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病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治疗鼻衄病的穴位

中医·鼻衄病

鼻衄病(epistaxis)为病证名。是指以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证。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鼻衄病又称衄血鼻出血鼻沥血。若出血不止则称鼻洪。《内经》对此有丰富的论述。《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但“鼻衄病”之证名,则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六。鼻衄病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

针刺和艾灸治疗鼻衄病有一定效果,但应注意病因治疗。由血液病引起者,禁用针刺和刺血法。中老年人反复鼻衄病者,应注意排除鼻咽部肿瘤

鼻衄病的病因病机

多由肺热胃火肝阳上亢虚火上炎等,致血热妄行而发为鼻衄病。现代医学认为可由全身疾病如高热高血压、血液病等引起,也可由局部因素如鼻内炎症肿瘤外伤等造成。《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病。”

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煿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

鼻衄病的症状

临床上,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病鼻干,咳呛少痰、口干多伴发热

胃火鼻衄病常兼口渴引饮、烦躁口臭便结等;

虚火鼻衄病则时作时止,伴口干少津、潮热盗汗头晕失眠等。

此证可见于鼻病、高烧病证、血液病、风湿、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多种传染病

鼻衄病的辨证治疗

热邪犯肺

鼻衄病·热邪犯肺证(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heat pathogen invading lung)是指热邪犯肺,迫血妄行,以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身热咳嗽痰少,舌红,苔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鼻衄病证候。症见鼻衄病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 症状

鼻衄病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有鼻塞、口鼻干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证候分析

鼻为肺窍,肺内积热,耗伤肺阴,血热妄行,上循清窍,热邪灼伤鼻窍脉络,则鼻燥衄血。血热,则血色鲜红。邪热在表,故出血不多。若风热上受,表卫受遏,则身热咽痛肺气上通于鼻,肺热盛,则口鼻干燥、咳嗽。热邪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痰少。口干,舌红,脉数为热盛阴伤之象。 治法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

桑菊饮加减。方中以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轻透,宣散风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苇根清热生津。可加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凉血止血。肺热盛而无表证者,去薄荷、桔梗,加黄芩栀子清泄肺热。阴伤较甚,口、鼻、咽干燥显著者,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针灸治疗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少商迎香风池合谷孔最

随证配穴咽喉痛、咳嗽、发热者,加尺泽天府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商、迎香点刺出血。

方义:手太阴手阳明表里,取迎香、合谷、少商清泻肺热。风池疏风清热。孔最为手太阴经郄穴,善治鼻衄病。

胃热炽盛/胃火炽盛证

鼻衄病·胃火炽盛证(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是指胃热炽盛,迫血妄行,以鼻衄病,或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鼻衄病证候。宜清解胃热,用玉女煎加减。 症状

鼻衄病,或兼齿衄,血量多,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牙宣,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

足阳明胃之经脉上交鼻頞,齿龈阳明经脉所过之处,胃火内燔,循经犯鼻,热迫血行,故致鼻衄病、齿衄,血色鲜红。胃火消灼胃津,故致鼻干,口渴引饮,便秘,苔黄。胃热忧心则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均为胃热炽盛之征。 治法

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玉女煎加减,方中用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养阴清热;牛膝引血下行。可加茅根、大蓟小蓟藕节之类凉血止血。热势甚者,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加生大黄通腑泻热。阴伤较甚,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针灸治疗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内庭二间巨髎上星天枢

随证配穴:衄血不止者,加大椎囟会。因急躁恼怒诱发者,加内关膻中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上星、巨髎点刺出血。

方义:二间、内庭分别为手足阳明经的荥穴,功善泻热。胃经的巨髎主治鼻衄病。阳热亢盛,迫血妄行,故取督脉上星以泻上亢之热邪。天枢穴属胃经,又为大肠募穴,泻之通腑去实。

肝火上炎

鼻衄病·肝火上炎证(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flaring up liver fire)是指肝火上炎,迫血妄行,以鼻衄病,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鼻衄病证候。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症状

鼻衄病,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证候分析

气郁化火,火热迫血上溢清窍,故致鼻衄病,肝火上炎,故致头痛、目眩、耳鸣、口苦、烦躁。肝开窍于目,肝火上乘,故两目红赤。舌红,脉弦数为肝经实火之象。 治法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以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甘草滋阴养血,泻中有补,清中有养。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若阴液亏耗,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可去车前、泽泻、当归。酌加玄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

