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合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脑膜脑炎肾功能衰竭等。由于大力开展预防工作,以肺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为表现的各种钩体病已有所减少,但钩端螺旋体感染脑动脉炎多发性神经根炎并不少见。重者可发生脑水肿脑疝导致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发症较多见,早期后发症以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脑神经瘫痪为主,晚期并发症脑血管病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1~5个月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反复多变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 1.避免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接触。

2.驱鼠、灭鼠

3.严禁食用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4.管好猪、犬等家畜,接种兽用钩体菌苗,避免使用新鲜畜肥。农田在插秧前施石灰氮,割禾前10天放干田水。

5.人群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接种钩体菌苗。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中医治疗

水牛角生石膏生地黄土茯苓薏仁各30g,黄连6g,知母黄芪栀子牡丹皮赤芍各10g,每日剂,水煎,分2次服,病危重者每日-3剂。湿热并重,加白蔻仁;湿重于热,加茵陈金钱草;热入营血,加大黄、藕节血余炭;热入心包肝风内动,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高热烦躁,加青蒿花粉;恶心呕吐,加藿香白蔻

中药处方

辨证温热疫毒,深入营血,内陷心包

【治法】清营透热,清心开窍

【方名】疫疠解毒清心汤

【组成】生石膏200克,犀角1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玄参50克,生地50克,知母15克,丹皮15克,焦栀子15克,生绿豆100克,鲜菖蒲15克,白茅根10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首先进行病因治疗。钩体对多种抗生药物敏感,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噻吩)等以及甲硝唑(甲硝哒唑)。

国内首选青霉素G,常用40万~80万U,每6~8小时1次,至退热后3天即可,疗程一般5~7天。但其治疗首剂后发生赫氏反应者较多。

赫氏反应:部分钩体病患者在青霉素治疗后发生的加重反应。一般在首剂青霉素注射后2~4h发生,突起发冷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续0.5~2h,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可发生低血压休克。反应后病情恢复较快,但一部分患者在此反应之后,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出血。赫氏反应的机理可能与抗生素使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为减少赫氏反应,又提高疗效,首剂青霉素量宜小,同时加用镇静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避免或减轻反应。出现反应后,应立即加用异丙嗪肌内注射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或口服四环素、红霉素等。庆大霉素每天16万~24万U,分次肌内注射,5~7天1个疗程。链霉素0.5g,肌内注射,2次/d,疗程5天。

甲硝唑(甲硝哒唑)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CSF中浓度为血浆中的90%,可直接损伤钩体DNA结构,杀灭钩体及钩体L型。甲硝唑(甲硝哒唑)14~24mg/(kg.d),静脉滴注12天后减半量改口服维持10天。

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中毒症状明显者,地塞米松0.2~0.4mg/(kg.d),静脉滴注,1次/d,直到症状改善,然后逐渐减量停用。

颅内压增高症状者用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速滴,1~2次/d,约1周。

神经系统发症,早期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可同时选用扩血管药物或抗凝药物,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和脑细胞代谢。注意支持疗法及水电解质平衡。

(二)预后

临床表明早发现、早休息、早抢救和就地治疗“三早一就”措施,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通过上述治疗,一般不留后遗症

钩端螺旋体性脑动脉炎患者常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因在发病时脑梗死面积大,而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科,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沿中轴旋转运动。在普通显微镜下难以看到,需要暗视野显微镜观察;亦可用银染色法检查,菌体呈深褐或黑色。对热、酸、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经小血管淋巴管至血循环。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并释放溶血素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因子引起临床症状钩体大量侵入内脏如肺、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即导致脏器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病原体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并释放溶血素、细胞致病作用物质、细胞毒因子及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物质,引起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与钩体的菌型、菌量及毒力有关。钩体侵入人体后,血液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增多,呈现对钩体的吞噬作用。发病1周后,血液中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继之出现IgG抗体。随着钩体血症逐渐消除,体液免疫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对钩体毒素出现超敏反应,致使首次热退后或于恢复期出现后发症状。

2.病理改变 钩体病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轻者除中毒反应外,无明显的内脏损伤,重者可有不同脏器的病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充血、弥漫性点片状出血肺泡含有红细胞纤维蛋白及少量白细胞。部分肺泡内含有渗出的浆液。肺间质呈现轻重不等的充血、水肿、较轻的炎性反应。有的细胞质内有变性的钩体。

肝小叶显示轻重不等的充血、水肿及肝细胞退行性变与坏死。在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可见变性钩体。

肾组织广泛充血、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与坏死,肾间质水肿、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见小出血灶。间质内亦可见钩体。

