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功能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中药大辞典》(2版)、《中华本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治水肿,脚气,黄疽,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中医大辞典》(2版):功在利水消肿,除湿退黄,解毒消痈。1.治水肿,脚气,黄疸,淋证,便血,泻痢。煎服:9~30g。2.治乳痈,痈疽,腮腺炎,风疹瘙痒,湿疹,研末调敷。

《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不过三度差。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日华子诸家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本草纲目》:“辟温疫。”

医林纂要》:“清热解毒,去小肠火,利小便,行水,散血,消肿,通乳下胎。”

《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治泻吐,解热毒。”

概述

红小豆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原始》,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赤小豆的别名。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赤小豆和赤豆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收获。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

赤小豆叶赤小豆花赤小豆芽均供药用。

赤小豆

赤小豆的别名

小豆(《肘后备急方》)、赤豆(《日华子诸家本草》)、红小豆(《本草原始》《中医大辞典》)、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红豆(《本草纲目》《中医大辞典》)、猪肝赤(《本草逢源》)、杜赤豆(《本草便读》)、小红绿豆(《陆川本草》)、虱牳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中医大辞典》)、金红小豆(《药材学》)、朱小豆(《药材学》)、茅柴赤(《中华本草》)、米赤豆(《中华本草》)。

拉丁名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Thunb.) Ohwi et Ohashi [Dolichos umbellatus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Roxb.]

赤豆:V.angularis(Willd.) O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Willd.;Phaseolus angularis(Willd.) W. F. Wight]

英文名

Rice Bean(《中华本草》)

Semen Phaseoli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则难揭,若入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药材基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

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种子。

植物原形态

赤小豆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Thunb.) Ohwi et Ohashi [Dolichos umbellatus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Roxb.]为一年生半攀缘草本。茎长可达1.8 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 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 cm,宽2~6 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 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赤小豆原植物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赤豆

赤豆V.angularis(Willd.) O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Willd.;Phaseolus angularis(Willd.) W. F. Wight]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 cm。茎上有白色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 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侧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 cm,宽3.5~7 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赤豆原植物

赤豆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栽培

赤小豆的生物学特性

赤小豆适应性强,一般农田都可栽种。以向阳,土壤疏松,中等肥力(过肥易徒长,结荚少)为好,不宜连作。

赤小豆的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赤小豆在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开1.3m宽的高畦,按行距各33cm开窝,每窝播种子5~6粒,lhm2用种子量22.5~30kg,播后盖人畜粪水排湿的火灰1把。可与其他作物甘薯间作,也可在果园空闲地上点播。

田间管理

赤小豆苗高8~10cm时,中耕除草1次,并施人畜粪水拌火灰,施后培土。在未封垅前,再除草1次。生长2个月后,要“打顶”。

病虫害防治

锈病: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

病毒病:除去中心病株,结合蚜虫防治。

虫害有潜叶蝇、红蜘蛛及蚜虫等。

采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中药大辞典》: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产地

赤小豆(Semen Phaseoli)产于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广东、云南、陕西等地。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性状

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赤小豆

赤小豆种子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无臭,气微,味微甘。

赤小豆种子

赤豆

赤豆种子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直径4~6mm。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赤豆种子

鉴别

显微鉴别

赤小豆横切面:的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赤豆横切面:子叶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不含簇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 ml,沸水浴上加热20 min,冷后滤过,取滤液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红色(检查三萜皂苷)。

主要化学成分

赤小豆

赤小豆含糖类,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每100 g含蛋白质20.7 g,脂肪0.5 g,碳水化合物58 g,粗纤维4.9 g,灰分3.3 g,钙67 mg,磷305 mg,铁5.2 mg,硫胺素(thiamine)0.31 mg,核黄素(riboflavine)0.11 mg,烟酸(nicotinic acid)2.7mg等。

赤豆

赤豆含蛋白质20.7%,脂肪0.5%,糖类58%,微量的维生素B1、B2以及烟酸、钙、铁、磷等。还含三萜皂苷类。

从赤豆中分离得到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3-fu-ranmethanol-β-D-h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和1D-5-O-(a-D-吡喃半乳糖基)-4-O-甲基肌醇[1D-5-O(a-D-galactopyranosyl)-4-O-methyl-myoinositol]。

