调搽。
【注意】 解毒散虽能攻毒,而伤良肉,不宜多用。
【摘录】 《疠疡机要》卷下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解毒散
【处方】 商陆根(切开如血色者,阴干)。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伤暑,胸膈躁闷,昏晕倒仆欲死。牛、马、驴、骡喘急热发倒仆。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新汲水调下。牛、马、驴、骡喘急热发倒仆,调3钱灌之。立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圣惠》卷六十二:解毒散
【处方】 犀角屑3分(麸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2分,木通1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生锉),葛根3分(锉),地骨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1分,豉半合,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解毒散
【处方】 皂角子100粒(麸炒黑色),连翘1两半,薄荷叶半两(晒干),甘草3钱(半生半炙)。
【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疬子,经宣积取毒尚未退者。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桔梗。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解毒散
【处方】 石绿(不拘多少)。
【制法】 上研细。
【功效与作用】 中一切毒药,唇口麻,目暗,心腹如刀刺,或吐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研莱菔子汁调下。立吐,吐得毒出,即服和气药调补。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