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念珠菌感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念珠菌病.jpg

念珠菌属各菌种(Candida species)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统称为念珠菌病,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类。最常见的两种综合征为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病因

在已知的190多种念珠菌属的菌种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为人类最常被检出的致病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菌种尚有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sis),格拉布勒他念珠菌(C.glabrata),克鲁斯念珠菌(C.krusei),假热带念珠菌(C.pseudotropicalis),鲁希特念珠菌(C.lusitaniae)和吉利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等,念珠菌属真菌具有双态性特征:有以出芽方式繁殖的小球状酵母菌型(4~6μm大小)和以中间有紧密分隔酵母菌呈链状延伸的假菌丝(假菌丝体)型,在体液或组织中,出芽酵母菌型细胞和假菌丝片断两者均可见及,念珠菌属的微生物学实验室鉴定和菌种分类(speciation),以形态学特征和代谢试验的结果两者为依据,白色念珠菌所具有产生胚芽管(germ tubes)的能力,可作为拟予确认的标志,采用念珠菌属CHROM-琼脂产色性培养基,有助于从单种培养标本(例如尿液或血液)识别多种不同酵母菌型念珠菌,并可迅速做出非白色念珠菌的结论。

预防

在已知医院内念珠菌血症发病率不断增高及其潜在严重性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应予减少血管内插管和监护装置的使用频率和留置时间,尤应注意为化疗或其他目的经手术植入的长期留置导管通路,同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品种和疗程的持续时间,抗真菌药物现被普遍用于已住院的严重疾病患者,特别是颗粒细胞减少者,以预防念珠菌感染,虽然最常用的氟康唑对接受骨髓移植者的应用,较用于急性白血病更为有益,但对延长存活期尚无定论,而且,广泛或不加考虑地以口服咪唑类药物用作预防,并不能达到防止天然耐药致病性真菌(曲霉菌属菌种,毛霉菌目,镰孢霉属菌种,克鲁斯念珠菌和格拉布勒他念珠菌)感染的目的,并可能产生新的耐药菌株,且不符合价格-效益原则。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出现促使念珠菌生长繁殖条件时,则念珠菌可侵入组织而发病。故应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诱发念珠菌病的有关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注意饮食清洁,不吃变质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控制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类疾病。

注意事项

1.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清洗,勤换内衣,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外用类固醇质激素。

2.洗澡应用淋浴,避免盆浴

3.对患者的配偶或性伴应一同检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不搞婚外性行为。

4.积极防治前面所述的易发因素。

常见症状

根据念珠菌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擦烂红斑惯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臂沟、腹股沟、颈前乳房下、腋窝、脐窝、以及阴唇。表现为红斑糜烂及有浸渍发白的膜状鳞屑,边界较清楚,周围可见红色丘疹水疱脓疱。自觉,常见于糖尿病肥胖多汗的患者。

指间糜烂常发生在中指无名指之间,双手经常于水中操作的人,如瓶子工人容易罹患本病。皮损呈卵园形,表现为浸渍糜烂,境界鲜明。自觉有痛疼感。偶尔也可侵犯足践而呈糜烂型足癣

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的临床特征参见甲真菌病。

少数患者由于身体衰弱或有免疫缺陷者,可发生全身泛发生皮肤念珠菌病。其表现呈广泛红斑及鳞屑性损害,边界较分明、周边常有散在丘疹水疱。常伴发鹅口疮胃肠炎

极个别的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之皮肤是内芽肿或痱子丘疹

二.粘膜念珠菌病

(一)念珠菌病性口炎:俗称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或重症疾病的晚期。好发在口腔粘膜、舌面、咽喉齿龈,皮损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乳白薄膜,其状如鹅口里,故名。该膜容易揩去而呈潮红湿润面。

(二)口角炎:发生于口角,单侧,也可对称。皮疹浸渍糜烂皲裂,常伴有渗液少许及结痂。若有维生素B2 缺乏时,更易诱发念珠菌性口角炎

(三)女阴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而混有豆渣样物质。阴道粘膜发红、糜烂、间可附乳白色薄膜。大阴唇轻度红肿、糜烂而呈湿疹样变。自觉剧痒

三.内脏念珠菌病


本病临床多见于身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皮质类激素的患者,较为常见有:

念珠菌性肠炎,病人表现腹部不适,肠蠕动亢进,慢性腹泻和肛门痒甚。

念珠菌性支气管炎,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及咳出粘液性胶状痰,可从中查出病原菌。本病呈慢性经过,时作时止,对健康影响不大;念珠菌性肺炎,患者常有胸痛,可伴体温增高。多见咳嗽及咯出粘稠胶状带有血丝的痰。听诊和X线检查均有异常。病重者,可引起死亡。

念珠菌性泌尿道炎,病原菌自尿道逆行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病人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发生。此外,念珠菌还可引起食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亦可侵犯等其它内脏。

临床检查

1.直接镜检

采集病变部位标本以10%KOH制片或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见有大量的球状出芽酵母菌型和假菌丝,为特征性发现。

2.活组织检查

采取病变组织以进一步从组织病理学查找念珠菌侵袭的证据。如念珠菌食管炎的患者,在做内镜刷取标本检查后,加做做活检,可以进一步确诊,也可与其他病因(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食管炎相鉴别。

