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艾滋病.jpg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中医认为其病理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以卫气营气失常为主;二是内伤疾病演变过程,表现为脏腑阴阳虚衰。

目录

病因

发病机制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能够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而一旦受HIV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此时病原体得以乘机经血行或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便是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病毒侵入人体后,侵犯免疫细胞中的T4淋巴细胞,使之失去免疫功能,极易受到感染,因此病人在发病期表现为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原虫和癌细胞感染,因失去免疫功能,无抵抗力,最终死于各类感染。病人初期表现为急性反应期,会有发热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现象。约二十天后,转入窗口期,成为潜伏期带毒者,无症状表现,此期数年或更长时间。有些得了艾滋病毒的人,误以为自己没有吃药,也很健康,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艾滋病毒有潜伏期。在这段时间内,病人体内有足够的T细胞,可以抵抗病毒。但是病人体内的T细胞却一直不断在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免疫力越来越差,CD4细胞可能少于200/ml,病人开始出现卡波西氏肉瘤与伺机感染,就进入了后天免疫不全综合症,也就是艾滋病。

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HIV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一般的接触也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如果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

唾液传播

一般接吻不会感染艾滋病。但若健康一方口腔内有破损伤口,同时艾滋病病人口内也有伤口,双方接吻时病毒就有可能通过破损处而传染。汗液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但是其用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带有少量病人血液,毛巾上也可能有精液,因此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时便可能感染,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和别人共用。

性交传播

性交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通过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就会传播病毒。而口交传播的机率非常小,除非健康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艾滋病病毒就可能通过血液或者精液传染。一般来说,接受肛交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较为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中的病毒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这就是为什么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可能含有艾滋病毒,使用该血液制品就可能感染HIV。另外,使用不洁针具可传播艾滋病毒。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不光是艾滋病病毒,其他疾病(例如:肝炎)也可能通过针具传播。所以,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都十分危险。

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在怀孕、分娩或是母乳喂养过程中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不应该用自己母乳喂养孩子。

中医理论

从中医学理论分析;疾病的发生不越“正虚”、“邪侵”两端。艾滋病病毒大多通过密切接触,由精液血液汗液唾液等体液途径传播,房室过度及不洁耗伤肾精,导致肾精匮乏之“正虚”状态。病邪秽毒循精窍、汗窍、血液乘虚而入血络,内舍营分,以致卫气营血功能失常,成为本病发病之源。本病有不同类型之发热,病证属“温热病”范畴,其邪毒侵犯三焦,直扰营血,外窜经络,内攻脏腑,以致毒邪充斥表里上下内外,而呈一派热毒极盛的见证。邪毒久羁,耗伤气血,气虚过甚,则无卫外之力,百病丛生;气衰无以运血,导致血瘀;气陷不能统摄,引发出血。邪毒易伤阴津,且本病即由肾精耗伤所致,故病久阴津亏涸,而致五脏俱损,气血两亏之患,阴阳极度失调,甚则危及生命。

其病理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以卫气营气失常为主;二是内伤疾病演变过程,表现为脏腑阴阳虚衰。

预防

综合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特异性预防

1.随着1993年美国CDC分类诊断标准,扩大了AIDS的诊断范围,有利于AIDS的预防及治疗,依据CD4T淋巴细胞减少,给予一定的投药。

2.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120成份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296人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验。

3.阻断母婴传播:CD4+T 淋巴细胞>;;200/μl的艾滋病孕妇,用AIT于产前,产程内及婴儿治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常见症状

HIV感染的临床分期

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三期,分别是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初次接触HIV后2~4周左右。在此期间,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使得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3周可缓解。此外,HIV在进入体内5天左右即可于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成分,如HIV-RNA和P24抗原,而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另外,约9%的病人可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无症状期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每个个体的病程进展有所不同,其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一般认为经血途径感染者此期较短(数个月至5年,平均2年),而性途径感染者较长(6~12年,平均8年)。

在无症状期,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的产生,但同时也大量的被清除,不断的感染和杀伤T淋巴细胞,也不断的突变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结果在HIV感染者身上会整体表现出:

⑴T淋巴细胞逐渐缓慢下降,有报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数目为40~60/mm3;

⑵血中病毒量基本维持此低水平不变,为相对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止的状态,而是HIV不断产生即不断被清除所得的动态平衡;这种快节奏高速率的动态过程,在大量的研究中已多次证实;

