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阴脾经所属穴计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共二十一穴。
目录
足太阴脾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
Zutaiyin Pijingxue
points of Spleen Meridian of Foot_Taiyin,SP
编号 | 穴名 | 拼音 | 位置 |
---|---|---|---|
SP1 | 隐白 | Yinbai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
SP2 | 大都 | Dadu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图26、27)。 |
SP3 | 太白 | Taibai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SP4 | 公孙 | Gongsun |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SP5 | 商丘 | Shansqiu |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SP6 | 三阴交 | Sanyinjiao |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SP7 | 漏谷 | Logu |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SP8 | 地机 | Diji |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
SP9 | 阴陵泉 | Yinlingquan |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SP10 | 血海 | Xuehai | 屈膝,在大腿内侧,膑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SP11 | 箕门 | Jimen |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
SP12 | 冲门 | Chongmen |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SP13 | 府舍 | Fushe |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
SP14 | 腹结 | Fujie |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SP15 | 大横 | Daheng |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
SP16 | 腹哀 | Fu'ai |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
SP17 | 食窦 | Shidou |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SP18 | 天溪 | Tianxi |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SP19 | 胸乡 | Xiongxiang |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SP20 | 周荣 | Zhourong |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SP21 | 大包 | Dabao |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
足太阴脾经穴详解
隐白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惊风。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脾经井穴。
大都穴
[定位] 在足内侧,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脾经荥穴。
太白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胃痛,腹胀,腹痛。②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③脚气,痔漏。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公孙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匪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闷,不思饮食,绕脐腹痛,泄泻,便血。②心痛,胸闷,胁胀。③月经不调,胎衣不下,产后血晕。
[配伍] 配丰隆、中魁、膻中,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配解溪、中脘、足三里,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配束骨、八风,主治足趾麻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商丘穴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股神经的皮支,隐神经分布;还有足静脉网及大隐静脉属支的起始部,足背筋膜深面有内踝动脉网,由内踝前后动脉、跗内侧动脉、跟内侧支及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组成。
[主治] 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胀,泄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脾经经穴。
三阴交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症瘕,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睾丸缩腹。②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③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足痿,脚气,肌肉疼痛。④皮肤病,湿疹,荨麻诊。⑤失眠,头痛头晕,两胁下痛等。
[配伍] 配气海、肾俞,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之交会穴。
漏谷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地机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①腹痛,泄泻。②小便不利,水肿。③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腰痛。
[配伍] 配中极、三阴交,治痛经;配梁丘、中脘,主治急性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脾经郄穴。
阴陵泉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①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②腹胀,泄泻,黄疸。③膝内侧疼痛。④痛经,妇人阴痛等。
[刺灸法] 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附注] 脾经合穴。
血海穴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刺灸法] 直刺1~1.5寸。
箕门穴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可灸。
冲门穴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之交会穴。
府舍穴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疝气,腹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之交会穴。
腹结穴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主治] ①绕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②疝气。
[刺灸法] 直刺1~2寸。
大横穴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2肋间神经。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短刺0.5~1.5寸。
[附注] 足太阳、阴维脉之交会穴。
腹哀穴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8肋间动、静脉;布有第8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肠鸣,消化不良。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阴维脉之交会穴。
大包穴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解剖] 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配伍] 配三阳络、阳辅、足临泣,治胸肋痛: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脾之大络。
食窦穴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①胸胁胀痛,翻胃,食入即吐。②腹胀水肿,黄疸。③老人大便不禁。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天溪穴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或于乳头旁开2寸取穴。
[解剖] 布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及第4肋间动、静脉。
[主治] ①胸胁疼痛,咳嗽气逆。②乳痈,乳汁少。
[配伍] 配侠溪,治乳肿痈溃。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切勿深刺,以防气胸;可灸。
胸乡穴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胀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周荣穴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
[主治]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配伍] 配膻中,治胸胁胀满。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