3.真菌培养

痰液、气管吸引液、伤口分泌物或尿液培养可见有大量念珠菌属菌种生长。深部念珠菌病的患者都要进行血培养,用脑心浸膏琼脂 (BHI)培养基。为提高敏感度可溶解离心沉淀(lysis centrifugation),双相培养基(biphasic media),或采用自动化非放射计量方法(automated non.radiometfie methods,如 BACTEC,BacT/A1erd或ESP)。由于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血培养阴性者可高达50%,故诊断应结合涂片镜检、组织活检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为依据。

4.血清学检测

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做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H试验)。血清学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80%以上。但血清学诊断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普遍存在,故不能仅凭血清学试验结果作为确诊的依据。

诊断鉴别

消化系统念珠菌病应与食管炎胃炎肠炎等鉴别。念珠菌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应与结核性、细菌性以及其他真菌性感染鉴别。做病原学检查是与其他细菌疾病鉴别的有效方法。在念珠菌病病变部位采取标本,以10%KOH制片或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可找到念珠菌菌丝或孢子。或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在进行细菌培养适应结合涂片镜检、组织活检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结果对病菌做出判定。

并发症

并发症多种多样,呼吸系统可并发肺炎,消化道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泌尿系统可并发肾衰等。

1、并发肺炎时呈急性肺炎,表现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胶冻样痰或脓痰,带血丝,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

2、有肠出血肠穿孔这可表现出腹痛黑便

3、念珠菌侵入肾脏可引起肾炎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肾衰

治疗

西医治疗

艾滋病(AIDS)患者黏膜皮肤念珠菌感染,应用制霉菌素(nystatin)或咪唑类药物中的任何一种外用制剂,均属有效,制霉菌素悬液与克霉唑锭剂(clotrimazole troches)对治疗口腔鹅口疮的疗效相等,但后者的耐受性较好,念珠菌属外阴阴道炎应用局部外用制剂3~7天,虽然临床表现通常均可消失,但部分病例常致复发,对急性外阴阴道炎的较新处理措施为单剂量局部给药,对难治性病例,则延长外用制剂或口服吸收咪唑类药物的局部应用,可能有利,但妊娠期患者除外,口服酮康唑氟康唑为治疗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首选方法,并须持续用药,不限定疗程,以防复发,反之,AIDS患者黏膜皮肤型念珠菌病,则治疗应答不如其他人群迅速,且渗出性斑片往往不能彻底清除,制霉菌素悬液对AIDS患者口咽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不如克霉唑锭剂或其他口服咪唑类药物,而氟康唑(片剂或悬液)和伊曲康唑(口服环糊精溶液剂),则疗效比酮康唑更好,新近的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CD4细胞计数低或曾有长期应用氟康唑史的AIDS口腔鹅口疮患者中,可出现耐药问题,伊曲康唑虽可产生交叉耐药,但该药的口服溶液制剂,对许多耐氟康唑患者的病变仍为有效的替代疗法,对难治的严重病变病例和(或)氟康唑耐药者,可使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严重念珠菌病,新近制定了有关的统一治疗准则。

第一,大多数与插管相关的念珠菌血症,若导管仍留置体内,应予拔除或更换,在更换导管前应设法先肃清念珠菌血症;

第二,伴有化脓性外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病变段静脉需行外科切除;

第三,鉴于念珠菌血症有转移性并发症的高度危险性,诸如内眼炎,骨髓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大脑炎等,故对所有的念珠菌血症患者,甚至非中性白细胞减少的宿主,均应进行一个疗程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对念珠菌血症患者,在经选择的人群中,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两者均属有效,特别是颗粒细胞减少者,持续性念珠菌血症患者,以及临床病情不稳定或由于念珠菌属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综合征的患者,对上述类型的患者。

预后

由各种念珠菌所致念珠菌血症的病死率较高,介于40%~60%不等。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热病后期,气阴两伤,邪毒乘虚侵入,邪毒与气血相搏,虚火上炎而致。因此中医在治疗念珠菌病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

念珠菌病的中医辨证疗法

(1)胎热上攻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色斑点,如乳渣积滞,尤其以两颊、舌面上附着白色厚膜,剥离后见底,烦躁,拒奶,吮乳啼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脉滑而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脾。

方药:泻黄散加减。藿香栀子生石膏(先煎),防风知母柴胡,甘草。

加减变化:口燥咽干,啼哭不止者,加银花、玄参、桔梗。小便短赤者,加生地、竹叶、木通。

(2)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口腔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明显,颜面色红,五心烦热,形体虚弱,精神倦怠,舌体瘦小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党参黄芪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甘草。

加减变化:虚热甚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白术。心悸怔忡者,加麦。

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

2、饮食宜清淡为主;

3、合理搭配膳食;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忌发物。

饮食保健

饮食适宜

1、宜清淡饮食;

2、宜食用富含维生素A、B2、C等的食物;

3、宜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

4、宜多吃水果蔬菜。

饮食禁忌

1、忌发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油炸、甜腻食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念珠菌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念珠菌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