⑶遗传基因快速的突变,从发病机制的研究来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CD4细胞的缺陷期, 这缓慢的免疫功能损伤使病人有着发生致命性感染的潜在风险。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在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后,病人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渐进性消瘦等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

此期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PGL),其特点为:

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此外,大约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氏肉瘤,它是一种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氏肉瘤并不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

典型进展者

在感染早期,其免疫功能未受损害,但在8~10年内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快速进展者

这个群体的CD4细胞计数在2~5年内迅速下降,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而且该抗体中和HIV的能力也较差,也可能有增强抗体。快速进展者中最显著的特征是HIV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病毒载量。

长期存活者

这些感染者能维持健康状态达12年以上,目前最长已达17年,并且CD4细胞计数维持正常。此群体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一般为8~10%,多为血友病患者、静脉吸毒者、异性接触者和新生儿。长期存活者常常具有如下特征:病毒载量低(血浆和PBMC)、HIV毒株是相对非致病性毒株、针对个体中现存HIV毒株的抗体不会加重感染、PBMC产生Ⅰ型细胞因子、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包括:

⑴感染了复制能力较弱的减毒株(nef缺失);

⑵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⑶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

⑷可检测到自身毒株的中和抗体;

⑸人体强壮;

⑹缺失一个CCR5的等位基因,CD4细胞上CCR5受体的表达降低,影响NSI毒株的播散。

临床检查

HIV检测方法

在HIV感染后,最先能够检测到的是病毒RNA,然后是p24抗原,最后是抗体。目前检测HIV的方法有100多种,可以分为抗体检测和病毒检测两大类。

抗体检测

HIV抗体一般于感染后几周逐渐出现,可延续至终生,血清学试验分为初筛和确认试验。最常用的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分别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B)。

病毒检测

包括细胞培养(病毒分离)、p24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早期对HIV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抗体,间接地诊断HIV感染。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不断被应用到HIV的检测中,尤其核酸检测已经成为了HIV实验室诊断的发展方向,它可直接检查HIV-RNA,可在发现血清学变化之前检测到HIV感染,且比P24抗原检测方法更灵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常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呈轻度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常降至4.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增加,且有核左移现象,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多<1.0?109/L。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含空泡的单核细胞出现。

免疫系统检测

(1)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例下降,正常人CD4/CD8之比为1.75~2.1,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常<1.0。

(2)T细胞功能下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试阴性。体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淋巴细胞转化降低,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降低,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减少。

(3)B细胞功能失调: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升高。出现自身抗体,如产生RF、抗核抗体和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5)淋巴结活检 在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中,对腹股沟以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持续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人普遍进行淋巴结活检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中淋巴结的反应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等非特异性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小便检查

常有蛋白尿。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可升高。

并发症相关检测

本病极易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并常死于这些并发症。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胸部及胃肠道X线检查,及早作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对及时治疗和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消化道X线检查

胃肠道机会性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恶性肿瘤仍以卡波齐肉瘤为常见。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可侵犯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肠最为常见,个别病例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或胃炎的X线表现为黏膜皱襞肿胀,小的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或糜烂等。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病变有散在性及局灶性两种。散在性者病变侵犯整个胃肠道,但程度不一。钡灌肠示结肠袋形消失,肠腔轻度狭窄,肠黏膜可有肉芽肿、糜烂及浅表溃疡等。节段性者以侵犯盲肠及末端回肠为主。X线造影显示盲肠痉挛,黏膜皱襞不规则增厚及表浅的鹅口疮样溃疡,但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X线表现相鉴别。上述X线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的,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必要时应配合内镜加活检以确诊。

卡波齐肉瘤

卡波齐肉瘤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食管卡波齐肉瘤X线显示食管中段呈多发性腔内息肉样病变。胃卡波齐肉瘤表现为胃远端散在性、多发性无蒂的黏膜下缺损,轮廓光滑,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少数病变中央有钡剂积聚,显示为“牛眼征”,在充气扩张的胃内还可见到不规则增厚的黏膜皱襞。十二指肠卡波齐肉瘤为球部内黏膜下结节或轻度斑片状隆起。小肠卡波齐肉瘤为多发性结节伴中央溃疡。结肠卡波齐肉瘤以直肠最明显,表现为整个结肠黏膜下散在的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较晚期患者结节融合和环形浸润肠壁,使直肠狭窄和僵直。

