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茶
目录
药茶的起源与发展
药茶同气功、针灸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药茶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并屡经验证,行之有效。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药茶,既可以作为人们工余、饭后的饮料,又可以防病治病,缓衰抗老,延年益寿。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并经久不衰。据初步考证,历代医籍所记载的药茶方,至少有二百多方。有单味的,也有复方;有用于治疗疾病的,又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品种繁多,的确称得上祖国医学一萃。
茶,长期以来,被视为多种功能的中药。在茶叶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为药用。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例如:《神农本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茶的功用,就有明确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在品尝百种草药时,当尝到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树下,而茶树叶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苏醒得救。这虽说是传说故事,但却记载了茶叶有解毒功能这一事实。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有“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梁代名医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盛唐时期,在朝廷命苏敬等编写的《唐本草》中云:“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也记有“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台秘要》第三十一卷中有“代茶新饮方”一节,详细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和主治疾病,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药王孙思邈编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食治节中称茶“令人有力,悦志”并记有茶药方十余方。孟洗《食疗本草》中也有用药茶治“腰痛难转”、“热毒下痢”的记载。
药茶的运用,到了宋朝,已有相当的发展。不少劳动人民和医家,采用药茶防病治病,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药茶方。在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作了广收博采。记有不少药茶方。如葱豉茶、薄荷茶、石豪茶、腊茶、合腊茶、硫磺茶等,都在以上两本书中有配方、用法、主治等方面的记载,并广泛用于实践之中。许多药茶方,不仅在群众中饮用,在宫廷王室里也颇受青睐。元朝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主管宫廷贵族的饮食烹调,根据多年经验,写成《饮膳正要》,其中就有不少药茶方,并指出:“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著名老年学家邹铉在宋朝陈直《养老奉亲书》基础上,广收博采,著述了《寿亲养老新书》,其中收载防治老年病的药茶方,如槐茶方、苍耳茶方等,并有试茶、香茶、柏汤茶、干荔枝茶的制作记载。吴端《日用本草》、王好古《汤液本草》中,均有药茶功效的记载。
明朝以后,药茶方运用更加广泛。在《《普济方》中的药茶一篇中,收载了药茶方8个,并详细介绍有适应症和饮用方法。《韩氏医通》中首次记载了缓衰抗老的八仙茶” 方。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个、如茅根茶、萱草根茶等,并对药茶的功效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促进了后世对药茶的研究。
