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蹻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照海的别名·阴蹻

阴蹻为经穴别名,即照海。见《中医大辞典》。

照海为经穴名(Zhàohǎi KI6)。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照海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照即光照,海即海洋,此穴属肾经,气感如海,居于然骨弯,故得到燃烧之光照,意为肾中真阳,可光照周身,故名照海。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病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嗜睡痫证,咽喉干痛,带下,阴挺,阴痒,小便不利或频数,便秘,踝关节肿痛,尿频尿闭,癫痫,现代又多用照海穴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经衰弱,足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子宫脱垂等。

照海的别名

阴蹻,漏阴(《备急千金要方》),阴阳四穴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阴阳跷四穴。

穴名解

照即光照,海即海洋,此穴属肾经,气感如海,居于然骨弯,故得到燃烧之光照,意为肾中真阳,可光照周身,故名照海。

照,明也,指光明照射。海,意为广大之四海,此指全身,海又是深洼之处。照者光明所及,海为百川之会。言肾之真阳深藏肾水之中,虽渊深如海,能光照周身也。水泉虽迂,终归于海。穴在内踝下方之凹陷中,亦可比拟为海。肾为水脏,中寓真阳,水中有火,即所谓雷龙之火。照海者,深水之中,雷龙之火,明照四海,及于周身,不遗微小也,故名照海。

特异性

照海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

张洁古曰:“痫症夜发灸阴跷。”本穴即阴跷之起也。

所属部位

足部

阴蹻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照海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正坐垂足取穴

照海穴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

一说:“在内踝下四分”(《备急千金要方》)。

照海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照海穴在足部的位置

照海穴在足部的位置

照海穴在足部的位置

阴蹻穴的取法

照海穴位于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正坐垂足取穴。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正下缘之凹陷处取穴。

坐位,两足跖心对合,当之凹陷处取穴,上与踝尖相直;或正坐或仰卧位,内踝尖垂线与内踝下缘平线之交点略向下方之凹陷处取穴。

阴蹻穴穴位解剖

照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小腿内侧支分布。在小腿深筋膜的下面,内踝的周围,由内踝前后动脉、跗内侧动脉、跟内侧支和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组成内踝网,营养内踝周围的结构后下方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肌支和胫后动脉的跟内侧支分支分布。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后下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阴蹻穴的功效与作用

照海穴有养阴液、利咽喉、清神志、调下焦作用

照海穴具有滋阴清热调经止痛的功效。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为阴跷脉所发之处,根据“癫痫夜发者,灸阴跷脉”,取本穴可治疗癫痫病。

足少阴肾经脉络于心,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两脏均与神志关系密切,故取照海穴可治疗神志病。

肾主生殖,司二便,肝肾同源,故照海穴主治妇科病。

足少阴肾经人肺中,循喉咙,故取照海穴能治疗五官病。

照海穴在内踝正下方,故取之也可治疗内踝关节的局部病。

肾经经脉联络心脏,交于手厥阴心包经,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是治疗癫痫夜发的重要腧穴之一。

照海穴系阴跷脉之气生,八脉交会穴之一。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便秘,痫证,不寐,咽喉干痛,气喘。

玩此前后穴名阴阳交错,相与为功。涌泉为水之初出,得然谷之热以化之,太溪虚象,有待容受;大钟盈象,有待发扬;水泉幽也,阴也,得照海之阳以灼之,而能化气飞升。阴阳错综,消长互变。以见人身气化,本乎自然也。故本穴治症极为复杂,犹海江之大包含细流也。本穴为阴经阳穴。治大风、肢懈、经逆不调、久疟、偏腹痛嗌肿、咽干、卒疝。尤长于目疾,即银海朗照之意也。

阴蹻穴主治病证

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病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嗜睡,痫证,咽喉干痛,带下,阴挺,阴痒,小便不利或频数,便秘,踝关节肿痛,尿频尿闭,癫痫,现代又多用照海穴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经衰弱,足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子宫脱垂等。

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等。

照海穴主治病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照海穴主治失眠,嗜睡,痫证;咽喉干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小便不利或频数,便秘,踝关节肿痛。

照海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

现代又多用照海穴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经衰弱、足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1. 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

