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列表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按字母检索~•~•~•~•~•~

目录

C

蔡瑞康 (1935~)

男,北京市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6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的研究,对医治湿、银屑病、白癜风、化妆品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效果显著…>>查看详情

蔡小荪 (1923~)

男,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是上海“蔡氏女科”第七代传人。60余年的医学实践,理论上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病。如不孕症、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症瘕、盆腔炎及妇科肿瘤等证…>>查看详情

曹玉山 (1938~)

男,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脑科技术指导。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肺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及各类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查看详情

柴瑞霭 (1950~)

男,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临证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外感热病、急危重症及疑难、顽、怪病…>>查看详情

柴松岩 (1929~)

女,辽宁省辽阳市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师从近代中医伤寒大家陈慎吾,现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擅长诊治各种类型之闭经、崩漏、痛经、月经稀发量少、绝经前后诸症;各型不孕症、石瘕、肠覃腹痛及妊娠病、产后病、多种妇女疑难杂症…>>查看详情

查玉明 (1918~)

男,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先生在学术上融东垣、丹溪之所长,承清任之启迪,法叶、吴之缓图收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具有独到之处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多首行之有效的验方。如治疗神经官能症、不寐证之明志汤;慢性心衰之温肾救心汤;神经系统病之熄风汤;前列腺肥大、尿闭之升举宣导通闭汤等,临床应用,屡用屡效…>>查看详情

程莘农 (1921~)

男,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先生闻名中外的针灸学专家,他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数十年,重视辨证施治与症、病、经验穴结合,故疗效卓著,并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辩特点…>>查看详情

谌宁生 (1933~)

男,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一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对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独特见解。先生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因应从外因立论,主因是温热入侵。病机为外感湿热,内蕴中焦,侵犯脾胃,熏蒸肝胆。由于急性肝炎病程短,患者正气未损,一般预后好,故而对急性肝炎的辨治宜简不宜繁,不必辨证分型。在以上理论指导下,先生自拟急肝方:茵陈、田基黄、土茯苓各15g,山栀、黄柏、木通、夏枯草各10g,甘草5g,临床疗效显著…>>查看详情

陈宝义 (1940~)

男,天津市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对诊治风湿病、哮喘、急性高热、肾病、癫痫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症多有心得…>>查看详情

陈景河 (1917~)

男,主任医师。广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但主攻内科,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尤对久病痼疾精心研究,探微索隐,治愈诸如发作性睡病、脂膜炎、汗腺管瘤、脱髓鞘病等多种久治不愈的顽症,并以为病家解除痛苦而欣慰…>>查看详情

陈可冀 (1930~)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先生自1956年以来从事中医心血管病、老年病临床50年,对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具有独到的诊断治疗经验。同时锐意继承前贤经验,兼收并蓄,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查看详情

陈崑山 (1936~)

男,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于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内科疑难杂症及各种急腹症的诊治…>>查看详情

陈全新 (1933~)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临床上创立了“岭南陈氏针刺手法”,得到同行的赞许与认可…>>查看详情

陈瑞春 (1936-)

男,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50多年,崇尚仲景学说,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临证喜用经方,善用经方,尤其擅长经方在内科疑难杂症的应用。临证思辨常以经方类证为框架,以调和为立法核心,以柴胡类方为常用母方,临床加减化裁,有效辨治多种内科疑难杂症…>>查看详情

陈彤云 (1921~)

女,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著名的国家级中医皮外科专家。着重于诊治颜面损容性皮肤病,并擅长治疗的单病种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等疾病…>>查看详情

陈益昀 (1933~)

男,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50余载中,不但承其家技,且博采众长,学验俱丰,精于妇科。先生强调人体为统一的整体,阴阳之平衡,气血之调和,经络之通畅,均与病变息息相关。辨证要首辨阴阳、寒热,再辨脏腑、虚实,从整体论治。重视辨证论治,治病必求其本。治病善用且熟用经方,临床上举证灵活,常变通组方,可谓尊古而不泥古。临证必详辨病情,依据八纲辨证,严格立法,尤其强调滋补但不滞腻,驱邪而不伤正的原则。认为组方之关键在于方药配伍及所针对的主要病机,临证必反复推敲,“药不在重,祛病则灵”,反对一味攻伐或峻补,而以轻灵平淡取胜。用时方主张用药纯正,则药力专一,反对庞杂…>>查看详情