清代,载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张璐的《本经逢原》、陆廷灿的《续茶经》、刘源长的《茶史》二卷、汪昂的《本草备要》,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书均有药茶方的记载。其中沈金鳌《沈氏尊生书》记载的瘟病学家叶天士药茶方,后来改制成“天中茶”的药茶,十分有名,至今还运用于临床,受到医家推荐。黄伯雄的《食鉴本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少药茶方,为研究和整理药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宫十分重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药茶方,如清宫仙药茶,由乌龙茶、六安茶、泽泻等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其降脂、化浊、补益肝肾,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十分明显。《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的清热茶方中,就有清热理气茶、清热化湿茶、清热养阴茶、清热止咳茶等。这些茶方,都是中医宝贵的文献资料。
近代,药茶方在群众中已广泛流行,特别是建国以来,更受重视。1963年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附录有药茶的一般制法和要求,为药茶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等,收录了不少有效的药茶方。临床上,除茶叶外,还制成了不少成品药茶,如建曲茶、午时茶、甘露茶、感冒茶、减肥茶、天中茶、乌龙茶等。乌龙茶已打入国际市场。许多著名老中医用药茶方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耿鉴庭《瀚海颐生十二茶》已在群众中广为采用。中药学家叶橘泉用决明子茶健身延年的经验得传播。周潜川《气功药饵疗法与 救治偏差手术》一书收列了多种药茶处方。近年来,不少专家出版了不少著作,收纳大量有效茶方,如丹参茶、山楂茶、荷叶茶、玉米须茶、三宝茶、葛根茶等,颇受群众欢迎。
综观我国古代,记载药茶的书十分丰富。其中有《本草纲目》之类的本草类书27种,有医方类,如《枕中方》、《千金方》等7种,有《采茶录》、《茶谱》等茶书类四种,有《博物志》、《述异记》等经史类7种。多达61种古书中记载着茶叶的药用价值和药用配方。涉及治疗疾病的方剂多达219方,仅治去痰的便有药茶19方。
在国外,药茶方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苏联药典第八版中即记有茶方通则,并有“泻下茶”、“止咳茶”两种法定处方。近年来,青草茶在欧州盛行。日本津村顺天堂试制“袋泡茶”,用于保健,并取得了专利权。香港太平洋有限公司根据中医古方,采用电脑配制药茶成品,有桑菊感冒茶、参和茶、八珍茶等,深受欢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袋泡茶、香料茶、速溶茶、冰茶、混合饮料茶、中药茶等。充分发挥着药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茶与人类健康紧紧相连,目前,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把“茶—21世纪的健康饮料”列为90年代的重大研究课题,并由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进行研究。
茶的保健与药效作用
茶的保健与药效作用,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论述,但只是临床治疗的经验总结。例如,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虽说指出了茶叶的药用价值,但是,为什么茶叶能养身,能治病,却没有多少理论依据。著名诗人苏轼甚至提出:“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他主张生了病,不需要服药,只要喝茶就行了。这显然也是片面的看法,而且没有多大说服力。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茶叶的保健作用和药效作用呢?
近年来,许多现代医学研究人员,对茶叶的保健、药疗作用,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尤其是国内茶业专家们的研究,证实了茶叶的保健作用和医疗作用是由于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决定的。在茶叶的主要成分中,有一类是正常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另一类虽说不是正常生理所需要的成分,但在某些病里情况下,对恢复人体健康有益,人们称之为药效成分。