气血亏虚

鼻衄病·气血两虚证(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是指气血亏虚,气不摄血,以鼻衄病,或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淡,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鼻衄病证候。 症状

鼻衄病,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㿠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故致鼻衄病,甚或齿衄,肌衄。气血亏虚,失于温煦濡养,脑海失养则头晕耳鸣。心失所养则心悸。四肢百骸失养则神疲乏力。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㿠白。气血不足,血脉不充,故致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本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可加仙鹤草阿胶茜草等加强其止血作用。

对以上各种证候的鼻衄病,除内服汤药治疗外,鼻衄病当时,应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1)局部用云南白药止血;(2)用棉花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3)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0克,共研极细末)塞鼻等。

阴虚火旺

鼻衄病·阴虚火旺证(epistaxis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又称虚火鼻衄病,是指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以鼻衄病,骨蒸潮热,口燥咽干,烦躁失眠,盗汗,颧红,便秘尿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鼻衄病证候。宜滋养肺肾,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症状

鼻衄病量少或时作时止,口干咽燥,头晕眼花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耳鸣,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

虚火上炎,伤及鼻窍血络,故衄血量少,或时作时休。阴虚少津,故口干咽燥。虚火上扰清窍,故见头晕眼花及耳鸣。水不济火,心肾不交,故失眠多梦及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

滋阴降火,止血。 针灸治疗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太冲三阴交素髎通天

随证配穴:梦魇夜惊者,加隐白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足少阴原穴太溪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以滋补肾阴而降肝火。通天、素髎主治鼻衄病。太冲清泻虚火。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而鼻衄病者,症见六脉浮大无力,两尺尤弱。宜引火归元,潜镇浮阳,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鼻衄病的其他疗法

对症治疗

因外伤所致的鼻衄病,宜用棉片蘸药塞鼻止血。

因热性疾病或鼻部癌症等所致者,当先治其主要疾病。凡鼻衄病皆可用棉片蘸药入鼻内止血,亦可用蒲黄、血竭等为末,置入鼻内止血。

鼻衄病,食少体倦,面赤,神情恍惚者,宜茜草丸伏龙肝汤施治;鼻衄病量多者,宜茅花汤

外治法

外治可用十散塞鼻,山栀炭吹鼻,白矾末吹鼻等法,又可用温水浸足法。

冷敷法

以水袋或冷湿毛巾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压迫法

用手指按压患者的上星、囟会,或紧捏鼻翼,或用鼻腔填塞法

针灸治疗

注意:本病证应注重病因治疗。出血时可湿冷敷额部,或用手捏紧鼻孔处。出血不止者,可采用鼻腔填塞等法。由血液病引起者,禁用针刺和刺血法。

取迎香、合谷、风府、上星等穴为主。肺热者加少商;胃热者加内庭;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阴虚火旺者加照海。艾灸涌泉、隐白。

耳针

内鼻、肺、上屏尖、额等穴,中等刺激

取内鼻、肺、胃、肾上腺、额、肝、肾。每次选2~3穴,捻转1~2min。每日1次。

医案

执中母氏忽患鼻衄病,急取药服,凡平昔与人服有效者皆不效。因阅《集效方》,云口鼻出血不止,名脑衄,灸上星50壮。尚疑头上不宜多灸,止灸7壮而止。次日复作,再灸14壮而愈。有人鼻常出脓血,予教灸囟会亦愈,则知囟会、上星皆治鼻衄病云。(针灸资生经

张××,男,34岁。因打喷嚏致鼻腔出血不止,当时自行压迫止血无效。即送往医院急诊,经五官检查未见异常。遂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仍无效,如将鼻孔阻塞则血从口出。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又注射肾上腺素维生素K也未见有效果。经采用艾卷温和灸法,灸风府30min后,出血逐渐停止,1次即愈。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针灸医学验集

西医·鼻衄病

鼻衄病又称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鼻衄病(epistaxis)颇为常见,一般可分为两类,由鼻局部原因所致的鼻衄病和作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之症状性鼻衄病。尤以症状性鼻衄病更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前者的2倍。

局部因素引起的鼻衄病大多为单侧性,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部富于毛细血管前动脉的部位(Kisselbach区)。此处组织弹性较低、遭受刺激时(如挖鼻、干燥粉尘等),粘膜血管容易破裂,导致出血。鼻粘膜溃疡鼻息肉鼻腔恶性肿瘤更是引起出血的原因。