崔公让 (1938~)

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擅长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硬塞症等周围血管病…>>查看详情

D

丁锷 (1934~)

男,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五十余年,对中医骨伤科病症的证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独到见解…>>查看详情

杜建 (1941~)

男,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对老年病研究尤深,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查看详情

邓铁涛 (1919~)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60多年,对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中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查看详情

邓亚平 (1932~)

女,四川省中医医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52年,尤其擅长出血性眼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角膜炎等眼科病症的诊疗…>>查看详情

丁启后 (1923~)

男,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尤其擅长不孕症、月经病、妇科杂症等病证的诊治…>>查看详情

丁书文 (1941~)

男,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血管内科,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脂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动脉硬化等有独到的治疗经验…>>查看详情

丁泽民 (1920~)

男,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为江苏丁氏肛肠第八代传人。16岁起随父行医至今已70年,擅长治疗晚期混合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肿瘤,顽固性便秘等疑难病…>>查看详情

董克勤 (1940~)

女,吉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会理事,省、市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出血、不孕症、盆腔炎等…>>查看详情

段富津 (1930~)

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在方剂学的研究以及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查看详情

F

房定亚 (1937~)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于风湿病、心血管病及肾脏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方和谦 (1923~)

男,山东省掖县人,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咳嗽、中风、心悸、眩晕、发热等内科杂病,提倡以“保胃气”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查看详情

冯宝麟 (1928~2008)

男,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中药炮制研究44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炮制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为我国中药炮制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查看详情

G

干祖望 (1912~)

男,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是我国中医耳鼻喉科的创始人之一。擅长耳鼻咽喉口腔疑难杂症,顽固的慢性咽炎。首先发现 “喉源性咳嗽”、“多涕症”两新病…>>查看详情

高体三 (1920~2011)

男,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医、执教5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临床从三阴辨治,善于治疗多种疑难病,尤其是脾胃病、风湿病等…>>查看详情

葛琳仪 (1933~)

女,系浙江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4年,擅长于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对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及胃炎、溃疡病、消化道出血等均有较丰富的系统诊治经验…>>查看详情

管竞环 (1936~)

男,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中心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专攻慢性肾炎、尿毒症。首创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肾炎蛋白尿,并研制出一系列纯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的有效制剂…>>查看详情

郭诚杰 (1920~2017)

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运用针刺(或电针)、或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周围性面瘫病等的疾病…>>查看详情

郭焕章 (1927~)

男,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人,祖传中医世家,洛阳“郭氏正骨”传人之一,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骨科60余年,对骨伤科各种疑难杂症,颈肩腰腿痛病,关节增生、各类骨折等尤有研究…>>查看详情

郭庆贺 (1937~2010)

男,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中医院首任院长,辽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中医理论造诣很深,颇有建树,尤其擅长治疗糖尿病、风湿病…>>查看详情

郭赛珊 (1938~)

女,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糖尿病、妇科、男科等疑难杂病的诊治,尤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查看详情

郭维淮 (1929~)

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其主要学术特点概括起来为“三原则、四方法”。三原则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方法即: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先生在中医骨伤的诊断方面提倡突出整体辨证、重视运用现代科学诊疗技术设备,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查看详情

郭振球 (1926~2011)

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致力于诊断的客观化、微观化研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卓有贡献…>>查看详情

郭子光 (1932~)

男,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载,擅长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疑难重症的诊治…>>查看详情

H

何任 (1921~)

男,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5年。长年研究《金匮要略》,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知名专家。临床上擅长妇科、肿瘤、内科杂症,长期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何炎燊 (1922~)

男,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学验俱丰…>>查看详情

贺执茂 (1937~)

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肛肠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先生极其重视“治末病”的积极意义。认为饮食、起居养生,保持大便通畅及情志舒畅等,是防止肛肠疾病发生的关键。认为肛门直肠病辨证要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弃内治外是舍本求末,弃外治内是舍近求远”;治疗可暂缓手术治疗,传统的中药内服结合熏洗、外敷是一种比较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具体运用中,要中药内服、熏洗、外敷三者有机结合,其重点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中药内服上,而后再结合熏洗,外敷,以达到清热凉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作用…>>查看详情

黄保中 (1932~)

男,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擅长肝病、热病、肾病、脑病高热及内科杂症等的诊治…>>查看详情