还分离得到6个齐墩果低聚糖甙(oleanene-oligoglycosides):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槐花二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sophoradiol};赤豆皂甙Ⅱ,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赤豆皂甙Ⅲ,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azukisa-pogenol};赤豆皂甙Ⅳ,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基]刺叶丝石竹酸{3-O-(β-D-glucopyranosyl)2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gypsogenic acid};赤豆皂甙Ⅴ,即是3-O-[a-L-吡喃鼠李糖基(l→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和赤豆皂甙Ⅵ,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醋酸基]-29-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pyranosyl]-29-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azukisapogenol}。

黄烷醇类:从赤豆的热水提取物中得到三种黄烷醇鞣质(flavanoltannins):D-儿茶素(D-catechìn),D-表儿茶素(D-epicatechìn)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ìn);

花色素类:从新鲜种子中分离到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 B1和B3。

红小豆的药理作用

《中华本草》:赤小豆具抑菌利尿作用

《中药大辞典》(2版):赤小豆具有抑制精子作用。从赤小豆中分得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对人体精子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人精子的顶体酶,抑制摩尔比为1:1.39,抑制常数为1.1×10-3。

《中医大辞典》(2版):20%赤豆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性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味甘、酸,性平。”

《中药大辞典》(2版):“味甘、酸,性微寒。”

《中医大辞典》:“甘、酸,微寒”。

《中华本草》:“味甘;酸;性微寒”

《本草纲目》:“味甘,性平,无毒

养生要集》:“味苦,温。”(引自《医心方》)

《别录》:“甘酸,平,无毒。”

备急千金要方》:“甘、咸,平。”

食性本草》:“微寒。”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阴中之阳。”

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归心、小肠经

《中药大辞典》(2版):归心、小肠脾经

《中医大辞典》(2版):“入心、小肠、脾经”。

《中华本草》:“心;脾;肾;小肠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本草新编》:“入脾经。”

得宜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红小豆的用法用量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0-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中医大辞典》(2版):煎服:9~30g。研末调敷。

禁忌

《中药大辞典》(2版):阴虚津伤者慎用,过剂可渗利伤津

本草经集注》:“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已即去,勿过剂也。”

《本草省常》:“同羊肉伤人。”

《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选方

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肘后方》)

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去节)三两,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去皮、尖)四十个,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治男子女人热淋血淋 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为末。煨葱(细锉)一茎,暖酒调二钱服。(《修真秘旨》)

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备急千金要方》)

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太平圣惠方赤小豆散

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痔疮出血:取豆二升,苦酒五升,煮熟后在太阳下晒到酒干为止,研成末,和酒服一钱,每日三次。

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备急千金要方》)

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本草纲目》)

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备急千金要方》)

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乳汁不通畅:用赤豆煮汁喝下。

治妇人吹奶:赤小豆三合。酒研烂,去渣。温服,留渣敷患处。(《急救良方》)

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备急千金要方》)

治水肿:用赤豆半升,蒜一颗,生姜五钱,陆根一条,一起研碎,加水煮烂,除去药,空腹吃赤豆,慢慢将红汁喝完,水肿现象很快消失。又一方:治水肿从脚起,若水肿至腹就会致命。取赤豆一斗,加水煮到极烂,取其汁水五升,温热浸泡足膝。若已肿至腹部,就吃赤豆,不要吃其它的东西,也会好。又一方:治腹肿、腹水皮肤出现黑色。用赤豆三升,白茅根一把,同水煮后吃赤豆,以消尽腹水为宜。又一方:治水肿。用东行花、桑枝烧灰一升,淋上汁,煮赤豆一升,用来当饭吃,治疗效果非常好。

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烫的东西而发作:将赤豆末和水调和后服方寸匕。

治舌头上出血的症状:用赤豆一升,和三长升水,绞汁服下。

治尿病、尿血:用赤豆三合,炒后研末,再加一葱用微火煨好,加酒擂和,调服二钱。

治小儿鹅口疮:将赤豆末和醋涂于患处。

丹毒如火:将赤豆末和鸡蛋清时常涂于患处。

治肋颊热肿:用赤豆和蜂蜜涂于患处,一夜就能消肿,若再加蓉叶末就更好。

治风疹瘙痒:将赤豆、荆芥穗等量,研成末,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

胞衣不下:用赤豆,男七粒,女十四粒,取东流之水送服。

治怀孕期间来月经,叫做漏胎:有的是由于行房事所致,叫伤胎:用赤豆芽研成末,以温酒送服少许,每日三次,有效即停止服用。

小儿遗尿:用赤豆捣汁服下。

临床报道

治疗扭伤血肿:将赤小豆磨成粉,用凉水调成糊,涂敷受伤部位,厚0.2~1.0 cm,外用纱布包扎,24 h后解除。共治52例,结果均敷1~2次而愈。受伤后速敷者效高,当日涂敷者,血肿范围<5 cm×7 cm者,1次治愈;伤后多日的血肿,2次治愈;拇掌、腕、肘、踝关节扭伤后当日涂敷,2次治愈。