胸部X线检查

肺部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卡氏肺孢菌肺炎,恶性肿瘤有卡波齐肉瘤。

卡氏肺孢菌肺炎

典型X线表现是:初起时两肺先出现混合性肺泡及间质炎性改变,以肺门周围散在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为主,从肺门向外扩展。随后在数日内病变进入肺泡,发展成肺泡性实变,在野内形成均匀斑片状实变影,其间夹杂有广泛性或局灶性肺气肿或小段肺不张,以肺外围最明显。呈粗糙的或细颗粒状的“毛玻璃样”表现,病变可仅限于一个肺叶,也可弥漫分布。有时片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均匀致密的浸润影,呈向心性分布,与肺水肿的X线特征很相似。也可在“毛玻璃样”背景上出现结节状病灶。在肺周围还可有条状阴影,有些则仅表现为粗结节阴影。但这些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需要反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找到病原。

卡波齐肉瘤

最常见的X线异常是肺间质浸润,约占肺卡波齐肉瘤患者的80%。此外,可见肺野内直径<1cm的、境界不清楚的多发性小结节影及明显的条状阴影。常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也可有胸腔积液。当X线表现不明显时,CT检查有助诊断。

诊断鉴别

1.急性期: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并发症

艾滋病并发症中多系统受累者达86.6%,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鹅口疮、各种感染性腹泻、贫血和消耗综合症。机会性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80.6%。我国AIDS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与国外报告相差较大,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机会性感染

原虫感染

弓形体病

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隐孢子虫肠炎

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肺部,可导致呼吸困难、持续的咳嗽,发热等。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细菌性感染

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肺结核进展很快,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

分歧杆菌感染

可以感染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导致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夜间多汗、体重下降、胃痛以及腹泻等。确诊主要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

沙门菌感染

其引起的症状有:严重的腹泻发热寒战腹痛以及偶尔的呕吐等。

杆菌性血管瘤病

由血管增生引起,表现为皮肤或其它器官的肿瘤样肿块。

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病常发生于有病毒感染但尚未发展成艾滋病的病人,可能是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难以鉴别于其他相关的肺部疾病。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

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的感染。

真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

隐球菌脑膜炎

可以出现头痛、高热、颈部僵硬、对光线过于敏感等症状。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病毒性感染

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破坏眼睛(可能致盲)、消化系统、肺或其他器官。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

病毒性肝炎

包括甲肝乙肝丙肝

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

明显增加妇女得宫颈癌的风险。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脑部感染性疾病。症状有:言语困难,身体的某一侧出现虚弱,视力丧失,上下肢的麻木感等。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导致生殖器疱疹。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EB病毒

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恶性肿瘤

卡波济肉瘤

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淋巴瘤

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靠活检送病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生于淋巴细胞,艾滋病毒感染后患此癌症的风险增高。

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

治疗

一般治疗

根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播特点,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因此,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应进行病原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应根据病情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的关键。随着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出现,乃出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

主要的抗病毒药物

1.齐多夫定(ZDV,AZT):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在体外对逆转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高度活性。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细胞胸苷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齐多夫定,后者能选择性抑制HIV逆转酶,导致HIV链合成终止从而阻止HIV复制。常用剂量200mg,3次/d,或300mg,2次/d。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引起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其他副作用有肌炎、头痛、恶心、呕吐等。此药已有国产。

2.二脱氧胞苷(双脱氧胞苷,ddc):0.75mg,3次/d。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ZT治疗的艾滋病及艾滋相关综合征(ARC)患者,经本品治疗后,可降低血清P24抗原水平并使CD4 T细胞增高。与AZT合用对HIV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可阻止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及减少毒性反应。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主要副作用有周围神经炎及胃炎等,但无骨髓抑制作用。目前较少应用。

3.地丹诺辛(双脱氧肌苷,ddi):200mg,2次/d。体重60kg以下者,125mg,2次/d。主要副作用有周围神经炎及胰腺炎等,可有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无骨髓抑制作用。国内有散剂生产。

4.司坦夫定(D4T):司他夫定是胸苷核苷类似物,可抑制HIV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司他夫定通过细胞激酶磷酸化,形成司他夫定的三磷酸盐而发挥抗病毒活性。30~40mg,2次/d。不良反应较少,部分患者可有周围神经炎。有国产。

5.拉米夫定(3TC):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和&BEta;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150mg/d,2次/d。该药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国内有供应。

