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新生儿病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生儿疾病(diseases of newborn),新生儿胎儿的继续。胎儿离开母体,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断脐使新生儿失去与母体的联系,娩出后需建立自主呼吸,循环系统也发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开始工作。加以新生儿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尚未成熟,所以此阶段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新生儿疾病中与胚胎发育有关的为各系统的先天畸形,如肺发育不良、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食管闭锁肠闭锁胎粪性肠梗阻巨结肠消化道畸形,及其他系统的发育畸形。另外还有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孕母接触放射线、药物、病毒感染等引起的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病等。

新生儿疾病中与分娩过程有关的,如产伤(如臂扭损伤、骨折)、颅脑出血窒息缺氧缺血脑病吸入性肺炎(吸入羊水、胎粪、产道分泌物)、新生儿湿肺等。有些疾病是由于新生儿自身病理生理特点及外界环境造成,如硬肿症、新生儿皮肤感染败血症等。

对新生儿的疾病,重要的在于预防,这包括产前咨询,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加强孕母的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对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对高危新生儿要进行监护,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感染是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感染主要有三方面来源:①宫内感染。孕母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母血中的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胎膜早破时,产道内的病原体可上行污染羊水。宫内感染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可侵及多数脏器,致肝脾大黄疸肺炎紫癜瘀点脑膜炎等。孕早期感染可致流产死胎、早产或小于胎龄儿。在中国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多见。②产时感染。胎儿经过产道时吸入或咽下含有病原体的产道分泌物或血液而被污染。器械消毒不严可使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如用未消毒的剪刀断脐,破伤风杆菌就可侵入脐部。③产后感染。常见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厌氧菌轮状病毒呼吸道病毒等通过不同途径感染新生儿。

新生儿败血症

是较严重并多见的新生儿感染,其发病率占活产婴的1~10‰ ,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在1000~1500g者可高达164‰,病死率较高,在新生儿感染性疾患中,仅次于肺炎而占第二位。在娩出后3天内发病者多是宫内或产时感染,3天以后发病者,常为护理不当和环境污染所致。细菌可通过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道等处侵入。

新生儿败血症因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故早期不易发现,开始只是拒奶、不爱哭不受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定,有时发热,有时体温不升。严重者出现黄疸、嗜睡烦躁抽搐,或腹泻腹胀呕吐,皮肤出现瘀点或硬肿,甚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合并肺炎、肝脓肿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新生儿期血脑屏障功能不全,进入血循环的细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因此化脓性脑膜炎常是败血症的一部分,发病率约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高达3‰。病儿表现烦躁、易激惹,哭声发直,有时尖叫,两眼无神,双目发呆凝视,甚至有抽搐。采取脑脊液检查可确诊。此病多预后不良,严重者留有智力障碍脑积水癫痫神经系统后遗症

对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给予抗生素及支持对症治疗。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此病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

脐带处理消毒不当所致,常于4~6天发病,故又称“四六风”,症状同处理一般破伤风,注意接生消毒即可预防。

新生儿脓疮病

新生儿皮肤易感染,病原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严重者发生大疮及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应积极用抗生素及外用药治疗。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有些是宫内及产时的一些因素引起的,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湿肺、吸入性肺炎、宫内感染性肺炎及肺的先天畸形。有些是生后发生的,最常见为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窒息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引起宫内及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为孕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急、慢性传染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程延长,各种手术产以及应用镇静药、麻醉药不当等。胎儿宫内窒息开始表现为胎动增加,胎心增快,排胎粪,严重时胎心变慢、胎动减少,娩出后仍表现皮肤青紫或苍白,不会哭,无呼吸或呼吸浅、不规则,心率减慢,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窒息引起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全身各器官系统。严重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包括颅内出血,常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主要是复苏,尽快建立呼吸,保证气道通畅、保温、供氧、纠正酸中毒、防止低血糖发生。预防重点是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酸卵磷脂,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如果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则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在呼气时肺泡由大至小逐渐萎陷,使气体交换减少,出现缺氧及酸中毒。同时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渗出并沉着形成透明膜,阻碍通气。出生后1~3小时,最迟8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表现青紫、发憋、呼气呻吟,重者迅速发生呼吸衰竭,若抢救不及时,于24~48小时死亡。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预防本病要做好孕期保健,预防早产。治疗主要是供氧及机械呼吸(见氧气疗法),改善缺氧,减轻肺血管痉挛。可应用合成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将制剂从气管插管中滴入,只需1~2次即可使症状好转。