黄鼎坚 (1939~)

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四十余年…>>查看详情

黄建业 (1937~)

男,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医执教50载,在中西医结合儿科、中医内伤杂病、老年病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查看详情

黄吉赓 (1929~)

男,江苏南通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系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黄世林 (1932~)

男,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60余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尤其擅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诊治…>>查看详情

黄文政 (1941~)

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倡导“疏利少阳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炎、“固肾、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衰,重视“气机升降失调”在内科杂病发病中的地位,对中医肾脏病及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查看详情

黄永生 (1942~)

男,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擅长诊治心血管内科疾病…>>查看详情

胡建华 (1924~2005)

男,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擅长治疗神经、精神、消化系统疾病。开展对中医药治疗癫痫、血管性头痛、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成绩显著…>>查看详情

胡永盛 (1926~)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很深的造诣…>>查看详情

J

靳瑞 (1932~)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针灸科临床51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儿童脑病(脑瘫病、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多动症等);成人脑病(中风后遗症);五官病(视视网膜色素变性、神经性耳聋);等病证的诊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岭南“靳三针”针灸学术体系,有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查看详情

蒋文照 (1925~)

男,系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五十余载,擅长肺系与脾胃病诊治,对《内经》运气学说颇有心得…>>查看详情

焦树德 (1922~)

男,中日友好医院教授。焦树德先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5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中风病、慢性肝胆病等的诊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焦树德教授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学习,并结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心得体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查看详情

焦中华 (1937~)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肿瘤临床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致力于肿瘤及血液病的研究,多年临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查看详情

金洪元 (1936~)

男,系新疆医科大学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4年,擅长治疗各科杂病及疑难重证,尤其对肝肾疾患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创制了“金氏乙肝冲剂、金水益肝胶囊等方…>>查看详情

加央伦珠 (1938~2011)

男,在藏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擅长藏医放血、火灸等疗法…>>查看详情

K

康良石 (1919~)

男,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在肝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先生治疗肝病,提出了以“疫郁理论”进行论治,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疫郁理论”是对“疫病学说”丰富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查看详情

孔光一 (1931~)

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在辨治外感热性病、内科杂病、妇科及儿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查看详情

孔昭遐 (1934~)

女,安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有着深厚的中医功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L

李可 (1930~2013)

男,山西中医学院荣誉教授、“古中医学术流派”的领头人。临症擅长融寒温于一炉,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对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查看详情

廖品正 (1938~)

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眼科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47年。倡导“阴阳和抟而精明”的观点,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障眼病及眼科疑难病症,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方面有独到之处…>>查看详情

林求诚 (1932~)

男,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呼吸、心脑血管疾病、计量诊断和中医药抗衰老等方面成绩显著…>>查看详情

刘柏龄 (1927~)

男,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六十余年,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复杂骨折等病证的诊治…>>查看详情

刘弼臣 (1925~)

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刘弼臣致力于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六十余年,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经, 在继承先师经验的基础上,苦心探索,知常达变,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查看详情

刘复兴 (1939~2009)

男,广东梅县人,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皮外科临床工作43年,精于外科,尤擅长皮肤疮疡疾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刘继祖 (1939~)

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肿瘤、肉瘤、疫疠、热毒、食积,在治疗肝炎、前列腺炎、妇人盆腔炎及疮毒、病毒等杂症方面颇有心得…>>查看详情

刘尚义 (1942~)

男,贵阳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40余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擅长于中医杂症、肾症、脾胃症的诊治…>>查看详情

刘仕昌 (1914~)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温病、中医内科临床70多年,对温病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刘仕昌教授倡导“岭南温病学说”,具有丰富的温病治疗经验。除了对温病斑疹、暑湿等有其独特治疗经验外,对淋证、中风等疾病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查看详情

刘志明 (1925年~)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脑等老年病、肾系疾病、痹症及外感热病等相关疾病…>>查看详情

刘祖贻 (1937~)

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内科疑难病症,特别是脑震荡、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血管性头痛、老年性痴呆、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辨治得心应手,患者有口皆碑。同时对中医基本理论亦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温病学说、中医免疫学说、中医临证思维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先生所主持的“安化抗癌茶的研究”、“固表防感冲剂的研究”、“荷茯砖茶之研究”,所参加的“中藏经之整理研究”、“南参砖茶之研究”等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查看详情