6.阿巴卡韦(ABacavir,ABC):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成人,禁用于晚期肾病、肝损害患者;中性粒细胞数<0.75x109/L,或血红蛋白<7.5g/dL的病人。成人300mg,2次/d。

7.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双肽芝):为ZDV与3TC的合剂,每片含ZDV300mg,3TC150mg,1片/次,2次/d。

8.三协唯:为ZDV,3TC与abc的合剂。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皮疹、发热、不适、疲劳、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

9.奈韦拉平:维乐命(奈韦拉平片)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治疗HIV-1感染。对于分娩时未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孕妇,单用本药即可预防HIV-1的母婴传播。200mg/d,连用14天;以后200mg,2次/d。副作用可见皮疹、肝功能损害等。目前有国产药。

10.洛韦胺(罗韦拉得):300mg/d。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

11.地拉韦定:400mg,2次/d。副作用可见皮疹、头痛等。

12.依法韦伦:600mg/d。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等。

13.蛋白酶抑制剂(PI):HIV-1蛋白酶是一个对称的二聚体,在该酶的催化下,HIV有两种蛋白前体裂解为成熟蛋白,所以此酶对病毒的复制非常重要。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抑制蛋白酶即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HIV的复制。此类制剂包括:

14.茚地那韦:(HIV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800mg,3次/d。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眩晕、皮疹等,并可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血小板减少、肾结石、血糖升高及脂肪重新分布等,为防止肾结石形成,服药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此药国内有供应。

15.奈非那韦:750mg,3次/d。副作用有腹泻、高血糖等。

治疗主张:

①已发展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者,无论CD4及病毒载量的值高低如何,都应进行治疗;

②无症状者的CD4<200×106/L,虽然病毒载量测不出也应治疗;

③CD4细胞>200×106/L,但<350×106/L,病毒载量不高,患者无症状,此时的治疗仍有争论;

④无症状者的CD4>350×106/L,病毒载量>55000拷贝数,目前大多主张治疗;

⑤无症状者的CD4>350×106/L,病毒载量<55000拷贝数,现大多主张继续监控CD4量;

⑥间断治疗。认为利用服药间歇期反弹的病毒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使之保持高水平的应答,可发挥抗病毒药和免疫反应两方面抗病毒作用;同时,可减少用药量、降低治疗费用和抗药性。但也有不同意见。;

⑦简单化疗法,包括延长服药时间,以及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提高药物的依顺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新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有些针对新的作用靶点的药物正在研究中:

①整合酶抑制剂:阻断病毒DNA整合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Merck公司研究的一种整合酶抑制剂,能阻断HIV基因整合进入宿主淋巴细胞染色体,与现有的药物没有交叉抗药性,动物实验显示用药后CD4细胞计数有所上升,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对抗药性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②辅助受体阻断剂:ScheringPlough公司研发了两种CCR5的拮抗剂,体外实验显示能够封闭CCR5辅助受体。Progeris制药公司研制的两种辅助受体抑制剂,都能够显著降低病毒载量。

③封闭病毒蛋白:gp120或gp41阻断HIV与靶细胞的结合和病毒包膜与靶细胞膜融合。TrimerisInc公司研制的病毒融合抑制剂,能够封闭病毒gp41蛋白,阻断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这种药物对野毒株和抗药性毒株均有抑制作用。可作用于CCR5嗜性和CXCR4嗜性的病毒株。

其他抗病毒药物

如膦甲酸钠、干扰素α及阿昔洛韦等均未能证实有长期抑制HIV的复制作用。

免疫调节治疗

(1)胸腺素:细胞免疫增强剂,适用于免疫缺陷及免疫功能失调所致的病毒性及肿瘤性疾病。副作用少而轻,偶见一过性头晕、胸闷等可自行消退。10~20mg/次,肌内或皮下注射,隔日1次。

(2)香菇多糖:能兴奋体液及细胞免疫,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无明显毒副作用。3~5片/次,2次/d,3个月一疗程,并同时服用一般剂量的维生素类药物。

(3)阿地白介素(IL-2):能增强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及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具有兴奋细胞免疫和抗病毒作用。副作用有发热、寒战厌食及疲劳感。15m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3~4周为一疗程。

过去认为应用免疫兴奋剂,可增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目前有人认为T细胞的激活能触发细胞内HIV的复制。因而应用与否尚无定论。

其他疗法

及时诊断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

(1)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及预防复发或复燃,目前推荐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也可用阿糖腺。