这些药效成分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生物碱类。茶叶中含有的生物碱为嘌呤类生物碱,它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腺碱、黄嘌呤、6—氨基嘌 主要起药理作用的是咖啡碱,其次是茶碱。它们的主要药理作用有:①兴奋作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振奋精神,增进思维。因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兴奋脊髓则可增加肌力,有利于消除疲劳。②利尿作用。此作用是由咖啡碱和茶碱协作完成的。咖啡碱一方面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另一方面刺激膀胱也有利尿作用。茶碱则是通过扩张肾微血管和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而起利尿作用的。因此,饮茶对由于呕吐、腹泻等造成水盐代谢平衡失调或在心源性水肿、经前期综合症的处理中,均可收到一定的效果。③松弛平滑肌作用。这一作用,绿茶最强,青茶次之,红茶最弱。④降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苏联研究人员证实,饮茶可以改变动脉硬化患者的状况。总之,茶叶中的咖啡碱等成分,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振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
2.茶多酚类。特别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是一种活性物质,有增强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同时还能与茶叶中的维生素P结合,具有增强血管渗透的作用,所以能降低血压和防止血管硬化。甚至在血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只要每月内眼100—2 毫克茶多酚,便可以使微细血管的抵抗能力自动恢复。有人将茶多酚配合抗坏血酸给小鼠进行皮下注射,结果发现,降低了甲醛和粘朊酶引起的炎症。有学者发现茶多酚可以保护维生素C的氧化。目前,茶提取液已作为食物防氧化剂,其作用是增加肝、脾、肾脏和肠道、脑部、血液等组织中维生素C的积累,降低维生素C的分解代谢和尿中排泄率。我国的研究还证明:不同品种,不同制作方法所取的茶的提取液,对各种痢疾杆菌均有抑制和杀菌作用。而且茶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剂白头翁汤和三黄汤为好。现已发现,绿茶冲泡液对伤寒、痢疾、副伤寒、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霍乱菌等均有抑菌作用,还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也有杀灭作用。茶多酚之所以能抗菌,主要是它有凝结蛋白质的收敛作用,能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致细菌死亡。外国学者认为,茶多酚的防辐射效应是与维生素C协同作用的结果,因为维生素C本身就具有抗癌作用。另外,茶多酚还具有促进叶酸的生物合成作用,使甲状腺毒症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恢复正常。
3. 脂多糖。脂多糖是脂和多糖结合在一起的大分子复合物,是组成茶叶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将适量的植物脂多糖注入动物或人体,短时间内可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茶叶脂多糖,还有防辐射损伤的作用,同时也有改善造血功能、保护血象的效果。
4.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绿茶中含有16~24种氨基酸,包括胱氨酸、系氨酸、茶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其中茶氨酸为茶叶所特有,占茶叶氨基酸的一半。人体必须的基本氨基酸,茶中几乎都有。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少,但能溶于水的不到2%。只有加入牛乳,使牛乳与茶多酚形成酪朊复合物,便可降低茶的收敛性。
