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

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分型治疗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生地、山药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白芍首乌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加减:血压高加珍珠母腰痛川断桑寄生失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3例,痊愈60例,好转9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9.6%。

常用成方:选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加味

(2)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黄连黄芩甘草各6克,白芍、枣仁各15克,阿胶(烊冲)、百合知母各10克,鸡子黄2枚。

加减:烦躁不安、易惊醒加龙骨牡蛎磁石;健忘多梦加琥珀莲子心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51例,痊愈24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常用成方:选用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加减。

(3)肝气邪结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

处方:柴胡白术、茯苓、赤白芍各12克,当归、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

加减:口苦躁怒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32例,痊愈65例,好转6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常用成方:选用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加减。

(4)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炮附子炮姜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便溏加山药、扁豆偏肾阳虚加熟地、山萸肉、肉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8例,痊愈42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常用成方:选用无比山药丸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肾阴阳俱虚

治法: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

处方: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山药、太子参、女贞子、菟丝子桑椹子各10克,熟地、首乌各18克,知母9克。

加减:失眠心慌明显加舍欢皮、百合;烦躁不安加龙齿、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96例,痊愈116例,好转7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9%。

常用成方:选用二仙汤加减。

本病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肾气、调冲任为主,故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五种治法。

专方治疗

(1)坤宝丸

组成:生地、白芍、女贞子、杭菊、黄芩、炒枣仁、龙齿等。

用法:制成水蜜丸,每次30粒(3克),每日2次,2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30例,痊愈112例,好转2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7%。

(2)更期饮

组成:生地15克,紫石英、制首乌各20克,白蒺藜无花果绿萼梅各6克,仙灵脾、枸杞子、山萸肉、当归、白芍各10克。

加减:肝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脾肾两虚加仙茅、菟丝子、山药、党参、白术;肝气郁结加加柴胡、川楝子;心神不交加枣仁、茯神五味子;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0例,痊愈34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3)定经汤

组成:菟丝子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熟地15芄,山药15克,茯苓10克,荆芥穗6克,柴胡10克。

加减:头晕腰瘥、经量多加女贞子、旱莲子;失眠多梦加枣仁、柏子仁;心烦易怒、舌红加栀子、珍珠母;面部潮红加生地、知母、黄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7例,治愈18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100%。

(4)更年舒糖浆

组成:当归、白芍、菟丝子、黄柏、仙灵脾各80克,生地、熟地、知母各60克,红枣50克,川芎、炙甘草各40克,淮小麦20克。

用法:上药浓煎至500毫升,酌加防腐剂,每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共观察30例,痊愈17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老中医经验

哈荔田医案

崔××,女,46岁,干部。1978年11月3日初诊。2年来月事先期,血压偏高,时感头晕目眩,颈面烘热,胸部闷痛,烦躁易怒,不能自制,咽干口苦,脘痞纳呆,倦怠乏力,便秘溲黄,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经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刻值经期,量多色鲜。舌质淡红略胖,舌苔薄黄少津,脉来沉细而弦。此属肝肾阴虚,木郁化火,脾胃失和。治拟滋阴泻火,平肝和胃

处方:嫩钩藤、白蒺藜各10克,焦栀仁、龙胆草各6克,玄参10克,麦冬9克,天仙藤石菖蒲各9克,厚朴6克,焦叁仙8克,茯苓12克,首乌藤9克,丹参15克,嫩小草6克,磁秣丸3克(吞)。5剂,水煎服。

二诊(11月9日):药后烦躁潮热发作减少,睡眠略有改善,月讯已止,带经6天。仍纳少,食后泛恶,左侧胸胁疼楚。舌渐润,脉同前。再依前法,原方丹参减为9克,去玄参,加清半夏9克,淡竹茹7克,片姜黄8克。4剂,水煎服(每连服2剂停1天)。

叁诊(11月30日):烦躁、潮热已多日未作,睡眠向和,纳食渐增。昨日经潮,头晕目眩,肢面浮肿,腹部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拟养血调经

处方:当归、鸡血藤各12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3克,香附9克,乌药6克,清半夏10克,砂仁1.5克,甘草6克,夜交藤12克,女贞子9克,秣灯心1.5克。4剂,水煎

四诊(12月3日):月经已止,头晕已除,烦躁潮热未发,惟肿势未消。拟补益肝肾,健脾渗湿为法。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茯苓、炒白术、冬葵子、清半夏9克,陈皮6克,厚朴花9克,汉防己9克,神曲9克,刘寄奴9克。7剂,隔日1剂,水煎服。