新生儿湿肺

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因肺内液体积聚过多引起,为良性经过,常发生在足月儿及剖腹产儿。胎儿足月时,肺内存在一定量的液体,约30~35ml/kg 。其中约1/2~1/3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被挤压出肺,其余的液体移至肺间质,再由肺内淋巴管静脉转运。若转运功能失调,肺液就潴留在间质、肺泡、淋巴管或静脉内。肺液积留过多就会出现呼吸增快,严重者会有青紫、呻吟、肺部呼吸音减低或粗湿啰音X射线检查可见肺泡积液,间质积液、肺血管瘀血肺气肿等。大部分患儿生后24小时后症状好转。预后良好。治疗方法为吸入氧,有酸中毒者应给予纠正。

吸入综合征

在新生儿期特别是新生儿早期常见。在宫内或分娩过程吸入较大量羊水即称羊水吸入综合征。任何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的因素,都会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引起喘息样呼吸,致羊水被吸入呼吸道。吸入量少可无症状或有轻度气急,吸入量多时,新生儿可口吐泡沫,肺部可听到湿啰音。较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宫内缺氧,可使胎儿血液重新分布,肠道血流减少,肠壁因缺血而痉挛,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胎儿吸入含胎粪的羊水即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病率为活产新生儿的1.2~1.6%,病死率国内报道为11~13%,是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发生呼吸衰竭及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吸入的胎粪可使气管、支气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形成肺不张,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患儿生后即有严重窒息、呼吸困难、青紫、皮肤、指(趾)甲和口腔被胎粪黄染,吸入的胎粪对肺产生化学刺激,并常有继发感染,造成肺部严重而广泛的病变,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缺氧还能加重酸中毒,常危及生命。应在娩出后第一次呼吸之前,立即清理呼吸道的羊水及胎粪,或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将吸入大气管的胎粪吸出,并给氧吸入,必要时可使用机械通气。

新生儿肺炎

有两类:一类是宫内感染性肺炎,可因羊膜早破引起,孕母阴道内细菌上行感染胎儿,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而发生肺炎。若孕母在妊娠后期受到病毒或原虫感染,感染可通过胎盘血行传播给胎儿,肺炎常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另一类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多因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或护理及使用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所致。生后感染肺炎多在出生3天后发病,表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拒奶、呛奶。出生2周以后患肺炎,会出现咳嗽、喘憋,肺内可以有湿啰音,X射线摄片可以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炎可并发脓胸和气胸。对新生儿肺炎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并可输血血浆以为支持治疗。

新生儿循环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先天性心血管病,另一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心力衰竭。新生儿先天性心血管病发生率为活产婴儿的7~9‰,早产儿发生率为足月儿的2~3倍。在新生儿死亡病例中,先天病约占30%。常表现青紫、心脏功能不良或心脏杂音

新生儿心力衰竭见于先天性心血管病、心肌炎、呼吸道疾病、贫血以及输液量过多、输液速度过快等。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

以新生儿腹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见,另可见其他疾病(如感染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引起的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幽门痉挛胎粪性便秘;先天代谢性疾病等。外科疾病常见有胎粪性便秘和胎粪性肠梗阻,另外可见消化道先天畸形,如食管闭锁、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肠闭锁、肠回转不良、环形胰、肠重复畸形,先天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等。

新生儿腹泻

可因喂养不当或肠道细菌、病毒感染造成,有时在产科婴儿室或新生儿病房内引起流行,主要表现腹胀、腹泻、体重下降、拒奶、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对轻者减少喂奶量即可,必要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发生脱水酸中毒,应立即补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多见于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多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肠粘膜损害,见于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严重溶血脐动脉插管等时。另可见于肠道的细菌感染或服用高渗奶后。多在生后10天内发病。表现腹胀、呕吐、拒奶、腹泻,大便为水样,重者可有血性果浆样便,体温不升,四肢发凉,循环衰竭,有时可发生肠穿孔,X射线检查有特殊改变。对早产儿、小儿胎龄儿及有缺氧的小儿,应警惕此病发生的可能。对严重缺氧的患儿应延迟喂奶,奶液不宜过浓。本病患儿应立即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1~2周,静脉补液供营养,纠正脱水酸中毒,并根据大便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输血或血浆加强免疫力。并应密切观察,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胎粪性便秘和肠梗阻

胚胎15周时,胎儿能吞咽少量羊水,在小肠吸收水分后,所余物质移向下段肠管,并与肠内容物混合形成胎粪。若新生儿胎粪稠厚、积聚在乙状结肠直肠内,出生48小时仍无胎粪排出,出现一过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则称为胎粪性便秘,可用等渗温盐水30~50ml/次灌肠,亦可用开塞露5ml注入肛门,胎便排出后一般不复发。有些患儿由于肠粘液及肠激酶缺乏,胎粪因缺少正常胰酶消化过程而过分稠厚,聚集在回肠末端,似胶体状紧贴于肠壁,不易分离,出生后发生回肠段梗阻,临床上称为胎粪性肠梗阻。表现有腹胀、便秘、呕吐。先用过氧化氢液等灌肠,内科治疗无效者需外科手术