症状性鼻衄病可见于血管和肾疾病(如血管壁损害、尿毒症等)。出血素质和某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白喉伤寒等)。遗传性出血性末梢血管扩张症(Osler病)患者的血管壁先天性薄弱,稍有扩张则可破裂出血。

鼻衄病的出血部位大多数和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 区),其原因如下:①鼻中隔前下部有鼻腭动脉、筛前动脉、上唇动脉鼻中隔支及腭大动脉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网状血管丛(图1-11)。②鼻中隔前下部粘膜甚薄,血管极易损伤,且由于这些血管与软骨关系紧密,破裂后不易收缩。③鼻中隔前下部极易因挖鼻而损伤,而且容易遭受空气刺激,使粘膜干燥、结痂,干痂脱落时易发生出血。若鼻中隔有偏曲或距状突,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鼻咽静脉丛(Woodrff’s plexus)为鼻后部出血的较常见部位。

病因病理病机

鼻衄病的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

局部原因

外伤

鼻及鼻窦外伤或手术、颅前窝及颅中窝底骨折。如鼻外伤筛窦骨折可引起筛前动脉破裂;颅底骨折可损伤颈内动脉虹吸部,在颅底发生假性动脉瘤,进而侵蚀蝶窦外侧壁进入蝶窦,可导致严重的鼻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剧烈咳嗽或喷嚏、擤鼻、挖鼻、经鼻腔插管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气压性损伤

鼻腔和鼻窦内气压突然变化,可致窦内粘膜血管扩张或破裂出血。 鼻中隔偏曲

多发生在嵴或距状突附近或偏曲的凸面,因该处粘膜较薄,易受气流影响,故粘膜干燥、糜烂、破裂出血。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病症状。 炎症

①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出血的原因。

②特异性感染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肿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鼻窦血管瘤等,可致长期间断性鼻出血。鼻腔或鼻窦的恶性肿瘤早期常鼻出血症状,出血量一般不多,但可反复发生。晚期破坏大血管者,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其他

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全身原因

血液疾病

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友病、大量应用抗凝血药物、纤维蛋白形成受阻、异常蛋白血症和胶原性疾病等。 急性传染病

如流感、鼻白喉、麻疹、疟疾猩红热、伤寒及传染性肝炎等,多因高热,鼻粘膜严重充血、干燥,以致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段。 心血管疾病

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其他如用力过猛、情绪剧烈波动、气压急剧改变(如高空飞行、登高山及潜水等),均可因一时性动脉压升高而发生鼻衄病。出血前可有预兆,如头昏、头痛、鼻内血液冲击感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支气管肺炎等。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

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功能引起鼻衄病。长期服用水杨酸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内分泌失调

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其他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临床表现

鼻出血属于急症,应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出血部位,判明出血原因,以便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有些病因不明者,需在止血之后,再探查其原因。在询问病史时应迅速问清哪一侧先出血、出血时的情况、过去发生过鼻出血否、此次出血有无自觉病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区最为多见,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腔后部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吐出。一般说来,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

鼻出血多发生于单侧,如发现两鼻孔皆有血液,常为一侧鼻腔的血液向后流,由后鼻孔反流到对侧。出血不剧者,可用1~2%麻黄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后,从先出血的一侧鼻寻找出血点,必须仔细检查,尤其是对鼻中隔前下部位,注意粘膜表面有无充血、静脉曲张、糜烂溃疡等。有的通过前鼻镜检查不能发现出血部位,如出血不剧,可行后鼻镜或光导纤维鼻咽镜检查。鼻窦内出血,血液常自鼻道或嗅裂流出。除了寻找出血点外,并作必要的全身检查(测量血压血常规检查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测定、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等)。有时尚须与有关科室共同会诊,寻找病因。

若出血较剧,不允许从容地进行检查,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迅速判断是否有出血性休克,同时要注意:

1.休克时,鼻衄病可因血压下降而自行停止,不可误认为已经止血。

2.高血压鼻衄人,可能因出血过多,血压下降,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前期症状如脉搏快而细弱、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胸闷等。

3.要重视病人所诉出血量,不能片面依赖实验室检查。因在急性大出血后,其血红蛋白测定在短时间内仍可保持正常。

有时大量血液被咽下,不可误认为出血量不多,以后可呕出多量咖啡色胃内容物。

治疗鼻衄病的方剂

治疗鼻衄病的中成药

鼻衄病相关药物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鼻衄病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鼻衄病》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