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推拿疗法
腹诊推拿疗法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腹诊法为主要辨证手段,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以腹部为主要作用部位的一种推拿疗法。腹诊推拿疗法是骆俊昌老医师通过努力钻研和反复实践,而发展创用的一种推拿流派。同时骆俊昌老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创用了“治疗八法,,即补法、温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腹诊推拿疗法,因其具有第一医学(预防)、第二医学(治疗)、第三医学(康复)的作用,因而在临床上适应症也非常广泛,包括内科(如感冒、失眠、胃病、腰痛、痹证、厥证、郁证等)、妇科(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儿科(如疳病、惊风、小儿遗尿、消化不良、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五官科(如近视眼、斜视、鼻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牙痛等)、外科(如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各种肌肉及韧带扭挫伤、胸部进伤等)。腹诊推拿方法起源于中国北部地区,系骆俊昌老医师首创,以后传至中国的西南地区,现在中国的内地大部分地区都比较盛行。
腹诊推拿疗法操作方法
腹诊法
腹诊法与其他诊疗方法的区别
(1)祖国医学中的“腹诊法”在临床诊断中亦如一般的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但在腹诊推拿诊断中主要以“腹诊法”为主为先。腹诊亦为“切诊”的一种,但也有部分包括在“望诊”、“问诊”、“闻诊”之内。它在临床上多应用于慢性疾患及部分急性病症的诊断。
(2)腹诊推拿法中的腹诊,和现代医学所施用的腹诊在方法上和目的上有所不同,它不是直接触知腹部内脏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而是借医者熟练而具有腹诊临床经验的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压力去触知患者腹壁肌肉的紧张度,以查知气血、食、水在人体分布的状况,从而提供必要的临证资料。按八纲辨证论治,里、虚、寒证属于阴证;表、实、热证属于阳证。
(3)腹诊推拿疗法之所以较其他治疗方法重视腹部检查,是由于其推拿的主要部位是在腹部,医者首先接触的也是腹,患者经过腹部推拿治疗后,使异常的腹部形态得到改变,从而患者的症状亦就随之改善。
腹诊方法
推拿腹诊在操作上亦如现代医学一般腹部检查方法,即使患者仰卧床上,自然呼吸,全身肌肉松弛,但两下肢伸直,两手置于股部外侧(在必要时也可使患者屈膝或侧卧,使腹部紧张之肌肉松弛,这样可便于触知深部),医者坐于患者之床侧(一般是右侧)。诊法有四诊:
(1)望腹:望腹之外形,是丰隆或下陷(丰隆者为实,下陷者为虚)?观察其胃肠蠕动或腹肌跳动以及皮肤之色泽如何?
(2)闻腹:用听觉来察知腹部的声音,如能加用现代医学听诊法则更好。古台州原文有载:“左、右不容、承满处痛,按之痛益甚,或引于胸腹中,咕咕有声,时吐水汁,吐则痛减,是为癖囊,宜温药,宜减饮食”。
(3)问腹:询问患者平时是否有异样不舒服感觉,比如是否有自觉腹胀?气上冲?心下满闷?腹部悸动?有无胸肋或腹部痞满胀痛症状?这些不适感是活动时还是在静卧时明显?并在进行腹诊时要时时询问患者有无压痛?压痛有无反射感?喜按或拒按等。
(4)切腹:
方法: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密接患者腹壁上,或按压或摩动。对肥胖或腹壁肌肉过于紧张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可用双手重迭按压法,即以左手置于右手背之上用力按压或摩动,借以查知其腹部深处之变异情况,如遇过度紧张患者,可先以手轻轻在腹壁上抚摩数次,待紧张的腹壁肌肉松弛后再行腹壁按压检查。
步骤及检查:首先扪按任脉之上、下部分,次按脐中部分,再扪脐旁之冲脉部分,然后再循序摩动如下:①两季肋下切诊:应以手指沿肋骨下缘徐徐向外或向下抚按,借以得知其抵抗力的强弱,腹壁肌肉有无病态之虚软或紧张?是局部还是全部(紧张者为实,虚软者为虚)?在按压该部位时应询问有无胸部苦闷的感觉。②上腹部切诊:在摩动时注意有无水响声?抚摩腹壁有无紧张感?紧张肌肉所占的面积,局限或是广泛?再进而观察其肌肉紧张部分,是否已超过脐部,甚而抵达小腹?其性质是薄而突出或是深而下沉?有无积聚?其部位、大小、形态如何?③下腹部切诊:应注意其外形是丰隆或下陷?再触知其肌肉是紧张还是弛缓?其紧张是布满小腹,或局限小腹中部?其紧张与脐上部分有无连续?其两侧又如何?上腹至小腹或脐下至耻骨上部之肌肉紧张度是否一致(以探知是否系自上句下连续者)?在深部按压时,更应注意其抵抗、硬块、压痛情况等,用以探求疾病之产生、究属何经?是何样性质?分辨其表里、寒热、虚实等。