李辅仁 (1919~)

男,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辅仁先生师从名医施今墨,行医60余年,长期从事老年病防治与高干保健工作,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屡起沉疴,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查看详情

李国衡 (1924~2005)

男,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六十二年,师承“魏氏伤科”,在骨伤科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李孔定 (1926~2011)

男,绵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60年,在五运六气、中草药、温病学及难治性结核、白癜风、肿瘤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精深研究…>>查看详情

李佩文 (1942~)

男,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对恶性积液、癌性疼痛探讨较多,并对中医舌诊及中药外用的机理和临床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查看详情

李培生 (1914~2009)

男,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擅长心系病、脾胃病、肠病、肝胆病等病证的诊治…>>查看详情

李士懋 (1936~)

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荣获“河北省大名医”称号。临床崇尚经方,形成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擅长中医急症及心脑血管病…>>查看详情

李寿山 (1922~)

男,大连市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六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及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内科疑难杂症病证的诊治。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查看详情

李维贤 (1937~)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重视中医理论,以《内经》理论为准则,遥承仲景,私淑傅青主。临床善治妇科病、老年病与儿科病…>>查看详情

李学铭 (1935~2012)

男,浙江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早年致力于纯中药治疗疾病的研究,在治疗黄疸型肝炎、慢性肾盂肾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病等方面有独特见解;七十年代起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研究,成果突出…>>查看详情

李英杰 (1939~)

男,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一批、全国第三批、第四批带徒指导老师,获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称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查看详情

李玉奇 (1917~)

男,辽宁中医学院教授,从医六十余年,攻专脾胃病三十余年,为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尤其擅长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在治疗便秘、心悸、热入血室、妇女滑胎半产等疾病上亦有独到的见解…>>查看详情

李振华 (1924~2017)

男,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先生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对脾胃病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指出脾多虚证,无实证,而胃多实证;脾虚是多为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要重视湿热互结,即湿多兼有热,热多兼有湿;治脾要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故而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肝郁脾虚,胃失和降,中阳不振之痞病,治当疏肝理气,健脾温中,通降和胃;脾肾阳虚、中气下陷之五更泄,治当温补脾肾,益气升阳;脾气亏虚,寒湿内蕴,气滞阳明之痢疾,治当健脾益气,祛寒通阳,理气燥湿,涩肠止痢;阳黄湿盛于热之黄疸,治当健脾和胃,化湿清热 ,理气退黄;脾虚肝郁 湿邪内蕴之胁痛,治当健脾祛湿,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脾气亏虚,水湿内停,气机不畅之水肿,治当健脾益气,化湿利水,行气通阳;脾虚湿阻,血行不畅,肝阴不足,风阳上扰之眩晕,治当健脾养肝,祛湿活血,潜降熄风。另外,对于其它一些疑难杂证,如以温经散寒,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之法治疗寒湿内蕴,闭阻经络,气血瘀滞之痹病;以健脾养心,解郁安神,清化痰火之法治疗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痰火扰心之脏躁;以益气补血,温经通络之法治疗气血虚弱,阴寒凝滞之血痹病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查看详情

罗本清 (1937~)

男,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专攻中医内科和内科急症的临床证治及研究,擅治病毒性肝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等…>>查看详情

罗凌介 (1941~)

男,海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于肝病和肾病的诊治,形成了以经典理论为基础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学术思想…>>查看详情

卢化平 (1944~)

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年,擅长治疗胃病、痞满、腹痛、咳嗽、喘证、梅核气、头痛、眩晕、不寐、胸痹、心悸、口疮、便秘、泄泻、吐酸、汗证、麻木、痹症等内科杂病…>>查看详情

路志正 (1921~)

男,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路氏从医60余年,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湿病理论,临证精内科,对针外妇儿亦广为涉猎,尤其擅长脾胃病、风湿病、眩晕等疾患的治疗…>>查看详情

陆长清 (1930~)

男,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医疗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学术造诣…>>查看详情

吕仁和 (1934~)

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吕仁和曾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等多位名医,长期从事糖尿病、肾脏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创立新说,临床上尤其擅于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病等,积累了丰富经验…>>查看详情

M

马骏 (1938~)

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6载,崇尚脾胃学说,在调治脾胃病方面,注重升降润燥通补,权衡而施。经过多年对中医脾胃病的深研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经验…>>查看详情

