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丸
目录
- 1 《症因脉治》卷三:补阴丸
- 2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3 《医学心悟》卷三:补阴丸
- 4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补阴丸
- 5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6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7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8 《济阳钢目》卷八十:补阴丸
- 9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10 《明医杂着》卷一:补阴丸
- 11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补阴丸
- 12 《杏苑》卷七:补阴丸
- 13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14 《广嗣纪要》卷四:补阴丸
- 15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 16 《万氏女科》卷一:补阴丸
- 17 《准绳·类方》卷四引丹溪方:补阴丸
- 1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补阴丸
- 19 《症因脉治》卷三:补阴丸
《症因脉治》卷三:补阴丸
【处方】 黄柏、知母、熟地、败龟版、白芍药、陈皮、牛膝、虎骨、当归。
【制法】 上为末,羊肉为丸。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三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别名】 虎潜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补阴种子丸(《医学正印》卷上)。
【处方】 黄柏250克(盐、酒炒)知母(酒浸,炒)熟地黄各90克 龟版120克(酒浸,炙)白芍(炒)陈皮 牛膝各60克 锁阳 当归各45克 虎骨30克(酒浸,酥炙)
【制法】 上药为末,酒煮羊肉和丸。
【功效与作用】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主精血不足,虚火亢盛,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精元不固,尺脉虚浮洪数,久不生育。
冬加干姜15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盐汤送下。。
【备注】 方中黄柏、知母泻火清热,熟地、龟版、白芍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虎骨强壮筋骨,锁阳温阳益精,干姜、陈皮温中健脾,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医学心悟》卷三:补阴丸
【处方】 熟地90克 丹皮 夭冬 当归 枸杞子 牛膝 山药 女贞子 茯苓 龟版 杜仲 续断各36克 人参 黄柏各15克
【制法】 用石斛120克熬膏,和炼蜜为丸。
【功效与作用】 滋肾补肝,强筋壮骨。主阴虚火烁,髓减骨枯,腰软无力,便结溺赤,脉细数无力。
【用法用量】 每早淡盐水下9克。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补阴丸
【处方】 龟版、黄柏、知母、侧柏叶。
【制法】 上为末,地黄膏为丸。
【功效与作用】 阴虚性急腰痛。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处方】 龟版2两,黄柏1两。
【制法】 上细切地黄,酒蒸熟,擂细为丸。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处方】 龟版2两(酒炙),黄柏7钱半,知母半两,人参3钱,牛膝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制法】 上为末,姜汁浸地黄膏为丸。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
【用法用量】 空心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济阳钢目》卷八十:补阴丸
【处方】 龟版(酒炙)1两,锁阳(酒浸)1两,归身(酒浸)1两,陈皮1两,杜仲1两,牛膝(酒浸)1两,白芍药(酒浸)1两,白术2两,生地黄(酒浸)1两半,干姜7钱半,黄柏(炒)半两,虎胫骨(酒炙)半两,茯苓半两,五味子2钱,甘草(炙)1钱,菟丝子(酒蒸,捣烂,晒干)。
【功效与作用】 痿。
【用法用量】 如无河车,用猪脑骨髓亦得。每服70-8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济阳钢目》卷八十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处方】 龟版2两,黄柏(炒)半两,牛膝半两,人参半两,香附1两,白芍1两,甘草2钱,砂仁3钱(春不用)。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明医杂着》卷一:补阴丸
【别名】 济阴丸
【处方】 黄柏(去皮,酒拌,炒褐色)3两,知母(去皮毛,酒拌炒,忌铁)3两,败龟版(酥炙透)3两,锁阳(酥炙干)2两,枸杞子2两,熟地黄(酒拌蒸,忌铁)、干姜(炒紫色)3钱(寒月加至5钱)。
【制法】 上为末,加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药末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济阴丸(《医级》卷九)。
梦遗精滑者,加牡蛎(童便煅)、白术各1两,山茱萸肉、椿根白皮(炒)各7钱;若有赤白浊病者,加白术、白茯苓各1两半,山栀仁、黄连(炒)各5钱;若脚软弱无力者,加牛膝(酒洗)2两,虎胫骨(酥炙透)1两,防己(酒洗)、木瓜各5钱;若有疝气病者,加苍术(盐水炒)1两半,黄连(姜汁炒)、山栀(炒)各6钱,川芎1两,吴茱(炒)、青皮(去瓤)各5钱;脾气虚弱,畏寒易泄者,加白术3两,陈皮1两,干姜(炒)加至7钱;眼目昏暗者,加当归(酒炒)、川芎、菊花各1两,柴胡、黄连(酒炒)、乌犀角各5钱,蔓荆子、防风各3钱;若兼气虚之人,加人参、黄耆各2两;若左尺既虚,有尺亦微,命门火衰,阳事不举,加黑附子(小便浸泡去皮),肉桂(去皮)各7钱,沉香5钱。
【摘录】 《明医杂着》卷一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补阴丸
【处方】 熟地8两(酒洗),黄柏4两(酒洗),当归(酒洗)3两,菟丝子3两,肉苁蓉(酒洗)3两,知母(酒洗)3两,枸杞3两,天门冬2两,龟版(酥炙)2两,山药2两,五味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用参4两,耆8两熬膏,再用猪肾酒煮捣烂为丸。
【功效与作用】 阴虚。
【摘录】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
《杏苑》卷七:补阴丸
【处方】 黄柏(炒褐色)半斤,知母4两,熟地黄4两,龟版4两,牛膝2两,桂枝1两,白术3两。
【制法】 上为末,用腊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血气俱虚兼痰之痛风。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杏苑》卷七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处方】 龟版1两(酒煮),黄柏半两,知母3两,五味3钱。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广嗣纪要》卷四:补阴丸
【处方】 黄柏(盐水炒)4两,知母(酒洗)4两,熟地黄(酒蒸,焙)6两,天门冬(焙)3两(各勿犯铁器)。
【制法】 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百沸汤送下。
【各家论述】 肾苦燥,知母之辛寒以润之;肾欲坚,黄柏之苦寒以坚之;熟地黄之苦甘寒,以补肾之虚;天门冬之甘寒,以补肺,滋肾水之化源。
【摘录】 《广嗣纪要》卷四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
【别名】 大补阴丸
【处方】 侧柏2两,黄柏2两,乌药叶2两,龟版(酒炙)5两,苦参3两,黄连半两。
【制法】 上为末,地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补阴。主肾经阴亏。
【用法用量】 大补阴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新效方》)。
冬,加干姜;夏,加缩砂。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万氏女科》卷一:补阴丸
【处方】 黄柏、知母(去皮毛,炒)各等分。
【制法】 炼蜜为丸。
【功效与作用】 泻冲任之火。主一月而经再行。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准绳·类方》卷四引丹溪方:补阴丸
【处方】 败龟版(酒炙)、黄柏(酒炒)、知母、侧柏叶、枸杞子、五味子、杜仲(姜汁炒去丝)、砂仁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 上为末,猪脊髓加地黄膏为丸。
【功效与作用】 滋阴降火。主腰痛;咳血。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准绳·类方》卷四引丹溪方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补阴丸
【制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妊娠冲任两虚,不能吸血归经而偏渗膀胱,故溺血不止,胎因不安焉。熟地补阴资血,以滋冲任,阿胶补血益阴,以止尿血,蜜丸以润其经气,饮下以和其胃气,使经血内充则经脉完固,而血不妄行。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症因脉治》卷三:补阴丸
【处方】 当归、生地、白芍药、丹皮、牛膝、木瓜、龟版、虎骨。
【制法】 羊肉为丸。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