心肌点状出血,灶性坏死及间质炎。骨骼肌,尤其是腓肠肌肿胀、灶性坏死。

脑膜及脑实质充血、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的末端,大脑前、中动脉的起始段,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动脉粗细不均、僵直或呈灰白色绳索状。两侧血管均可受侵犯,轻重稍有不同。显微镜检查:受累动脉内膜显著增生,管腔因之狭窄或闭塞。病程较短者,动脉外膜可见多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尚混有中性多形核细胞,外膜结缔组织增生。病程较长者的动脉外膜及中膜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内弹力膜显示不同程度的增生,部分呈现分裂。中膜肌层可逐渐破坏,呈全动脉炎改变。基底核区的脑实质内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明显扩张充血,有的聚集成簇。脑实质可因缺血而发生轻重不一和不同部位的水肿、出血和多发性软化灶(刘锡民等,1990)。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症状

1.临床分期与类型 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数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轻重差异很大。

根据发病原理可将本病临床病程分为败血症期和免疫反应期。

另据临床特点又可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又称Weil病)、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及后发症等。

(1)败血症期:

急性期(起病后1~10天)主要有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以腓肠肌痛较突出。除上述毒血症症状外,涉及各脏器均有其特殊的表现,如流感、肺大出血、黄疸、肾功能衰竭和脑膜脑炎症状等。

②恢复期(起病第7~10天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而获痊愈。少数患者在热退后几天至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再出现发热、眼部(常见者为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全葡萄膜炎)及神经系统后发症。

(2)免疫反应期:

一般将发生于病程早中期的症状称为败血症或并发症,而将中毒症状消退后又起的症状称为后发症,此乃系免疫反应所致。

2.急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脑膜脑炎型,起病后2~3天左右,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昏迷,部分患者有抽搐瘫痪等,颈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均阳性。

重者可发生脑水肿脑疝导致呼吸衰竭。单纯脑膜炎者预后较好,脑炎或脑膜脑炎者病情较重。神经系统后发症较多见,早期后发症以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脑神经瘫痪为主,晚期并发症以脑血管病多见。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多为12岁以下儿童及青年人,多系轻型或隐性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1~5个月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反复多变是其临床特点之一。

主要依据:

1.在本病流行地区,夏秋季节,于1~3周内有疫水接触史或病畜接触史。

2.临床上出现寒热、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三症状、三体征

3.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或在患过钩体病后半月到9个月出现脑血管病样表现和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

4.结合血清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但对本病的确诊,应有病原学的依据。患者的血、脑脊液和尿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但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血清免疫学检查,不论在急性期或免疫期,均有助于确诊,尤其对于没有急性期表现的脑动脉炎患者有意义。

凝集溶解试验(MAT)效价达到或超过1∶400为阳性;病后l周出现,15—20天达高峰,可持续多年。也可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测定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助早期诊断。近年用钩体抗体致敏乳胶进行反向乳凝试验,于病初3天内可查出钩体抗原,3~5min出结果,简便、快速、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纤维素膜渍片法(DSA)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方法,用钩体广谱反应原浸渍纤维素片制成试纸样检测条,以检测钩体特异性IgM抗体(张志安等,2000)。研究证实,DSA对于钩体病的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检查化验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

2.部分患者出血凝血时间延长

3.尿常规蛋白质和管型,肾损害重时尿蛋白明显增多,镜检有红白细胞,尿胆红素阳性。

4.SGPT升高,血胆红素亦增高,尿素氮增高明显。

5.脑脊液(CSF)一般正常,少数患者CSF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多,糖正常或稍低,氯化物正常。

6.血清免疫学检查 凝集溶解试验(MAT)效价达到或超过1∶400为阳性;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测定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有助早期诊断。

近年用钩体抗体致敏乳胶进行反向乳凝试验,于病初3天内可查出钩体抗原,简便、快速、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纤维素膜渍片法(DSA)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方法,对于钩体病的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

1.脑CT可发现因脑动脉炎导致脑梗死的低密度影。

2.脑MRI可更准确地发现大小不等的脑梗死灶。

3.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炎改变,表现为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的狭窄,管腔粗细不均,管壁不光滑,呈蚕食状,甚至可完全闭塞而不显影。同时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以颅底部为主的细小新生和血管网,有时密集呈烟雾状(国内蒲传强,1999)。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鉴别诊断

急性期应与流感伤寒细菌败血症结核、各种脑膜脑炎病毒性肝炎疟疾等鉴别。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注意与各种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相区别。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并发症

钩体大量侵入内脏如肺、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导致相关脏器充血点状出血缺血缺氧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和(或)细胞坏死并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护理

用药安全 对有钩端螺旋体病疫区应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洪水泛滥,大力灭鼠,家畜应圈养,防止老鼠及家畜的尿污染水源,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对病畜要及时治疗,小儿应避免与家畜密切接触,教育小儿不要到疫水中戏水、洗澡,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易患病者可进行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预防接种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吃什么好?

钩端螺旋体病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药物:鲜茅根250克。

用法:水煎,每日服3次,每日l剂。

药物:千里光全草50克。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两次服用。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最好吃什么

鱼,虾,核桃,花生,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红豆、芸豆、小米,蘑菇,胡萝卜,葡萄干,苹果猕猴桃、香蕉、酸奶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