(2)隐球菌、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及皮肤癣菌感染:治疗及预防复发或复燃,可用酮康唑。本品具有抗白假丝酵母菌、类球孢子菌及皮肤癣菌等细菌的活性作用,能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偶有轻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瘙痒头痛等,但有肝脏毒性作用,应予注意。200mg/d,饭前服用。也可用氟康唑等其他抗真菌药。如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两性霉素B。本品口服不易吸收,须静脉滴注。小剂量(0.1mg/kg)开始,以后每次增加5~10mg,达30~40mg/d后维持,疗程3个月。

(3)隐孢子虫感染:治疗及预防复发或复燃,可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本品能抑制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损害、过敏反应及对造血系统的损害等。0.5g~1.0g/次,2次/d。或乙胺嘧啶,本药能抑制核酸合成,使隐孢子虫的繁殖受到抑制。优点是毒性较ZDV低,大剂量时可能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及消化道症状,停药后可恢复。本品口服吸收良好,50mg~100mg/次,2次/周。

(4)鸟分枝杆菌感染:可用克林霉素(500mg,3次/d)、阿奇霉素(500mg/d)、乙胺丁醇[15mg/(kg·d)]等,也可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

(5)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感染:首选阿昔洛韦,亦可用阿糖腺苷或膦甲酸钠等。

(6)卡波齐肉瘤:可用多柔比星(阿霉素),本品能抑制DNA合成,对多种癌肿及恶性淋巴瘤有抑制作用。20~25mg/(m2·d),用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浓度不应超过5mg/m1)静脉注射,连续用3天,隔3周重复。可同时连用干扰素,效果较好。亦可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如长春新碱等。

艾滋病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少病人在确诊前即已死亡。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安全的行为是艾滋病专家对我们的忠告。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是在没有防护措施下进行性交后,感受疫毒邪气,其多属湿热秽浊毒气,迅速传内恶化,损伤气血脏腑。主要表现为正气虚,以肾气亏虚为主,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发生。

1.正气不足:疫毒内侵,本虚标实,以正气不足为焦点。

2.正虚毒盛:由性行为途径,感染疫毒疫毒通过精窍或皮毛粘膜内侵,由气伏营入血或直入血分,累及脏腑。正虚毒盛,阴阳失调,脏气衰败。

3.湿热疫毒:伤气伏营入血在正气不足,卫外抗邪不力之时,疫毒邪气乘虚而入,首伤人之气分,迅而内伏营分,此时毒力不盛,正气尚可,病情一般不重,若疫毒邪气内伏营分,可耗伤营阴或壅遏营血。如疫毒太盛,可耗血动血,或毒火攻心,心神被扰。

4.正不胜邪:内脏虚衰正气虚弱,疫毒内侵,更伤气血致使内脏虚衰,气血津液亏耗。最终导致五脏衰败。

5.脏气不调:内生痰浊瘀血疫毒内伤,脏腑气血亏虚,功能失调,常致痰浊内聚,瘀血内停,产生恶核、瘰疬、症积等。最后,五脏虚极、气血津液耗竭,阴阳不能维系,则阴阳离绝而死亡。 本病的治疗应扶正为主,调动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调补三脏更具有重要意义。但又要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

中医验方

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补益肝脾,为三阴并治之剂,5-10g,每日2-3次,具有增强T细胞功能,诱生干扰素,清除病毒的功能,用于肾阴不足证。

2.右归丸:温补肾阳,5-10g,每日2-3次,研究认为可使胸腺及脾脏的淋巴细胞增加,用于肾阳不足证。

3.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常规煎服,研究证明可增加胸腺及外周血T细胞、用于脾胃气虚证。

4.补中益气汤(丸):补中气,解虚热,能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增加T细胞数量,抗病毒,诱生干扰素,有扶正祛邪作用。常规内服,用于中气不足证。

5.十全大补膏:每日2-3次,每次15ml,功效温补气血,适用于艾滋病气血两亏,见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贫血失眠等。

6.人参健脾丸:每日3次,每次5g,功效补气健脾渗湿,适用于艾滋病脾胃虚弱,见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腹胀、消化不良、贫血等。

7.冰硼散冰片硼砂,吹敷患处,每次少许,每日数次,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艾滋病各期见有粘膜溃疡者等。

8.黄芪党参五味子甘草茯苓陈皮当归地黄枸杞子菟丝子麦冬女贞子灵芝刺五加等。适量,水煎服,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平衡阴阳,扶正解毒,增强免疫功能,可配合应用于艾滋病各期。