5.维生素与矿物质类。这是茶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B、C 、K 、H、F和肌醇茶叶中的维生素主要有A、E、K等。茶叶中的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水溶性的,如维生素C、P、B等,可以从饮茶中得到。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茶汤,如A、D、E、K等,尤其是含量很高的维生素A,只有把茶叶吃掉,才可能得到。茶叶中含有大量矿物质。但各地茶叶和各类茶叶,含量不等,差别较大。一般为4~7%,其中50%~60%可以溶解于热水,能够被吸收利用。人体所需要的元素,在茶叶中绝大部分都含有,所以,饮茶是获得这些元素的很好来源,一般每天饮5~6杯茶,某些有用的矿物质至少可以满足5~7%,多则可以满足50%。另外,茶叶中含有较多的氟,在饮水低氟地区,饮茶对保护牙齿有很大好处。苏联学者认为:虽然茶中铁、铜含量不高,但由于两种成分有生血和促进红血球形成的功能,因此,在治疗贫血方面,茶有一定作用。茶叶含钠较低,对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喝茶是很有益的。
6. 糖类和脂类物质。茶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约30%左右,但是,能够溶解于水的不过4~5%。但是,饮茶可以帮,糖,按每口饮茶6杯算,所供热量大约为每日进食能量的7~10%脂类在茶叶中含量约2~3%,其中主要是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这些脂类对人体有益,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只是很少溶解于水,要想得到这些物质,只有把茶叶直接做成食品食用。我国古人就有吃掉茶叶的习惯。《清稗类钞》中就有记载:“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壶斟之,以奉客为不敬。客去启茶碗之盖,中无所有盖茶叶已入腹矣。”
7. 芳香化合物类。茶叶中含有茉莉花素、紫罗兰酮等芳香物质,这些发性物质占茶叶干重的0.6%。饭后用茶水漱口,既去油腻,可以坚齿,防治口臭。
由子茶叶药效成分多,所以,喝茶除了滋养身体之外,还能促进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外茶叶动态》刊载,认为茶叶不仅 可以提神兴奋,粗尿解渴,而且可以降低血压, 杀菌消炎、解除辐射伤害,防止牙蛀,保护内脏器官,杀菌解毒,防治冠心病。茶叶中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防衰老和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有防止胰腺退化、防铅汞等重金属的毒害的作用。缺硒等于在体内失去一道坚强的防线。茶叶的保健作用是治本,提倡饮茶,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药茶的特点及其应用
药茶防病治病,为什么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呢?这与药茶独具的特点有关。药茶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完全、加减灵活、适应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量大,煎服烦杂、携带和使用不方便、浪费药材等缺点。
首先是药茶能充分利用与发挥药物的作用。药茶大多为单方,这样有利于发挥药物效能,同时,药茶能使芳香气味、含挥发性油多的药物,如陈皮、玫瑰花等,保持有效成分,避免久煎而失效。加上碎茶与溶媒接触面大,茶药中有效成分浸出量也就大,而且可以多次加水饮用至味淡为止,药汁自然能全部浸出。
其次药茶方的原料,取材简易、使用方便,易于接受。有不少药茶材料来自家庭生活中和可以自采、自种、自收、自备,如茶叶、生姜、葱、荷叶、竹叶、白茅根、月季花、玉米须等,有些成品药茶,如神曲茶、午时茶等,都可在药铺买到。这些药茶方,或泡或冲,即可饮用。稍懂一点卫生知识,就可自行掌握使用。如感冒风寒,用生姜、苏叶、红糖泡茶饮,顿时可以发汗驱寒。药茶一般既可治病,又可以经常饮用,一举两得。对于慢性病,尤其便于长期用药;对于老人、小儿患者,还可解决服药的困难。另一方面,茶方用药,味少量少,携带方便,尤其是袋泡茶、块茶,更为优越。治病还可避免煎汤的麻烦。所以,易于普及。
第三,药茶可以减少服药精神负担,避免损伤胃气。尤其是慢性病人,长期煎服中药,顿服量大,增加胃肠负担,易生反胃,脘腹不适。而饮用药茶,作用温和徐缓,药汁吸收完全,无损胃气,有利于慢性病的保养和治疗。另外,药茶还可根据病情,随季节变更,灵活选用,进行辩证论治。