马智 (1930~)

男,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眩晕,如高血压病、美尼尔综合症、颈椎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眩晕,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查看详情

孟如 (1937~)

女,上海人,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查看详情

毛天东 (1935~)

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深入钻研洛阳平乐正骨学术思想,对筋伤杂病、风湿病、颈肩腰腿痛的辨证论治有独到经验…>>查看详情

马继兴 (1925~)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致力于中医药古代文献研究,撰写的系列中医古代文献研究学术著作,为建立中医古代文献研究新领域作出开拓性尝试,为中医文献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查看详情

梅国强 (1939~)

男,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崇尚仲景学说,倡六经辨证,擅长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N

聂惠民 (1935~)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擅用经方治疗内、儿、妇科疑难杂症,尤以治疗脾胃病、心肺病见长…>>查看详情

倪珠英 (1931~)

女,湖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50年,擅长咳嗽、喘嗽(哮喘)、泄泻、腹痛、厌食、便秘、血尿、水肿、遗尿、尿频等病证的诊治…>>查看详情

O

欧阳恒 (1939~)

男,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致力于中医皮肤科研究50年,对于皮肤疮疡疑难病证的诊疗独具专长,擅治白癜风、银屑病、皮肤癌等疑难皮肤病…>>查看详情

P

裴学义 (1926~)

男,北京市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为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之关门弟子,以擅长治疗小儿温热病、乳儿黄疸、疑难杂证而闻名…>>查看详情

皮持衡 (1940~)

男,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擅长中医内、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肾系病证,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独特医疗风格…>>查看详情

Q

钱英 (1937~)

男,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钱英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肝病、肾病等病症的诊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治疗肝病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查看详情

钱伯文 (1917~)

男,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知名的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先生对于肿瘤的治疗,主张从调理整体着手,充分发挥正气的抗癌作用。善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而攻不伤正,补不碍邪。常说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是治疗肿瘤取得成效的关键…>>查看详情

秦亮甫 (1924~)

男,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针灸专家,从事医、教、研工作五十年。先生博古融今,衷中参西,经验丰富,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风格。如治疗疑难杂病,针药并用,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提出“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提高了颈、腰椎病变、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肌萎缩等疾病的疗效。继而提出“主取督脉,以治杂病”,把针刺督脉用于治疗外感、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病,以及过敏性皮肤疾病。将“八脉交会穴”用于许多疑难怪病的治疗。提出“年老婴弱可用敷贴代”、“虚寒瘀痛可用衬垫灸”、“阴虚阳亢灸之不宜,以罐代灸”等疗法…>>查看详情

丘和明 (1936~)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擅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液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裘沛然 (1916~)

男,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自1934年以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72年,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肿瘤病、肾病、肝病、肺病、心脏病等具有独到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邱健行 (1941~)

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擅长诊治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特别在诊治胃肠肝胆疾病、以及出血性疑难病方面疗效突出…>>查看详情

R

任继学 (1926~)

男,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日久学验俱丰,不仅有较深的中医理论造诣,临床上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查看详情

S

尚德俊 (1932~)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外科教授,是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尤其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查看详情

邵长荣 (1925~)

男,浙江省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专攻内科呼吸系病,对治疗肺部常见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以及职业病矽肺等颇有心得…>>查看详情

邵朝弟 (1937~)

女,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临证重视扶正固本,以平为期,对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查看详情

沈宝藩 (1935~)

男,系新疆医科大学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5年。擅长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查看详情

施汉章 (1918~)

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施汉章先生1938年拜师学医,临证治学60余年。他一贯崇尚实践,临证治疗强调要病证结合,按证施治,天人结合以人为先。审阴阳,辨寒热,探虚实,究气血,洞察病机,圆机活法,遣方用药力量专一,直达病所。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创制了许多经验方,在内、妇、儿、皮肤、肛肠等科,尤其是对外科疑难重症方面,疗效卓著。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精勤不倦,博览广涉,勤求古训,撷取精华,师古不泥,学而化裁。不仅博采历家之长,且知悉现代医学,融会贯通,且颇多见解…>>查看详情

石学敏 (1938~)