3.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4. 其它:便秘。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麻感,可扩散至整个踝部。

直刺0.5~1寸。

注意:照海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后侧,以免刺破胫后动、静脉。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阴蹻穴的配伍

合谷列缺,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中极三阴交,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照海配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治小便频数。

照海配大陵神门、三阴交,治失眠。

照海配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委中,治肾虚腰痛

照海配太冲风池,治头痛眩晕

照海配三阴交、听宫听会,治耳鸣、耳聋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疝,四肢淫泺,心闷,照海主之。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面尘黑,病饥不欲食,照海主之。偏枯不能行,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溺黄,少腹热,咽干,照海主之。女子不下月水,照海主之。妇人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照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痹惊善悲不乐,如堕坠,汗不出,刺照海。

针灸聚英》: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针灸资生经》:照海、水泉、曲骨,治妇人阴挺出。

针灸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灵光赋》:阴阳两蹻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标幽赋》:阴蹻、阳维下胎衣。

研究进展

对肾功能的影响

如给健康人饮水1500 mL后,针刺照海可促进肾脏的泌尿功能,空腹饮水后3h内,平均排尿量,对照组1480 mL,而针刺组为1780 mL,较对照组增加19%。针刺肾炎患者的照海、列缺、太溪,可使肾泌尿功能明显增强,酚红排出量也较针前增多,尿蛋白减少,血压也下降。

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

针剌“照海”有明显的促肾脏水利尿作用,排尿量增加,水利尿排泄加快。

对肾炎病人,针刺照海、太溪等穴,可使高血压降低,尿蛋白减少,以及酚红排出量增加。

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据报道观察健康人,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针刺组与对照组平均排尿量、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加19%。

增加输尿管蠕动

针刺“照海~三阴交”等穴,可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加。

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点按照海、肾俞可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

治疗咽喉肿痛

患者220例,取一侧照海,实证用泻法,留针40 min;虚证补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2次为一疗程,间隔1d。每次照海进针后,行针至咽部有蚁行感或疼痛减轻时停针。结果:痊愈195例,占53.8%,显效3例。

治疗梅核气

患者65例,用1.5寸毫针直刺照海,当有沉胀感时,右手拇指向后、示指向前捻转,同时将针缓缓向上提,使针感传导过膝,极少数患者可传至咽喉。结果:治愈54例,明显好转5例,好转4例,无效2例。

治疗梅尼埃病

患者230例,照海向内踝下直刺0.5~1寸,至内踝出现放射样疼痛或酸麻胀重感为止,取单侧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两侧交替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07例,占90%,好转19例,占8.3%,无效4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

治疗不孕症

针刺照海治疗子宫位置异常的不孕症12例,主穴取照海。肝郁气滞者加太冲;经行有血块、色黑者加三阴交。照海针刺0.5寸,留针30 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受孕5例,6个疗程后受孕4例,9个疗程后受孕1例,无效2例。

治疗失眠

针照海、申脉调理阴阳蹻脉,治疗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治疗肋间神经痛

针照海1~1.5寸,用泻法,有较好效果。

治疗癃闭

照海配曲骨,先针照海,后针曲骨,以患者有尿意为佳,虚寒者配肾俞、膀胱俞,出针后令患者排尿。亦有以照海、肾俞、三阴交,中极透关元治疗尿闭。

治疗足内翻

照海配交信公孙蠡沟阳陵泉,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

治疗咽喉肿痛

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

交信的别名·阴蹻

阴蹻为经穴别名,即交信。见《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

交信为经穴名(Jiāoxìn KI8)。代号KI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交信是阴蹻脉的郄穴。交即交会,信即信用,为五常之一,属脾。本经脉由此交会脾经,故名交信。交信穴主治肝肾、少腹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痛经,闭经,阴挺,阴中痛,疝气,淋病,赤白下痢,小腹疼痛,大小便难,膝,股,胫内侧痛,带下,泄泻,便秘,痢疾睾丸肿痛,大便难五淋,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腘内廉痛,现代又多用交信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睾丸炎脊髓炎,子宫收缩不全,尿潴留,肠炎,下肢内侧痛等。