正常腹部与变异
(1)正常腹部:腹壁肌肉手感硬软适宜。
(2)正常变异:学习腹诊者应首先详细了解腹部正常的变异情况,熟练后则大致可知正常腹部何处紧张,何处松弛,何种情况应紧张,何种情况应松弛,这样始能不将正常者误认为病态而造成诊断上的错误。正常变异有,久病者由于腹壁脂肪消耗,肌无力而呈于瘪舟状腹;年龄较小者腹壁应柔软,中年者应微硬,老年者应虚软;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腹壁硬而有力,从事脑力劳动者则应较软;女性腹壁一般较男性为软,经产妇腹壁应较未生育妇女为软;体型胖者腹壁应丰满而微软,体瘦者腹壁应较之下陷而微硬。
腹诊对疾病预后的诊断
古人由腹诊来诊断疾病,决定预后,有不少专门记载,如明朝周于藩氏谓:“凡小儿肚腹高起,为心突,为肺胀,肺绝也”。又谓:“肚大青筋、其卧如缚者,为无治。”亦即现代医学中肝硬化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脐突以及腹部脏器肿瘤等症,这都是预后不佳的。如果施用腹诊推拿治疗,症状见改善者为易治,无变化者则难治。另外有云:“疝积疝气等症,着左者易治,着右者难治”。
腹诊推拿治疗八法
补法
(1)补法的意义和作用:补法是用补的手法来补益体质机能的不足,从而消除一切虚弱证候的治疗方法。病人因气不足而导致用推拿的方法来理其不行,补其不足,以振奋机体各部器官组织,使其机能旺盛,达到补虚的目的,从而战胜疾病。此外,在疾病后期,对正气虚弱余邪未尽的情况,用补的手法不仅可以扶正,同时间接地还能收到祛邪的效果。
(2)补法的运用:“缓摩为补”,这说明补的推拿手法用力应较缓,如点肋补气法在操作时不但用力应缓,而且应迎随患者呼吸,对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内脏下垂等症有明显的补气作用。又如大补气法,横摩骶法可以培元补气,补益命门之火。故在肾脏亏损,精气失固而虚的情况下使用,有较好的补腰肾作用。
(3)补法注意点:实证不能用补法,过虚病人用补法不宜过多,以免因为不能耐受而引起虚性腹胀现象。
温法
(1)温法的意义和作用:“寒者温之”,说明因推拿患者肌肤时摩擦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热力渗透,借以扶助阳气祛除阴寒邪气。
(2)温法的运用:这里温法是用以“温中”为主的治法。当寒邪入皇引起腹冷病、腹泻手足冷等症时,采用腹部团摩等法以温中散寒。而对脾肾阳虚之症,则施用掌分腰法、揉臀法、揉大椎阻关法等。此外对真阳不足,寒邪直中三阴,或热病过于清凉,以致邪入三阴,病势急骤者,可用肩胛下重推法以回阳救逆。
(3)温法注意点:用温法能产热,故对寒症在施用温法后,应以棉被覆盖片刻,以免寒邪复入。
和法
(1)和法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和气血、活筋络。就是用轻柔的手法和揉法、摩法来调 整机体表面之间的机能以扶正祛邪,驱邪外出。遇到汗吐下法不宜使用的外感病半表半里部位,可用和法疏肝和胃,从而调和气血,使阴阳相对平衡。
(2)和法的运用:如宽胸法可和解少阳以治外感病半表半里症;用摩季肋下法可疏肝理气;用摩上腹法和按内、外关法,可降逆止呕,健脾和胃。
(3)和法注意点:和法作用量中等,如邪气过盛,又能用攻下法来驱邪外出者,还是宜用攻下法而不用和法。
通法
(1)通法的意义和作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推拿可以按其经络,则郁闭之气可通”,所以通法有它独特的疏通经络的功效。
(2)通法的运用:局部行摩法,“摩其壅聚,则瘀结之肿可散”,按环跳法治下肢麻木;按缺盆法治上肢麻木;引法和摇法牵引肢体,治疗关节失利;腹部团摩法消食滞积热。
(3)通法的注意点:对瘀血病者手法应从轻从缓;对关节失利者,用引摇法时勿用蛮力,应逐渐增加其活动幅度。
消法
(1)消法的意义和作用:消乃消散之意,使用消法可起到“摩而散之,消而化之”的作用。
(2)消法的运用:包括①理气法(摩季肋下法、摩少腹法、扩胸法等)。②升陷法(束带摩法、补气法等)。③降逆法(分肋法、按内外关法、下肢重压法等)。④消食法(摩上腹法等)。⑤利湿法(横摩法,摩侧腹法、,推背法、按天突法、捏合谷法等)。
(3)消法注意点:该法行气作用较强,对孕妇及体虚者慎用;消法用之过多有破气作用,必要时可消补并用,以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气。
汗法
(1)汗法的意义和作用:运用推拿手法,达到开泄腠理,驱出表邪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2)汗法的运用:背部拿提法发汗解表;背部抚摩法疏散风热;按风池,额前分推法,拿肩井法等。
(3)汗法注意点:汗法能耗体液或阳气,使用时应适可而止;久病体虚感冒或产后外感均应配合点肋补气法,以扶正达邪。