男,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专家。先生以脑府立论,辨病与辨证结合,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先生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及对中医理论中“神”的深刻领悟,针对中风病的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将之分为“大醒脑”和“小醒脑”两种临床方法,“大醒脑”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人中二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小醒脑”取印堂、内关、三阴交诸穴,主要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及非器质性疾病。醒脑开窍针刺法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从而越过中医传统治疗中风之“风”、“痰”学说的第一、二阶段,开创了中医治疗中风“醒神”、“调神”的第三阶段,改变了中风病治疗的现状,使中风病的治疗产生了质新飞跃。同时,先生从细胞到分子,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丰富了传统中医针灸理论,为醒脑开窍针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该针法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此研究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查看详情

孙达武 (1933~)

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50年,学验颇丰。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经验,提出伤科内治五点建议:先利二便,即出跌打损伤之后,腹中所留之恶血,不论患者二便是否通畅,均先通二便,再服伤药;先散表邪,即跌打损伤之后,凡有表邪者,宜先散表邪,后服损药;先服气药,伤后易出现气血紊乱,调血则先调气,气顺则血畅,气畅则瘀去新生;顾护脾胃:外伤中后期治宜温胃暖脾,脾胃充健,则伤易痊愈;破勿太过,临床使用攻利之剂时,应适可而止,以免重伤胃气,误人至多…>>查看详情

孙申田 (1939~)

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著名的针灸学家。以中医临床理论指导针灸选穴、配方与手法操作,把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同神经内科相结合,运用先进的诊疗新技术同中医辨证与治疗相结合,为现代神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查看详情

孙树椿 (1937~)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首席研究员。孙老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善于灵活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积极提倡中医骨伤科手法的治疗,努力挖掘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查看详情

孙同郊 (1928- )

女,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50余年,采用辨证寓于辨病、辨病必需辨证的方法诊治疾病,擅长治疗慢性肝胆系疾病和老年病…>>查看详情

孙郁芝 (1930~)

女,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肾病,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倡导肾病多瘀理论。指出肾病瘀血的产生,往往缘由气虚(气虚血滞而瘀)、阳虚(阳虚寒凝而瘀)、阴虚(阴虚血热而瘀)等原因所致。“浓、粘、凝、聚”是肾脏疾病血液表现的四大特征。据此将肾病血瘀分为气虚血瘀、阳虚寒瘀、阴虚血瘀、湿热浊瘀四类。同时指出,湿热亦是肾病的重要病因。认为肾脏之患,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多易外感,加之素体脏腑虚损,肺脾肾三脏水液代谢失常,内外合邪是致湿热证候的重要原因所在。湿热之邪留于体内,不仅可以损伤肾气,阻遏脾肾,影响三焦,又可因虚致实,因实致瘀,虚实夹杂,相互为患,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致病重要因素。湿热之邪易伤阴耗气,湿热常与瘀血兼夹并存,湿热毒邪多深蕴于肾,湿热常与热毒兼夹为患,湿热不去,则蛋白难消,血尿不止…>>查看详情

T

汤益明 (1932~)

男,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血管临床56年,尤其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胃脘痛等病症的诊治…>>查看详情

谭新华 (1936~)

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尤精中医外科。先生特别重视阴阳学说,认为正确理解阴阳是从医者的基本功,临证必须注重阴阳,详细审察,外科亦为如此。主张外科之症,首辨别阴阳,阴阳无误,治必中肯。指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不但是六经辨证之纲,亦是外科疾病辨证之大纲。外科阳证者,多因火毒而生,其毒浅而来势急;阴证者,多因寒痰瘀凝,其位深而来势缓。既要分清阴阳之所常,又要辨明阴阳之所变,阴阳分清,才能药证合应…>>查看详情

田从豁 (1930~)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针灸专家。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理、法、方、药、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在针治各种疑难杂症中疗效显著…>>查看详情

W

王灿晖 (1938~)

男,江苏省如东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温病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对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王成荣 (1928~)

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从医近60年,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擅长把中西医不同理论体系之学术思想优势互补的运用于临床,用中医药结合西医诊断技术诊治妇科常见多发疾病和疑难病症…>>查看详情

王道坤 (1941~)

男,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对中医之伤寒、易水、温补学派研究颇深。对脾胃病,肾病,胰腺炎,白内障等尤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疗效显著…>>查看详情

王国才 (1942~)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行医、教学50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独特的诊疗风格。首先提出推拿手法的定量化研究,并发明了王氏针刺手法禅针法及一系列特色整脊手法…>>查看详情

王国三 (1930~)