交信穴的别名

阴跷(《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内筋(《循经考穴编》)。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踝上横二寸。

穴名解

本经脉由此交会脾经,故名交信。

交,有会合之义。信,《说文》:“诚也。”通伸。《易·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伸又与申通。足少阴太阳表里,此穴既可与申脉穴交通,也与足之屈伸有关,且当三阴交之紧下方,更可音信交通,三阴同气矣。本穴与复溜相并,俱承照海而来,经脉由此伸延而交会于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德中主信,本穴得与肝脾二经合协,行其藏血、统血之用,海有潮汐,潮汐有信,因名交信。

特异性

交信是足少阴肾经与阴蹻脉的交会穴,阴蹻脉的郄穴。

所属部位

小腿

交信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交信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

交信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再向前0.5寸处,当胫骨内侧缘的后方。本穴与复溜同高。《医学入门》等定本穴于复溜之前,《针灸聚英》等定本穴于交信之后,说法不一,今从前说。

交信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交信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交信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交信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交信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交信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复溜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处取穴。

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当太溪直上2寸,向前0.5寸处;或复溜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之间的中点处取穴。

交信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肌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血管为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胫神经的胫后动、静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后方→踇长屈肌。

皮肤→皮下组织→𧿹长屈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束干;深层为胫后动、静脉通过。

交信穴的功效与作用

交信穴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功效。

交信穴有通肠腑、理下焦的作用。

交信系阴跷脉之郄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泄泻,便秘,睾丸肿痛;或痛有定期,及季节有关之症,均可取此。

交信穴主治病证

交信穴主治肝肾、少腹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痛经,闭经,阴挺,阴中痛,疝气,淋病,赤白下痢,小腹疼痛,大小便难,膝,股,胫内侧痛,带下,泄泻,便秘,痢疾,睾丸肿痛,大便难,五淋,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腘内廉痛,现代又多用交信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睾丸炎,脊髓炎,子宫收缩不全,尿潴留,肠炎,下肢内侧痛等。

交信穴主治肝肾、少腹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崩漏、痛经、闭经、阴挺、阴中痛、疝气、淋病、赤白下痢、小腹疼痛、大小便难,以及膝、股、胫内侧痛等。

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闭经,泄泻,便秘,痢疾,疝气,睾丸肿痛等。

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股、腘内廉痛。

交信穴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疝气;泄泻,便秘。

现代又多用交信穴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睾丸炎、脊髓炎等。

1.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淋病,睾丸炎;

3. 消化系统疾病:便秘,痢疾;

4. 其它:肠炎,脊髓炎,下肢内侧痛。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

直刺0.6~1.2寸。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足底放散。

灸法

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交信穴的配伍

交信穴配百会、关元,有升阳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崩漏。

交信穴配水道地机,有健脾胃,理胞宫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交信配关元、子宫、肾俞、照海,治阴挺。

交信配中脘、肾俞、天枢足三里,治肾虚泄泻。

交信配大敦阴陵泉、照海,治疝气。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气癃痛疝,阴急,股枢腨内廉痛,交信主之。

《针灸大成》:交信……女子漏血不止,阴挺出,月水不来

《备急千金要方》:交信,主泻痢赤白漏血;主气淋。

类经图翼》:女子漏血不止,阴挺,月事不调,小腹痛盗汗

百症赋》: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交信穴研究进展

对心功能的影响

如给狗注射毒毛花苷G、毒毛花苷K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律不齐,然后分别针刺内关、交信和非腧穴点,发现针刺内关可使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不齐完全消失,而针刺交信效果差,针刺非腧穴点几乎没作用,说明腧穴有一定特异性。单独针刺交信,对正常心律影响不大,但对因针刺内关而引起对心律的作用,可被针刺交信削弱,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被推迟。

治疗遗尿

患者32例,取交信、跗阳(均单侧)、攒竹,用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泻交信,补跗阳,攒竹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下午针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全部治愈。

治疗嗜睡症

针刺治疗发作性睡病15例,取交信、跗阳、心俞。交信针用泻法,跗阳针用补法,心俞针用刮柄法。使针感传至胸前,留针15~30 min,每日或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阴蹻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阴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