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毒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虫毒指蛇虫等所带有的毒液或毒气,人体接触或被咬螫而致病者,在病因分类上将这类致病原因称为虫毒。常见者如蛇毒、蜂毒蜈蚣毒、蝎毒等。

蛇咬伤

蛇咬伤为病名。即蛇啮。蛇啮可分无毒蛇咬伤和有毒蛇咬伤。前者危害不大,按一般外伤处理即可。后者伤后,局部逐渐红肿、疼痛,久则更剧,以至伤处起水泡,甚则发黑形成溃疡,出现头晕头痛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呼吸困难;严重者,面部失去表情舌强不能言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抽搐血压下降、黏汗淋漓、头项软瘫不能自由,最后晕厥而亡。有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防毒素扩散,用药筒拔法吸尽毒汁。进而分型论治:

风毒型(以神经毒症状为主)

局部症状轻,但有头昏眼花嗜睡昏迷、气急,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应以清热解毒,息风定惊为主。用半边莲30g,野菊花白芷川贝母龙胆草白僵蚕各9g,蝉衣6g,全蝎、蜈蚣各6g,甘草4g。煎服。

火毒型(以血循毒症状为主)

局部疼痛、血泡,全身皮下出血等,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用半边莲、鲜生地各30g,丹皮9g,黄芩9g(或黄连4g),赤芍、黑山栀、射干各9g,出血严重者加犀角3g,磨粉冲服

风火相兼型(以混合毒症状为主)

具1、2两型症状,治宜解毒、清热、息风、凉血为主。用半边莲30g、车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各9g,大蓟白茅根各15g,蜈蚣、全蝎各4g。亦可及时用季德胜蛇药或其他蛇药片内服及外敷;或用单味药雄黄、半边莲、蚤休水煎服。如出现脑、心中毒症状与并发症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蜂螫伤

蜂螫伤为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因蜂的种类甚多,人之体质各异,螫伤后的毒性反应大小不同,轻者仅有局部红肿疼痛,无全身症状,一二日后自愈;重者局部潮红、肿胀、疼痛剧烈、或感染成疮,并伴有头昏、恶心呕吐、脉细数等;甚则头面俱肿、发热喘促、以至死亡。治宜雄黄外搽;红糖马齿苋外涂或季德胜蛇药片研末调敷。内服菊花、公英、甘草等清热解毒药,或秦艽一味煎服。危重病人应中西医结合救治。

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为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可参考。亦可内服季德胜蛇药片。

蝎螫伤

蝎螫伤为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后局部红肿剧痛;重证可用寒战高热、牵引肢体疼痛、恶心、呕吐等。用半夏白矾等分为末,醋调涂;或用蜗牛,马齿苋、大蒜胆矾等分别捣烂外搽。重证可用蝎螫方(《寿世保元》:朱砂、雄黄、胆矾各等分,麝香减半,端午日取虾蟆蟾酥和为丸,外擦患处)。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虫毒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虫毒》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