治疗外伤性血肿及疔疮:赤小豆研细末,加鸡蛋白调成糊状,涂满患处,再用棉垫固定,每日1~2次。治疗皮下组织、肌腱等闭合性外伤及疔疮86例,其中疔疮18例,外伤68例,结果临床效果良好。86例中除3例疔疮因并发感染加用抗生素外,其余83例,均在3~6 d内收功。

治顽固性呃逆:取鲜猪苦胆1个,放入赤小豆20粒,挂房檐下阴干后共研细粉,即成胆豆散。用法:每日服2g,分2次用白开水冲服。共治26例,其中首次发病者24例,第二次发病者2例,病程1个月以上者21例。结果:2 d内治愈者22例,其余4例均在4d内治愈。

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赤小豆50 g,带衣花生仁30 g,冰糖20 g。加水适量,隔水炖至豆熟烂,吃渣喝汤,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共治疗50例,痊愈1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治疗妊娠水肿:用赤小豆50 g,熬汤食用,每日2~3次,同时低盐、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共治疗20例,3d以内治愈达12例,5d以内治愈18例。1星期内治愈19例,有效率100%。

治疗急性腮腺炎:用赤小豆70粒,捣碎为细末,以鸡蛋清1个,调和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至肿痛消失后再敷1次。共治疗46例,结果:敷药1次肿痛消失者18例,敷药2次肿痛消失者20例,8例在敷药3次后肿痛消失。随肿痛减轻和消失,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所治46例,均获痊愈,未出现并发症。

治疗肝硬化腹水: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

《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日华子诸家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附注

同属植物赤小豆P. calcaratus Roxb.的种子亦作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的食用建议

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赤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煮熟后会变得非常柔软,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甜味,风味相当强。红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一年生灌木的种子,由于具有医疗效用,所以在远东一带颇受重视,数千年来一直将它加入米饭及汤里食用。由于其甜度,红豆也成为东方甜食中一种常见的材料。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

1.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 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 赤小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赤小豆的选购

1. 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 相思子产于广东,外形特征是半粒红半粒黑,过去曾有误把相思子当作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的,食用时不可混淆。

2. 巧用红豆:用毛巾做一个口袋,将生红豆倒入袋里,再将袋子缝起来即可。睡觉前,将做好的袋子放入微波炉里温两分钟,放到被窝内,温度可以保持约三小时。因为红豆是豆类中含水量最少的,加热以后温度不容易下降,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很经济实惠。除了睡觉时用,也可用于肩膀或关节等地方。

赤小豆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赤小豆。

1. 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适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2.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伤者,忌食百日。

赤小豆的食疗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

主治下水肿,排除痈肿和脓血。消热毒,止腹泻,利小便,除胀满、消渴,催乳汁。可以解除小麦毒。和鲤鱼一起煮来吃,可以治疗脚气水肿。拉痢疾后,气胀不能吃东西,宜将赤豆煮来吃。

赤豆叶可去烦热,止尿频。煮食,可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

赤豆芽主治漏胎和房事伤胎,则用芽为末,温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与赤小豆相克的食物

赤小豆同羊肉同食伤人(《本草省常》)。

拉痢疾后,气胀不能吃东西,宜将赤豆煮来吃,但不能同腌制的鱼一起吃。

鲤鱼与红豆同煮,两者均能利水消肿,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为利水功能太强,正常人应避免同时食用二者,尽量隔几个小时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体质不同而异。

赤小豆的食用建议

赤小豆宜与其他谷类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是科学的食用方法

赤豆常吃使人虚弱,令人枯瘦。

赤小豆药典标准

品名

赤小豆

Chixiaodou

VIGNAE SEMEN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赤小豆

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赤豆

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直径4~6mm。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鉴别

本品横切面:赤小豆 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

赤豆 子叶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不含簇晶。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 第一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红小豆的方剂

用到中药红小豆的中成药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红小豆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红小豆》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