最后是使用药茶,药用量小,品种多自备,所以,节省药材,节药国家医药费开支,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因为药茶有以上这些特点,优点,所以,药茶适用范围极广,在养生延年,卫生防疫、治疗疾病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用于养生延年、老年保健。在缓衰抗老方面,古人早已运用茶药方。《韩氏医通》中,就记载有缓衰抗老作用的“八仙茶”。近代根据药理研究成果,制作出了人参茶、首乌茶、山楂核桃茶、还童茶、龙眼茶、沙苑子茶、二子延年茶等,这些药茶方大都是滋养强壮药,有补益肝肾、气血、协调阴阳、保精养神益智的作用。在防治老年疾病方面,药茶方使用也很广泛。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茶疗方,就有五十多则。还有决明子茶、柏子仁茶治疗老年性便秘,萱草根茶治老年性癃便,柿叶茶治老年糖尿病等,都很有效果。
二是应用药茶防病治病。唐朝陈藏器《本草遗》:“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相传,随文帝得了病、百药无效,后来竟喝茶喝好了。这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对预防和治疗人体多种疾病有作用。在民间,我国人民习惯于用热茶解暑。在防病方面,药茶效果也十分显著,如用紫草根煎茶预防麻疹,其保护率达90.3%。板蓝根茶可以预防流感、流脑、乙脑等,其他如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等,都有预防的茶方。特别是预防中暑,药茶方更多。药茶是治疗慢性病的好方法。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情不重,长期挂号看病,吃药打针,经济负担重,吃药副作用大。而药茶药味少,便于长期使用,作用持久缓和,无焦脾胃之弊。因此,以药茶为主,辅以食疗方法,坚持长期饮用,慢慢调理,效果好。
另外,药茶还可以作为常见病的简易疗法,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如感冒,属风寒的用葱鼓茶、芫荽茶;属风热的用桑菊茶、薄荷茶等。取用方便,可自行配制和运用。在治疗某些急性病时,配合饮用药茶,疗效更为理想。近代用大青叶茶、板蓝根茶配合治疗乙脑、流脑,用土牛膝茶配合治疗重症白喉,用消黄茶、菌陈茶治疗急性肝炎等,都是公认的有效茶药方。不仅如此,药茶还广泛用于防治内、外、妇、儿各科急病。
药茶的泡、煎、服法
药茶的泡法不当,将使药效的发挥受到影响。药茶的泡法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病效果。泡药茶,首先选取恰当的茶具。陶器茶具以紫砂陶器最好,用紫砂茶壶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茶味,便于洗涤,传热缓慢,不会炙手,可在炉上炖茶,不易爆裂。缺点是陶器多为褐色,较难欣尝茶叶的汤色。瓷器茶具以白为贵,冲泡出来的茶汤,香高、汤清、味醇,别有风味。玻璃茶具冲泡的茶汤叶底一目了然,从中可以鉴别茶叶优劣,但不透气,不保温,茶香也易消失;搪瓷茶具泡茶不能真正品尝到茶叶的色、香、味,同时糖瓷茶具烫手, 放在玻璃上易使玻璃受热不均匀而爆裂;保温杯泡茶最差,会把茶叶闷熟,使色泽变黄,茶香大为逊色,茶汤带熟味。水质跟泡茶的质量也有密切关系:山泉水、山涧溪水的水质最好,没有污染的江河水也较好,自来水静置一夜以后,也可以用来泡茶。泡茶的水温,以沸滚起泡为度,这时的水质嫩,茶叶中的水浸出物能充分溶解,如煮沸过久,泡茶会影响茶的色、香、味,而未沸开的水泡茶,茶中有效成分不能浸出。煮沸后用来泡茶的开水,不可太凉,也不可过烫,烫则易熟,破坏了茶中的有效成分。一般说来,水温在70~80℃时,泡茶最为理想。即将沸滚的水停一下,在70℃左右时再冲泡。而红茶,乌龙茶或普洱茶,要用沸的开水冲泡,才能把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冲泡茶的时间,以茶叶老嫩和茶量多少而定,一般3~5分钟即可。冲泡第一道可以随泡随饮,第二道泡1~2分钟后再饮用,第三道再适当延长,可使茶叶中剩余的有效成分都充分浸泡出来。
药茶除泡服法之外,再就是煎服法。煎茶多用砂锅、瓦罐,而不用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器皿易与茶中某些药物成分发生化合反应,使茶汤变质、变味或产生沉淀物,影响疗效和产生副作用。煎茶常用自来水、清洁的河水或井水。煎茶剂多是将茶叶和其他药物食物一起水煎,如防暑茶就是将茶叶和霍香,佩兰等药物一起水煎。煎茶用水多少,应以水没过茶叶、药物或食物的吸水量,煎茶时间的长短,头煎二煎之不同,而适当增减水量。一般是头煎多加水,植物药多又难煎的,所需时间长,水也需多加。先用多量水煎茶叶15~20分钟,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或食物同煎,在其他药物或食物快煎好前3~8分钟,再放入茶叶同煎;有的还需用纱布将药物或食物包起来再与茶叶同煎;有的需单独煎茶叶。煎茶的火候,分“武火”和“文火”,一般是先武火后文火。武火就是猛而不缓的火候,以沸溢为度;文火缓而不猛,以不得沸溢为度。煎滋补食物,宜用文火。服用药茶,一般应于饭前30分钟左右服,易于食物充分吸收,或饭后10~30分钟服,使茶和食物混合,以避兔茶对胃的刺激,又利发挥药效。晚间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早上宜在未进食前服。也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服药茶煎剂,有的4小时服一次,有的24小时服一次。一次服完一定量的药茶煎剂称顿服;一定量分多次服完为频服;用开水将不易溶于水的食物或末吞下,叫冲服;有的药物含挥发油,易出味,可用半杯煎茶液趁热浸泡服用,但须加盖,以减少挥发。如肉桂、胖大海等药物,就宜于采取泡服的方式。
