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足口病.jpg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

手足口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皮肤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西医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感染,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以柯萨奇病毒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感染的方式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内的整个消化道,其传播途径粪便、口,仅少数是呼吸道手足口病是由于食用和饮用被污染的饮料、水果、食物等造成的,而不是在拥挤的人群中通过呼吸传播的。

肠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其感染部位是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由于没有腹泻,临床医生往往将肠道病毒感染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明原因发热、流行性胸痛、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在治疗上往往仅仅采取对症处理。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所以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诱导病发,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咽峡炎

婴幼儿感染途径

婴幼儿喜欢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3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

(1)常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中医病因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危及生命。婴幼儿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

预防

个人预防

(1)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2)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机构预防

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注意事项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常见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疱疹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 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可见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 并发肺水肿时有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并发心肌炎时可见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中医分型症状

心脾积热型

【症状】:以口腔疱疹为主,口腔疱疹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跖也见疱疹,可伴轻微发热或无发热,心烦口渴,口燥唇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治则治法】:清热泻脾,泻火解毒

【方药】: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合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栀子石膏黄连地黄黄芩茯苓灯心草淡竹叶。加减: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者,加五倍子;湿重者,加滑石广藿香;高热者,加柴胡薄荷

邪陷心肝型

【症状】:壮热持久不退,烦躁,谵语,精神萎靡,嗜睡,神昏,项强,易惊,抽搐,肌肉惊跳,呕吐疱疹稠密,疱浆混浊紫黯,疱疹形小;或可见疱疹数少,甚则无疹;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起刺,脉弦数有力。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合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牡丹皮淡竹叶羚羊角粉、钩藤菊花甘草。加减:高热神昏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频作者,加服紫雪

【灌肠疗法】:清开灵注射液10~20ml,双黄连注射液10~20ml,中药煎剂(金银花10g,连翘6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芦根10g,赤芍10g,黄芪10g,煎水100ml):任选1种,保留灌肠,每日1次。

邪毒侵心型

【症状】:心胸痹痛,心悸怔忡,烦躁不宁,唇甲青紫,面白多汗,肢厥;疱疹渐消;舌质紫暗,脉微,或见结代。

【治则治法】:清热化湿,宁心通络。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葛根黄芩黄连当归桃仁红花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甘草。加减:胸闷甚者,加薤白瓜蒌心悸、脉结代者,加苦参丹参珍珠母龙骨

湿热毒盛型

【症状】:口腔部出现疱疹,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溃疡灼热疼痛,流涎,拒食;手掌足跖出现疱疹,可波及臂腿部、臀部,疱疹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疹色紫黯,根盘红晕显着,疱液混浊。可伴持续高热、烦躁、口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也有的皮疹稀少,体温不高,精神不振;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中成药】:黄栀花口服液:每支10ml。饭后口服,每服剂量:2.5~3岁5ml、4~6岁10ml、7~10岁15ml、>11岁20ml,每日2次,疗程3天。清胃黄连丸:水丸每袋9g。成人剂量:每服9g,每日2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3岁3g、3~6岁6g、>6岁9g,每日2次。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每服10ml,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1岁1/3支、1岁~3岁1/2支、3岁~5岁2/3支、>5岁1支,每日3次。炎琥宁注射液:每支80mg。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40~8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0.4g,每日1~2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建议用法用量:10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喜炎平注射液:每支2ml:50mg。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50~100mg,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日250~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建议用法用量:5~10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50ml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d。热毒宁注射液:每支10ml。静脉滴注,3~5岁最高剂量不超过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稀释,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6~10岁每次1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稀释后使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11~13岁每次15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14~17岁每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六一散、牡丹皮、淡竹叶、薏苡仁。加减:偏于湿重者,去地黄、知母,加广藿香、佩兰;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口渴喜饮者,加芦根、麦冬;烦躁不安者,加淡豆豉、莲子心;瘙痒重者,加白鲜皮、地肤子。

【灌肠疗法】:清开灵注射液10~20ml,双黄连注射液10~20ml,中药煎剂(金银花10g,连翘6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芦根10g,赤芍10g,黄芪10g,煎水100ml):任选1种,保留灌肠,每日1次。

邪犯肺脾型

【症状】:口腔内硬腭、颊部、齿龈、唇内、舌部等处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拒进饮食。1~2日后手掌足跖出现斑丘疹,斑丘疹呈米粒大小,皮疹迅速转化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着,疱疹疱浆清亮;前驱症状多为发热轻微或不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则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中成药】: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每服10~20ml,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3岁5ml,每日3次;3~6岁10ml,每日2次;>6岁10ml,每日3次。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支10ml。每服剂量:≤1岁2.5~5ml、1~3岁5~10ml、3~7岁10~15ml、7~12岁15~20ml,每日3~4次。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可酌情增加剂量。双黄连口服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每服20ml,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口服,每服剂量:<3岁10ml,每日2次;3~6岁10ml,每日3次;>6岁20ml,每日2次。痰热清注射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静脉滴注,每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每分钟60滴以内,每日1次。儿童按体重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数在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或遵医嘱。炎琥宁注射液:每支80mg。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40~80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0.16~0.4g,每日1~2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建议用法用量:10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喜炎平注射液:每支2ml:50mg。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50~100mg,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日250~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建议用法用量:5~10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50ml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d。热毒宁注射液:每支10ml。静脉滴注,3~5岁最高剂量不超过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稀释,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6~10岁每次1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稀释后使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11~13岁每次15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14~17岁每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

