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针眼
西医·挑针眼
挑针眼(hordeolum)又称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炎症病变。睑板腺受累称为内挑针眼;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为外挑针眼。
由于葡萄球菌侵入睫毛根部皮脂(zeis腺)或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称为挑针眼或麦粒肿。根据被感染的腺组织的不同部位,还分为内挑针眼和挑针眼。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和(或)Zeis腺]感染,称为外挑针眼(external hordeolum)或外麦粒肿;如系睑板腺受累,则称为内挑针眼(internal hordeolum)即内麦粒肿。另外,主要由于腺组织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腺组织肿大则称为睑板腺囊肿,即通常叫做霰粒肿。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挑针眼(麦粒肿)。
挑针眼(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挑针眼(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疾病名称
挑针眼
英文名称
hordeolum
挑针眼的别名
麦粒肿;睑腺炎
疾病分类
眼科 > 眼睑病
ICD号
H00.0
挑针眼的病因
挑针眼(麦粒肿)为蔡司腺、睑板腺等腺体的感染,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同时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挑针眼的发病机制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挑针眼(麦粒肿)。
挑针眼的临床表现
外挑针眼(external hordeolum)
外挑针眼亦称外麦粒肿又名睑缘疖。
患处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疼痛程度与水肿程度成正比。外挑针眼即外麦粒肿,俗称“偷针眼”,与身体他处的疖肿相同。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压痛感,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扪之有波动感,在睫毛根部可有黄色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红肿及疼痛迅速消退。
若致病菌毒性强烈或患者抵抗力低下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形成多个脓点,或者扩散到眼睑皮下结缔组织而演变为眼睑蜂窝织炎,表现为整个眼睑红肿,并波及同侧颜面部,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往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耳前淋巴结亦肿大并有压痛。
内挑针眼(internal hordeolum)
内挑针眼,亦称内麦粒肿。
睑板腺感染称为内挑针眼(hordeolum internal)或内麦粒肿。睑板腺虽比Zeis皮脂腺大,但其临床症状不如外挑针眼尤其位于外眦部者来得猛烈,因为发炎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包围。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充血的睑结膜面常隐见黄色脓头,可能自行穿破睑结膜。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内,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挑针眼的并发症
挑针眼(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挑针眼的诊断
根据挑针眼(麦粒肿)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来确定致病菌。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可出现脓点。
2.3~5天后形成脓胩,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辅助检查
挑针眼(麦粒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考虑进行细菌培养。
挑针眼的治疗
理疗
挑针眼(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每次热敷10~15min,3~4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缓解症状。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
抗菌药物
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
抗菌药物滴眼液滴眼,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膏有助于控制感染。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的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菌药物。
1.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滴眼液,如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一日3~5次,每次1~2滴,酌情增减,用药一周。各类抗菌药物滴眼液均不宜长期使用。
氯霉素滴眼液虽然是局部用药,但因氯霉素具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左氧氟沙星可通过人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1岁以下婴儿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立。未成熟动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但没有证据证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承重关节有任何影响。对于喹诺酮过敏的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针刺样刺激症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耐药菌或真菌感染。
利福平滴眼液可使泪液呈橘红色或红棕色。对本药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胆道阻塞患者禁用,孕妇禁用,老年人、儿童慎用。
2.红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2~4次,每次长度1~2mm,用药一周。对于已经出现脓头的脓肿可以切开引流。
3.如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者,可口服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疗程7~10天。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也可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250mg,一日4次,疗程7~10天。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确定选用后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口服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切开引流
已有红肿硬结、疼痛,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当皮下或结膜下出现脓头时则切开引流。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外挑针眼在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眼轮匝肌受损,愈合后瘢痕明显,一定要将脓栓摘出。如脓肿较大,应放置引流条。内挑针眼应在结膜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排净脓液。切开排脓后一般1~2天即可痊愈。注意在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不宜过早切开。切开前后切忌挤压脓肿,因眼睑和面部静脉无瓣膜,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蜂窝织炎、败血症或海绵窦脓毒血栓而危及生命。若有这种先兆,应及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为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最好先做脓液或血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否则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同时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顽固复发者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挑针眼的预后
挑针眼手术预后良好。
中医·挑针眼
挑针眼即麦粒肿为病症名。又名针眼、偷针、土疳。指睫毛附近的皮脂腺、睑板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所在部位不同,有内外挑针眼之分。凡睫毛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称外挑针眼,而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为内挑针眼,是青少年的多发病。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
挑针眼属祖国医学针眼、眼丹、土疳等范畴。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多生于一眼,且有惯发性。针灸治疗炎症初起可促使吸收、消肿、止痛,但切忌挤压。如已成脓可转眼科进行处理。
挑针眼的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
风热外袭
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
脾虚湿热
挑针眼的诊断
①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②3~5日后形成脓肿,出现黄色脓头,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现在皮肤面,称外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者,表现在结膜面,称内麦粒肿。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③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挑针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外袭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气血壅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
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 针灸治疗 方一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合谷、天井、风池、少泽。
随证配穴: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眦部,加睛明、攒竹;在外眦部加瞳子髎、丝竹空;在两眦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方义: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疏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方二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热毒炽盛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于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
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
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针灸治疗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随证配穴 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 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荥穴内庭,足厥阴经荥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血,以泻心火。
脾虚湿热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浊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
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脾虚湿热之象。 针灸治疗 方一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阴、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脾胃湿热——合谷 承泣 四白 阴陵泉。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挑针眼的其他疗法
耳针疗法
方一
方法:耳尖点刺出血,余穴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min,反复运针25次,5次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方二
用三棱针点刺患眼侧耳尖穴,挤出血液8~10滴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并刺风池。 方三
眼、肝、脾、耳尖。强刺激,留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
挑刺法
方一
方法:挑断疹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捏挤点状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方二
在肩胛区胸1~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
拔罐疗法
取大椎,用三棱针散刺出血后拔罐。
医案
例1.王××,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患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持1寸毫针,中指固定针身,针尖与睑板平行,轻拨睑板腺开口处及病变周围睑缘部,反复针拨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2.刘××,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左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遂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针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注意事项
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
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