药茶的制作与贮存
药茶的制作方法决定于药物的不同成分和使用方法。下面分三类具体介绍:
1.粉末茶。先将处方组成药物烘干后,粉碎成粗末,过14~20目筛,置容器中充分搅拌,或用机器搅拌方法,拌至色泽均匀后反复过筛1~2次,最后用防潮性能好的纸或聚乙烯薄膜袋,分剂包装即得。贮于阴凉干燥处,制成粉末茶。要求无结块,细粉较少。
2.块状茶。将处方组成的药物晒干或烘干,研成粗粉,称取一定数量粗粉,用占粗粉量的10~15%面粉,调成稀糊作粘合剂,搅拌搓揉均匀,用铜模压成块状,置通风处阴干半天,再晒干,如遇阴雨天可用烘箱烘干。也可以处方中无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煎取浓膏以代替粘合剂,再和其他部分药粉做成块状即得。此法可缩小体积,减少服用量。最后用防潮性能较好的纸分块包装,置密闭容器内贮存,也可将包装严密于石灰缸中贮存。制成的块茶,要求表面完整,不散碎,干燥无霉蛀,无结串现象,每块重量基本上符合处方规定的剂量,块与块之间差异为5%。制作药茶时,应尽量缩短制作时间,防止败坏,夏天更应多留心。
3.颗粒茶。分浸出、制粒、干燥、分装四个步骤。先将处方中10~20%药料研成细末,过80~1 目筛备用。其余药材水煎一次或数次,过滤,滤液浓缩成稠浸膏。然后把稠浸膏与药粉充分混合,搅拌至“捏之成团,轻丢能散”,通过12~14目筛制成颗粒。颗粒在60~80℃进行干燥,过12目筛。最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分装,每袋10克,于阴凉干燥处贮存。制成的颗粒茶要求无吸潮,结块现象。
制作出的药茶,如果贮存不当,便会失去药效,或根本不能饮用。要贮存好药茶,首先要了解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陈化性和吸收异味性。掌握这一特性,才能保存好药茶。
药茶必须贮存于干燥通风处,以免吸水,发生霉变。药茶还不宜存放过久,存放久了,其芳香物逐渐挥发,叶绿素和鞣质被氧化,使香味降低,汤色变混浊。如果存放较长,还要注意密封、避光、防止陈化。而且还要严格将异味隔开。特别要与香皂、煤油、酒类,花椒等物隔开。装茶最好是以锡制的罐最好,尽量不用铁和木制的茶罐。
饮用药茶的注意事项
1.选用恰当的药茶。药茶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选用恰当的配方。例如,胃脘痛患者,若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脉见缓者,属于寒症,应选用温中散寒的艾叶茶;若胃脘疼痛时间长,月久难愈,舌红口干,时有嘈杂感,大便秘结者为胃阴虚,应选用养阴和胃的石斛茶,麦门冬茶;若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呕吐不消化,吐后痛减,苔厚腻者,属食滞中焦,应选用消食导滞的消滞茶、山楂茶。前例说明,药茶方的选择使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对胃痛不加辨证,寒热虚实不分,就不可能取得合理应用的效果。辨证选方,还可以从感冒一症的分析得到启发。感冒也有寒热之分,还有春夏秋冬之分。一般感冒风寒,宜辛温解表,应使用桑菊茶、甘露茶等。辨证准确,用准药茶方,才可能取得显著效果。
2.选用适宜的水。为了发挥药茶的功效,必须注意选用适宜的水。就一般而言,泡茶宜用软水、淡水。唐代陆羽《茶经》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据专家研究发现,沏茶以泉水最好,它杂质少,水质软。用江、湖、河水,必须经过充分煮沸,使酸性碳酸盐分解、沉淀,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中的茶多酚结合,影响药茶效果。自来水中漂白粉多,可将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井水一般含钙、磷等矿物质和氧化物质最多,用它煮水泡茶,茶水上会浮现一层薄薄的“彩油”,影响药茶的药用效果。