现代中医药治疗

当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由于其价格昂贵,所有患者普及应用存在一定困难,我国中医药专家研究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有一定的经验,并在中成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黄参苓:该药为静脉注射剂,于1995年面世,体外实验表明,黄参苓对艾滋病毒作用2分钟就可以使病毒百分之百灭活,体内对细胞不但没有损害,并有较强的促活作用,黄参苓已通过辽宁省药品检验部门检验,这是中医药历史上第一个纯中药抗艾滋病制剂。

2.克艾特:克艾特胶囊能迅速恢复造血功能,重建免疫体系,纠正免疫缺陷,全面恢复机体功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炎,镇痛等多种功效。

3.菲索:菲索为抗艾滋病膏滋(煎膏剂),经研究证实对艾滋病I型病毒有轻度抑制,对II型病毒有明显抑制,也能抑制多种感染病菌。同时它能增加艾滋病主要侵袭目标CD4、CD8细胞,又可降低过高的IgG、IgM,从而调节免疫功能。

4.艾滋一号:由冬虫夏草菌丝等组成,有明显的细胞免疫促进作有。可提高免疫低下的小鼠T细胞转化功能,使诱生的白介素-2活性明显增高,T4细胞增加,调节T4/T8比值,在体外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5.复方SH:该药为抗艾滋病纯天然药物制剂。通过对三期共150位病人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SH单独使用,有效率达89%;与西药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高T4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且无副作用。 艾滋病其他

6.针灸:耳针交感、神门、肺、肝、肾,留针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以内),补法为主,每周2次。此外,尚可结合气功等综合治疗。

7.气功:艾滋病病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精神情况,选择1-2种功法锻炼。适合艾滋病患者功法,一般要求以坐式或卧式为主,体力允许可采取站式以静功为主,或兼以动功,如瑜珈功、太极拳、内养功等。目的是达到调整情绪、增强身体抵抗力的目的。

护理

常规护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因此常常出现情绪异常,甚至自杀倾向。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家庭护理: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家属应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注意自我防护,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

中医护理

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心系病症护理

心系病症指有心悸、失眠、胸痛、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等。可见于艾滋病人由于恐惧紧张而致的神经衰弱症候,也可见于贫血、艾滋病脑疾患等。

护理要点:

1.要格外注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喧哗,器物碰击造成病人惊恐,心悸加重。

2.要加强精神护理,防止语言中无意伤害病人,尽可能了解病人的思想和情绪变化,作必要的安慰开导工作。

3.可采用梅花针耳针埋豆等刺激微小的疗法,帮助病人安定;也可以教以气功疗法。

4.饮食护理要针对不同病情,如贫血、心悸可食用红枣、桂元;如内热火旺,可食用新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生梨等。

脾系病症护理

脾系病症泛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艾滋病人中多见,如隐孢子虫腹泻。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或用化学品、放疗后的毒副反应。

1.凡脾系病症首重饮食护理,饮食宜热食热饮,不食冰镇食品及饮料;不吃刺激性食品加烈性酒、辣椒;食不过饱,一般只吃“七分饱”。

2.腹痛、腹胀者可用针灸疗法,对虚寒腹痛、腹泻病人可用温灸或隔姜、隔蒜灸,亦可辅以按摩治疗。

3.呕吐腹泻严重而致脱水者应注意充分补足液体,口服液体可以用生姜稀粥或西瓜汁等,这样不易引起呕吐,必要时输液,不在此述。

肝系病症护理

中医的肝系病症与现代医学肝病概念不同,可出现头痛、眩晕、烦闷不寐、胁痛耳鸣、黄疸,以及痉挛等诸多表现,在艾滋病人可见于HIV神经症状,EB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护理要点:

1.肝病患者大多神情不安,心情烦躁,中医以“疏泄”为法,从精神上要给病人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如光线柔和,环境整洁,并应有可交谈的伴侣(医护人员或其它人员)。

2.饮食上应予以清淡芳香的食品,如芹菜、海蜇、白萝卜等。

3.目赤、头痛或带状疤疹红肿剧疼,可用银花菊花水煎后冷却,淋洗患部。

4.针灸对本系统症状有相当好的缓解作用,可采用体针、耳针、头皮针等。

肾系病症护理

肾系病症常见有腰酸消瘦乏力头昏阳萎闭经、小便不畅、水肿等,艾滋病人出现上述症候,中医辨证属肾系病症,可分别见于艾滋病进展期体重丧失、消瘦虚弱、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衰竭等。