吐法
(1)吐法的意义和作用:吐法又称涌吐法。施用推拿手法,使停积在胸脘部分的有形之邪,从口中吐出。
(2)吐法的运用:食指探喉催吐;用双手拇指对置下腕处,由下向上逆推至鸠尾穴,可将胃中积物向上经喉吐出。
(3)吐法注意点:吐法可损伤正气和津液,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用于食滞尽可能采用其他手法治之;中风昏迷或癫痫患者,不宜用吐法。
下法
(1)下法的意义和作用:下法又称泻法,即用推拿的方法,攻逐体内结滞,通泄大便。并有清热之作用。
(2)下法的运用:轻泻用脐部团摩法;重泻用腹部推挤法等;如体虚及津液不足的便秘,应在轻泻法中加用腹部斜摩法、束腹法等。
(3)下法注意点:应用泻法,病变部位必须在里;老年、孕妇及月经期中禁用。
腹诊推拿疗法的常用手法
腹诊推拿疗法的常用手法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捏法、揉法、搓法、摇法、引法、重法等。骆俊昌氏对这些手法的作用谓:“推法可疏泄积滞,宣化壅滞;拿法泻热开窍,增益精神;按法可通气缓痛,行气补血;摩法可安神缓痛,攻滞解郁;捏法可通经活血,开窍醒神;揉法可活血散结,软坚止痛;搓法可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摇法可疏通腠理,滑利关节;引法可通经活络,开利关节;重法可消肿除满,清醒头目。”
推法
(1)直推法:指直推和掌直推。
(2)分推法:指分推、屈指分推和掌分推。
(3)挤推法:用两手拇指自外向内挤按肌肉后,再缓缓向下推动,临床常用于腹、颈、背、大腿及肩部。
(4)刨推法:医生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开,由上向下刨推,或~手向上而另一手向下作一紧一松的推动,临床常用于胸背及四肢。
拿法
(1)固定拿法:以一手拿定患肢或双手握定肢体两端,再逐渐进行牵拉。一临床常用于四肢部。
(2)拿提法: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或用双手分置于其肌肉或肌腱处,用力向上拿提。
(3)拿拨法:用拇指或四指拿定后,再将指端嵌入肌肉和肌腱缝中,向内或外侧拨动,临床常用于肩胛及四肢部。
(4)拿扯法:用拇指、食指分置于肌肉两侧,借其肌肉之弹性,用力向外或向上方拿扯。
按法
(1)点按法:拇指或四指并拢一齐着力,作短时间反复按压。
(2)长按法:用拇指或数指的末节掌侧压于选用部位,着力宜重,作持久的按压。临床上本法多用于穴位处。
(3)合按法:用两手拇指在某一部位的内、外侧一齐着力进行按压。本手法I临床上常用于内外侧相对应的穴位处。
(4)屈指按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屈曲,用其近端指间关节突出部进行按压。
(5)掌按法:用掌心或掌根部按压患处体表。
(6)按揉法:用拇指顶进行较短时间按压,然后再作旋转揉动。
4.摩法直摩法、团摩法、梳摩法、横摩法、斜摩法、合摩法在此不作详述。
(1)束带摩法:用两手四指对置于脊柱两旁,沿两侧肋间隙作束带样的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背腰部。
(2)摩按法:以一手或两手指先进行按压后,再迅速向下作直线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腰背部。
揉法
(1)指揉法:用拇指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2)掌揉法(掌心揉和掌根揉)。
(3)拳揉法:常用于肩背、腰臀部。
1)虚拳揉:握虚拳置于选用的部位,作缓慢而轻柔的旋转揉动。
2)实拳揉:握实拳置于选用的部位,着力作快速的旋转揉动。
(4)攘揉法:常用于颈、肩、腰、臀、大腿等处。
2)大鱼际揉:用手桡侧大鱼际轻轻按压,并左右攘揉。
(5)合揉法:医生用拇、食指或双手掌心置于四肢所选穴位上,或躯干,前、后揉动,常用于四肢与胸背部。
捏法
捏法指合捏法、屈指钳捏法、指切掐法、单手捏法、双手捏法、掐揉法,在此不作详述。
搓法
搓法指搓法、手搓法、掌搓法、鱼际搓法、拳搓法,具体操作从略。
摇法
摇法用双手被动环转摇动关节。包括摇颈、肩、腕、肘、腰、髋、膝、指、趾等法。
引法
颈引法、肩引法、肘引法、腕引法、指趾引法具体操作从略。
(1)腰引法:根据病情需要有以下四种术式:一种手法是使患者侧卧,然后斜搬腰部;第二种手法是使患者直坐,医生推按棘突,旋转引伸腰部;再一种手法是使患者侧卧,医者推按棘突,旋转引伸腰部;再一种手法是使患者侧卧,医者将其下肢向后上或向外搬拉,借以牵引腰部。旋行腰引法时,应使用巧力,并与患者合作,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2)髋引法:此法临床术式有二种:一种是使患者仰卧,并使患者双手尽力抱膝,同时向腹部方向收紧,以协助髋关节的屈伸活动;另一种是使患者仰卧,医者以两手紧握其踝关节,用力向下方牵引髋关节。前者以治疗髋关节损伤为主,后者对髋、腰疾病均有疗效。