【方药】: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浙贝母、广藿香、连翘、豆蔻、薄荷、射干。加减:高热者,加葛根、柴胡;恶心呕吐者,加紫苏梗、竹茹泄泻者,加车前子、薏苡仁;肌肤痒甚者,加蝉蜕、白鲜皮;恶寒者,加防风荆芥

【灌肠疗法】:清开灵注射液10~20ml,双黄连注射液10~20ml,中药煎剂(金银花10g,连翘6g,大青叶10g,蒲公英10g,蝉蜕6g,芦根10g,赤芍10g,黄芪10g,煎水100ml):任选1种,保留灌肠,每日1次。

邪伤心肺型

【症状】:身热不退,频咳,气急,胸闷,心悸,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甚则面色苍白,唇指青紫,肢厥冷汗,吐粉红色泡沫样痰;疱疹稠密,疱浆混浊,疱疹可波及四肢、臀部、肛周;或可见疱疹数少,甚则无疹;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则治法】:泻肺逐水,解毒利湿。

【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静脉滴注,每次20ml,重症患者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每分钟60滴以内,每日1次。儿童按体重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数在每分钟30~60滴,每日1次。或遵医嘱。

【方药】: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合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加减。葶苈子、桑白皮、前胡、大黄、椒目、防己、人参、附子。加减:咯血者,去附子,加水牛角片、地黄、青黛、赤芍、牡丹皮、阿胶;若见面色灰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重用人参、附子,加山茱萸、龙骨(煅)、牡蛎(煅)。

湿热伤络型

【症状】:一个肢体或多个肢体肌肉松弛无力或不能运动,肢体功能障碍为非对称性,肢体扪之微热,肌肉可有触痛和感觉过敏,出现吞咽困难;疱疹稠密,疱浆混浊,疱疹可波及四肢、臀部、肛周;可伴发热,胸脘闷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活血。

【方药】:四妙丸(《成方便读》)加减。苍术、黄柏、萆薢、防己、薏苡仁、蚕沙、木瓜、牛膝、丹参、川芎。加减:胸闷脘痞,舌苔厚腻者,加厚朴、茯苓、广藿香;热邪偏胜,身热肢重,小便涩痛者,加赤小豆、蒲公英、忍冬藤;病久兼有瘀血阻滞者,加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病后湿热清而肢体萎软无力,肌肉消削,跛行,宜以补气活血、强筋健骨为主,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常用药:炙黄芪、党参、当归、桂枝、红花、地龙、川芎、熟地黄、枸杞子、牛膝、鸡血藤、锁阳、五加皮、鹿角霜等,同时积极配合推拿、针灸等法治疗。

【针灸疗法】: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阴陵泉、大椎、内庭。毫针针刺或电针治疗,每日1次。

临床检查

常规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

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诊断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口腔,手,足出现疱疹,咽拭子,血液及疱液中分离培养出COX A19病毒可确诊。

散在发生时,须与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疾病鉴别:

1.单纯疱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发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散发病例为主。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及溃疡。但没有手、足部疱疹。

2.疱疹性咽颊炎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患儿发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色,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前部、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不典型的患儿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3.与口蹄疫相鉴别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

4.与水痘相鉴别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两者之间还是具有很多不同点,鉴别如下:

易感人群的区别:手足口病的患儿,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水痘患儿1-6岁均可多见。

病原体的区别: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皮疹的区别: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炎或口腔溃疡的也较多;而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

有无免疫力的区别:小儿手足口病患病痊愈后,不会获得免疫力;而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

其他区别:正在使用激素的宝宝与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不会病情加重;而与水痘患儿接触,则会使他们的病情很快加剧。

5.与其他病毒所致脑炎脑膜炎相鉴别

临床表现与手口足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

6.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二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无皮疹。

7.与肺炎相鉴别

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

8.与暴发性心肌炎相鉴别

一般无皮疹,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

并发症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 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治疗

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蒙脱石散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中医治疗

普通型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性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此外,对于高热、抖动、易惊者加羚羊角粉冲服;便秘加生大黄;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重型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表现】: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对于口咽部疱疹者还可选用中医药外治法进行治疗,如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2~3次/日。

护理

消毒隔离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营养

1.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2.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3.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3.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8.首先还是全身的护理,要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1.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2.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3.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饮食保健

日常保健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保健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禁忌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站外链接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手足口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手足口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