上方出人共服20余剂,浮肿尽消,诸症悉减,予二至丸2瓶,嘱每日睡前服20粒。

按:本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时发潮热,便秘溲黄,乃因肝肾阴虚,肝火上炎肝阳亢盛,故以玄参、麦冬、胆草、栀子、钩藤、蒺藜、磁秣丸等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为主。肝肾阴虚,肝失涵养则疏泄无杈,横逆犯胃,故见脘痞、纳呆、食后泛恶,因予清半夏、竹茹、厚朴、焦叁仙等理气宽中和胃降逆阴血不能上奉,则心脉失养,行血无力,络通不畅,故见胸前区闷痛,寐少梦多,因予夜交藤安神益智

,茯苓交通心肾,天仙藤、石菖蒲、片姜黄舒脉通络定痛,凡此皆属“急则治标”的对症疗法。四诊则益肝肾,健脾胃,且拟二至丸缓调继治,以为缓治其本,巩固疗效。

用药规律

从52篇临床报道中,筛选出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疗效的处方36首,其用药情况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800~1000

15~20

500~600

10~15

201~400

5~10

100~200

3~5

从上表可知,治疗本病专方中用药频率最高的是疏肝调经的白芍、当归、生地、柴胡,补肾壮阳的仙灵脾、仙茅和健脾益气的白术、茯苓、甘草;其次是滋阴降火药,养心安神药和平肝潜阳药等等,这一用药规律与本病的主要病机肾虚、肝胆冲任失调基本相符。

其他疗法

(1)针灸

体针

取穴主穴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合谷、足叁里。配穴曲骨印堂

操作:每次取2~3穴,按常规消毒,按先后顺序施针,只针不灸,用泻法,留针26~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患者3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耳穴压丸

取穴:主穴:神门子宫、卵巢、小肠内分泌、叁焦、心、肝。配穴:缘中、枕。

操作:按常规耳部消毒。主穴每次取4~5穴,酌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贴压于一侧耳穴,并嘱患者每天用手按压贴穴3~5次。每周换贴1次,两耳交替,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痊愈10例,好转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单方验方

①附菊决明子汤

组成:熟附子6克,杭菊9克,决明子15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

②妇更饮

组成:生地、紫草、桑寄生、钩藤(后下)、生麦芽各15克,仙灵脾、当归、香附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5例,痊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

一叶萩

组成:一叶萩(每片含一叶萩碱4毫克)。

用法:每日3次,每次2片。

疗效:观察40例,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3)气功

功法:晨功(坐式)。清晨醒来时,端坐于床上,两足盘屈,两脚底相对中间隔一拳之距,两手交叉胸前,分别以双手抚按双乳,两目微开视鼻端,调息入静,意守丹田(脐下叁寸),舌舐上腭叩齿叁十六通,令华池之水(口水),充满口中,以意念送华池之水循冲任二脉之途入下丹田,片刻以意领气,导丹田之气循带脉经络绕行1周、贯气人血海胞中),复出会阴,稍顿,导气绕肛穿至骶,循背上行,沿督脉经络过颈上巅,于百会穴稍顿。此时复以意领气从巅入口,化为阴津(华池之水),如此为1周,行14周。功毕,以手抚摩双乳4分钟,接着以左手抚丹田(小腹),右手抚腰,分别向横向相反方向揉摩的次,换手再摩50次,之后右手食指揉按右足涌泉穴,左手食指揉按左脚涌泉穴各80圈。至此收功、起床。本功法简便易行,无任何副作用,且有一定疗效。

(4)食疗

①首乌大米

组成:首乌10~30克(布包),大米(或小米)100克。

用法:放砂锅内共煮粥,每天1剂,早晚餐服用。

核桃芡实莲子粥

组成:核桃仁20克,芡实18克,莲子18克,粳米60克。

用法:煮粥常食。

其他措施

本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解释症状发生的原因,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保持正常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清淡。

坚持体育锻炼,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概  述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简称妇更征症,系由于生理性衰老,在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以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所出现的亠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种常见的难治病。其发病率为10%~15%。临床以烘热、多汗、急躁、月经紊乱等为主症,严重时可影响生活及工作。西医对此无特殊疗法,多采用激素及镇静剂治疗,疗效不佳,且有一定副反应

本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在历代医籍中虽未有专题论述,但根据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根本原因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损精血不足,阴阳失调所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里虽未直接提到本病,但指出妇女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已是肾气渐衰,而有任冲二脉失调的病理。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较早的临床报道见于60年代,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70年代有些医院建立了专科门诊;80年代建立了专门病房,并研制治疗本病的新药,其中“更年安”,治疗阴虚阳亢型总有效率达98.2%。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中药对本病疗效确切,不仅可以改善自觉症状,而且能提高卵巢功能,使性激素给药间歇时间延长和减轻激素的副反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仙灵脾具有雄性激素维生素E作用紫草具有抗垂体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中医治疗的机制。其临床疗效,据不完全统计,仅近5年的资料,共观察了1151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中医中药治疗后,治愈443例,好转648例,总有效率为94.79%。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肾阴亏 素体阴虚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 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 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肾阳衰 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辨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

1.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 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邪结 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 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 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