(3)膝引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定其膝关节上方,另一手紧拿其踝关节,作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4)踝引法:医者一手固定拿住患足踝部,另一手固定拿其跖骨部分,作屈伸活动。病情较重者,可仅作踝关节垂直的屈伸活动。陈旧性损伤除作踝关节的屈伸外,并可作左右旋转的被动活动。
重法
重法是按压手法中较重的一种手法,可用肘尖、膝或足底部在患者肌肉肥厚处按压,借以补手力之不足。包括重压法、重搓法和重揉法。
腹诊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腹诊推拿疗法其主要作用部位是腹部,医者首先接触到的也是腹部,其它部位或经穴只作为辅助治疗对症施用,如头面部的额面、太阳、百会等穴,胸部的膻中,背脊部的大椎、定喘、风池、风府、命门及背俞穴,四肢部的肩井、曲池、内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腹诊推拿疗法的操作步骤
腹诊推拿疗法,首先是观察腹部,进行腹诊,再结合患者病情表现,根据八纲进行辨证论治,使用或温、或补、或清、或消、或和、或汗、或下、或吐的推拿手法,其主要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腹部,使腹部的异常情况向好的方面转变,临证施法无固定的操作程序和手法,在于医者灵活运用。如以头昏、头痛为主证,兼有食欲减退等证候,可先分推额前、,揉足三里,经治疗头部症状减轻后改用摩上腹、拳揉背部为主,辅以额前分推法以除头部余邪。
腹诊推拿疗法主治病症
内科病症
感冒、贲门痉挛、慢性胃炎、溃疡病、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隐性脊柱裂、神经衰弱、癔病、脑外伤后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心悸怔忡、失眠、胃脘痛、胸胁痛、呕吐、腹胀、腹痛、腹泄、便秘、遗精、阳痿、腰痛等。
外科病症、骨伤科病症
颈部扭伤、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胸部伤筋、腹部肌肉拉伤、肩胛骨附近肌肉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臀肌损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和劳损、腰背筋膜劳损、髂腰韧带劳损、腰骶关节韧带损伤、骶髂关节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肩部软组织扭挫伤、冻结肩、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腱滑脱、岗上肌肌腱炎、肘部软组织扭挫伤、网球肘、尺骨鹰嘴滑囊炎、前臂屈肌总腱损伤、桡侧腕僻肌群轧辄性腱鞘炎、腕部软组织扭挫伤、腕关节劳损、腕关节背侧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髋关节软组织扭挫伤、髋关节滑囊炎、臀部筋膜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内收肌损伤、股后侧肌及肌腱损伤、股四头肌挫伤、股二头肌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髌上滑囊血肿、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囊炎、髌下脂肪垫损伤及劳损、膝胭窝囊肿、腓骨长短肌腱滑脱、腓肠肌损伤与劳损、腓总神经麻痹、踝关节扭伤、踝部腱鞘炎、跖管综合征、足部腱鞘囊肿、足底痛等。
妇科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慢性盆腔炎。
儿科病症
疳积、惊风、积滞、小儿感冒、小儿呕吐、小儿泄泻、小儿夜啼、小儿腹痛、遗尿、初生儿不啼、肌性斜颈、产伤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五官科病症
近视眼、麻痹性斜视、慢性鼻炎、颡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迎风流泪、鼻塞、牙痛等病症。
腹诊推拿疗法注意事项
1.使用腹诊推拿疗法必以腹诊为先,详细了解腹部的正常变异情况。
2.在手法的使用上,初学者应本着“轻、柔、稳”三字进行,做到“求其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稳准熟练”。
3.施用引力时,应用巧力,并与患者合作,以免造成新的损防。具有“相反”的推拿手法尽量避免使用。
4.对年老体弱、小儿及妊妇,禁用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