护理要点: 1.中医认为肾主全身的“精”,“精”包涵生殖系统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也表现人体精力的物质基础,肾精不足,精力衰退,所以肾精常宜保养密藏,不宜多多外泄(指遗精手淫,亦包括节制房事。)

2.肾病多为虚症,饮食以补法为主,如为肾阴虚(有消瘦、午后潮热、耳鸣、遗精等),宜凉润滋肾,用甲鱼、银耳、核桃、黑芝麻,如为肾阳虚(有怕冷、腹泻、水肿等),用羊肉、狗肉、公鸡等。

3.气功疗法(如内养功、丹田功等)对肾虚病人有益,可在气功人员指导下练习。以上就中医护理特点结合艾滋病人的各种病情列举治疗原则及护理方法,当然艾滋病人临床情况十分复杂,又极为危重,在护理上应中西护理结合,方可适应艾滋病护理之需。

饮食方面护理

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在食物宜忌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饮食保健

饮食原则

宜多吃水果

苹果黑莓蓝莓椰子越橘接骨木果、葡萄葡萄柚柠檬、酸橙、菠萝、石榴等水果。

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有益的高蛋白质食物有:鱼虾类,如海水鱼、虾、墨鱼、贝、蟹等;家禽类,如鸡肉、鸽肉、兔肉;牛奶及乳制品,如优质奶酪;蛋类,如鸡蛋、鸭蛋;豆类,如豆腐、豆浆或其他豆制品;其他肉类。高蛋白质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如果身体不适,请与医生和营养师取得联系,以便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如菠菜芥蓝番薯南瓜胡萝卜)、维生素C(如青椒橘子、绿菜花、菠菜)、维生素E(如榛子松子开心果、大杏仁)及含锌(如牡蛎贝类、谷类)的食物。

少量多餐、定时进餐

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进食过少又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为宜。

食物多样化

每一顿饭,尽量多吃几种食物,要学会计划一个包含五类食物的饮食。

食疗偏方

l.补虚正气粥: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适用于艾滋病各期见有气虚证者。

2.粳米阿胶粥:阿胶20g(捣碎,文火炒至呈黄色,研为细末),粳米100g,红糖适量。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成米九成熟。加入阿胶粉、红糖,边煮边搅匀,将粥稠胶化即可。养血止血。适用于艾滋病阴血不足或兼出血者。

3.虫草甲鱼:虫草5只(10-15g)、甲鱼1只(500g左右),盐、味精少许。将甲鱼剖腹去头及内脏,洗净待用,把虫草纳入甲鱼腹中,置于汤锅内,加水500ml,加盐及味精,隔水置入锅中,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至酥烂,药食同吃。滋阴凉血,补肺益肾。适用于艾滋病阴血不足、肺肾两虚者。

4.芪枣苁蓉狗肉汤:补肾壮阳,益气补血。适用于艾滋病气血虚衰、肾阳不足者。

5.白术猪肚粥:白术30g,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l00g。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生姜煎煮,去渣取汁,用汁同米煮粥。猪肚可取出,适当调味后佐餐。早晚餐时温食此粥。益气健脾,用于艾滋病脾胃不足者。

6.莲子百合炖瘦肉:莲子30g,百合30g,瘦肉200-200g。各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炖熟,适当调味服用。补肺肾之阴,用于艾滋病肺肾阴虚者。

7.蒲公英银花连翘粥:干蒲公英40-60g(鲜品用量60-90g),银花20g,连翘10g,粥粳米30-60g。洗净蒲公英,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饮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艾滋病热毒蕴结而见淋巴结肿大、乳蛾肿痛、发热等。

8.鱼腥草饮:鲜鱼腥草250~1000g(或干品30~60g)。将鲜鱼腥草捣汁饮;或用冷水浸泡2小时干品,煎煮一沸,取汁,去渣,频饮。用于艾滋病有肺部感染,咳吐黄痰者。

9.马齿粥:马齿苋100g,粳米60g。将马齿苋切碎,同粳米煮粥,空腹服用。用于艾滋病伴有腹泄者。

10.人参粥:人参3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粳米淘净,与人参(切片或研粉)一并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再将化好的冰糖汁加入拌匀,即可食用。用于艾滋病体虚,气短,乏力者。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艾滋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艾滋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