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

主要有贫血和出血两大类。

贫血

原因很多,如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在出血性疾病中,常见有新生儿出血症及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在失血性贫血中可见产前失血,如胎儿向胎盘失血;产时失血多由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引起,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生后出血以脐带、胃肠道失血和内出血为常见等。

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有时有肝脾大或黄疸,治疗应依贫血程度及急缓,首先作病因治疗,急性失血应立即输血。

新生儿期溶血性贫血可分为三大类:①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②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③红细胞免疫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感染、代谢紊乱、药物所致)。其中血型不合溶血病多见,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红细胞相对应的IgG抗体,抗体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引起抗体抗原反应产生溶血。表现为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发生黄疸并逐渐加重。血清免疫抗体检查可证实诊断。在中国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症(因孕母血中存在天然抗体,第一胎即可发病)多见,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症(多发生于第二胎)少见。蓝光疗法,换血疗法静脉点滴白蛋白等治疗有效。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情延误会引起核黄疸(中枢神经细胞核为未结合胆红素黄染,引起多种神经症状),病死率高,幸存者会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最多见的是新生儿出血症,主要因维生素K缺乏,多数生后2~3天发病,常可见脐带出血、呕血便血,但量不太多,一般只给维生素k1静点三天即可痊愈。

新生儿泌尿系统疾病

较常见的是泌尿道感染,常是全身败血症的一部分,病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病情轻者表现吃奶差、体重不长,有时发热或体温不稳,病情重者有持续高热、呕吐、腹泻、腹胀,面色苍白,有时会有黄疸。一般经尿检查及培养才能确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预后好。若反复感染或治疗不顺利,应考虑是否有泌尿道畸形。

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病

多表现为新生儿惊厥,其发作形式、脑电图、预后和治疗有很多特点。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表现,在生后头10天最多见。常表现为口角抽动,眼球异常运动及呼吸暂停,没有惊厥的大发作,因此常常被忽略,尤其是早产儿。

新生儿惊厥多由产伤和缺氧因素引起。另外还可见于各种代谢紊乱、先天性脑发育异常。

新生儿颅脑损伤

常见有新生儿颅内出血、这是一类由于难产急产、胎吸及产钳助产等造成的血管撕裂,引起的损伤性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早产儿也常由于脑组织缺氧而发生水肿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等造成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多为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并可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多在生后1~3天内发病,如有意识障碍、反复发作惊厥、原始反射消失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者预后不良。

新生儿其他疾病

新生儿期还可见到下述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

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也有些发生在严重败血症过程中。主要表现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多发生在早产儿、窒息缺氧及感染者,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病发生有二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新生儿及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少,缺少使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化学产热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新生儿出生后,环境温度低而保暖措施跟不上;早产儿热量摄入不足、而糖原储存少、产热少;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生后有感染也影响产热。临床表现为不吃奶、不会哭、体温不升、皮肤颜色发暗,随之硬肿。皮肤硬肿开始多在下肢、臀部以后蔓延全身,严重者可发生肺出血

此病主要是预防,加强产前检查,避免早产,要作好保暖,要注意预防感染发生。治疗为复温,供给热量,补液等。

脱水热

由于进水不足、失水过多(环境过热,过度保暖等)引起,发生于生后2~4天,体温升高(38~40℃),烦躁不安,啼哭,可有脱水症状,尿少。补充液体即愈。

泌乳

新生儿乳房胀大及泌乳,因胎儿期从母体接受孕酮催乳素所致,见于男女新生儿,1~2周自然消失,不必处理。

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5~7天内从阴道流出带血性分泌物,是母体雌激素经胎盘传给胎儿,使阴道分泌物增多所致,数天后自然消失。

新生儿皮下坏疽

新生儿皮肤防御能力差,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起病急,发展快,多见于受压部位(背、臀),局部皮肤红、硬,边缘不清,后皮下组织液化,仅含少量脓液。发展迅速,扩散很大面积,病死率高。应早期切开引流,并用抗生素。

新生儿乳腺炎

系因成人见新生儿乳房饱满而抚摸挤压所致。宜用抗生素及热敷化脓后切开。发生于女婴者可影响日后乳房发育。

头颅血肿

分娩过程中,胎头与产母骨盆间接地摩擦或因胎头受压,颅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贮积而成。一般于生后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2周至3个月间吸收。须与先锋头(头位产的新生儿出现的头皮水肿)鉴别。后者出生后即出现,界限不清,位居骨缝上,可移动。头颅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只须保护皮肤。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新生儿疾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新生儿疾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