3.药茶须讲究饮用方法。药茶的饮用方法主要有泡、煎、调三种:①泡。就是取花类或切成薄片,捣碎,或制成粗末的茶方,或袋泡茶、块茶。取适量放置茶杯中,将煮沸的开水沏入,再用盖子盖好,焖15~30分钟,即可以饮用,以味淡为度。②煎。指一部分复方药茶,药味多,茶杯内泡不下,而且,有一部分厚味药、滋补药的药味不易泡出,自然减少茶方药效。所以,须将复方药茶共制成粗末,用砂锅煎药汁,加水煎2—3次,合并煎液过滤,装入保温瓶中,代茶频频饮用。③调。有的茶药方为药粉,可加入少量的白开水调成糊状服用,如八仙茶等。
4. 选择恰当的药茶饮用时间。饮用药茶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药茶性质和疾病状况而定。如发汗解表用的药茶,宜温饮顿服,不拘时间,病除为止,发汗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虚脱。补益药茶宜在饭前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茶,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泻下药茶宜早晨空腹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并能观察服药后大便的次数,色质等,如泻下次数过多,可食冷粥即止。安神药茶,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防疫药茶,宜掌握流行季节选用。老年保健药茶,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应有一定的规律,做到经常化和持久化。
5.用药茶须忌口。临床饮用药茶,为了确保安全有效,除了注意中药的“十九畏”、“十八反”和妊娠禁忌外,还应注意服药的“忌口”。人生病后吃药要忌口,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人在生病后,人体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有些食物对疾病有利,有的食物吃后有副作用,所以,饮用药茶须忌口。如服解表药,宜禁生冷、酸食,服止咳平喘药,宜禁食鱼虾之类食品;服清热解毒药宜禁食油腻辛辣、腥臭食品;服理气消胀药,宜禁豆类、白薯等。
另外,饮用药茶,也跟饮用各类茶叶一样,须知下列常识:①少年儿童宜饮淡茶;②青春期性发育旺盛,宜饮绿茶;@女青年经期与更年期女性,情绪烦燥不安,可饮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气调经;④外感风寒饮红茶为好,痢疾患者饮绿茶为好;⑤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栓塞病人,宜饮铁观音;⑥糖尿病患者饮老宋茶,即70年以上老茶树叶为好;⑦消脂减肥宜饮绿茶,高血压患者和预防癌症,以服用绿茶冷饮为佳;⑧老人喝红茶可减轻便秘;⑨体力劳动者宜饮红茶;⑩需安静作文或工作时,宜饮绿茶。
饮药茶,还需弄清“茶忌”:一忌烫茶伤人,二忌冷茶滞寒聚痰,三忌胃寒者饮过量浓茶,四忌哺乳妇女饮浓茶,五忌冠心病者饮过量浓茶,六忌服用阿司匹林后喝茶,七忌茶水服药,八忌空腹饮茶冲淡胃液,妨碍消化,九忌饮过夜茶,伤脾胃,使人消瘦无力,十忌饮用发霉的茶。
《同寿录》卷尾·药茶
方名
药茶
组成
乌药5钱,枳壳5钱,干葛5钱,紫苏5钱,神曲5钱,前胡5钱,雄黄5钱,香附5钱,槟榔5钱,苍术5钱,厚朴5钱,桔梗5钱,菖蒲5钱,甘草5钱,麦芽5钱,山楂5钱,陈皮5钱,藿香5钱,砂仁5钱。
主治
药茶的用法用量
每服1-4钱,开水冲服;煎服亦可。
制备方法
用麦酒2斤,拌1宿,于5月5日午时,用红茶2斤,同炒透,收贮。
《良方续录》卷上·药茶
方名
药茶
组成
新会皮5钱(炒),青皮5钱(炒),柴胡5钱,槟榔5钱,厚朴5钱(面炒),麦芽5钱(炒),葛根5钱,秦艽5钱,白芷5钱,甘草5钱,甘葛5钱,枳壳5钱,薄荷5钱,神曲4钱(炒),苍术4钱(炒),半夏曲8钱,山楂1两,莱菔子7钱(炒),紫苏7钱,独活7钱,羌活7钱,升麻2钱5分,麻黄3钱,川芎2钱。
主治
药茶的用法用量
制备方法
先用湘潭茶2斤,和入姜汁1碗,拌透,晒干,再入前药和炒,收贮。
《良方合壁》卷上引叶天士方·药茶
方名
药茶
组成
羌活2两,独活2两,荆芥2两,防风2两,柴胡2两,前胡2两,藿香2两,香茹2两,紫苏2两,葛根2两,苍术2两,白术(炒焦)2两,枳实2两,槟榔2两,藁本2两,滁菊2两,青皮2两,桔梗2两,甘草2两,半夏(制)2两,白芥子2两,大腹皮2两,木通2两,莱菔子(研)2两,杜苏子2两,车前子2两,泽泻2两,猪苓2两,薄荷2两,生姜2两,川芎1两,白芷1两,秦艽1两,草果1两,陈建曲4两,南楂炭4两,茯苓皮4两,麦芽4两,杏仁3两,厚朴3两,广陈皮3两。
主治
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停食,肚腹膨胀,霍乱吐泻,伏暑赤白痢疾。
药茶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小儿减半,煎服。
制备方法
上药共煎浓汁,以陈松萝茶叶6斤,收之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