男,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先生崇尚仲景,善用经方。认为经方组方严谨,层次有序,配伍精当,药力集中,有冲墙倒闭,消除病患之功。只要用药得当,可收桴鼓之效。效法东垣,重视脾胃。临床用药效法东垣,无论内伤外感之病,用药注重顾护脾胃,并根据脾胃纳化、升降、燥湿的特性,指出治脾胃之法,贵在升降。据此总结出治脾胃十六法:即燥湿健脾法、燥湿祛痰法、祛寒降逆法、温阳涤痰法、温通开秘法、清热和胃法、湿热两清法、清热泻火法、清气平热法、清热凉血法、渗湿分利法、消导食积法、泻下燥结法、温中益气法、补气升提法、滋养胃阴法。临证组方注重动静结合,升降相用;复杂病变注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疑难病症,常用大药。认为取药性峻猛治之大药,是攻逐实邪之良剂,常应用于危重症候当中邪气较盛而正气未虚者,但是此类大药不可久服,免伤正气,邪祛则止,慎勿过量;有些大病,病情复杂严重,非一般药力所能取效,加大药量方能取效;大病小剂常力有不及,常需投以大剂治之,即大实宜大攻,大虚宜大补…>>查看详情

王会仍 (1938~)

男,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疾病…>>查看详情

王嘉麟 (1925~2014)

男,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在肛肠病学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对许多痔、瘘、肛裂、肛窦炎、肛旁脓肿、肛门皮肤病、直肠脱垂、顽固性便秘等患者,经过辨证施治,不需施行手术便可获愈…>>查看详情

王静安 (1922~)

男,成都市中医院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工作60余年,擅长内、妇、儿科疑难疾病,尤精儿科,如小儿高热、咳嗽、哮喘、厌食、胃脘痛、腹泄、呕吐、口疮、黄疸、小儿疝气(鞘膜积液)、小儿湿疹等病…>>查看详情

王翘楚 (1927~)

男,江苏海安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终身教授。临床擅治中医内科杂病,并致力于中医失眠症、中医睡眠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查看详情

王文春 (1926~)

男,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主张做医要博采众家,强调背诵经典著作、选读名家著作、精读现代名医的总结性著作及广读杂志的重要性。认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医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学特征;师承授受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医药学发展演进的重要方式;中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查看详情

王永钧 (1935~)

男,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对IgA肾病、难治性肾综、早期肾功能不全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色和专长…>>查看详情

王子瑜 (1921~)

男,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重视张景岳、叶天士、傅青主学术思想,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以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用于临床每获良效。提出妇科重在“调肝肾”的观点,尤其突出肝在妇科的地位…>>查看详情

王自立 (1936~)

男,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精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冶。先生临证思辨之见病特点是以问诊为第一应诊方式,以面部为第一望诊部位,第一时间对病情的总体感知是虚、实、寒、热。临证强调四诊合参,望诊重视面部尤其唇周及舌诊,问诊重视发病诱因、诊治过程及伴随症状,尤其是二便,必究脉象。辨证方法主要采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查看详情

伍炳彩 (1940~)

男,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临床力倡辨证论治,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气管炎、哮喘、心率失常、肝炎、胆囊炎、胃病、神经官能症、肾炎及疑难发热等有良好的疗效…>>查看详情

吴康衡 (1932~2017)

男,四川省中医院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50余年,潜心于急重症、疑难症及新病种的防治,近20年尤其对温热病、难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独特的经验…>>查看详情

吴良村 (1941~)

男,浙江永嘉人,浙江省中医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中医师。创立了“中医三步梯级止痛疗法”和“益气养阴法”用于治疗肿瘤,尤其擅长肝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治疗…>>查看详情

X

夏桂成 (1931~)

男,江苏省江阴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教授,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尤其擅长治疗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早期更年期综合症等…>>查看详情

谢昌仁 (1919~2008)

男,主任医师。擅长运用经方化裁治疗时令病及心脑脾肺肾等脏腑诸多疑难杂症,选方用药颇为顾护胃气。尤其诊治脾胃病,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对妇儿病诊疗经验亦有独到之处…>>查看详情

谢海洲 (1921~2005)

男,研究中医药学60余年,博学多才,医药并精,尤其在治疗风湿性疾病、脑血管病后遣症、颅脑外伤后遣症、神经系统疾病,癫痫、不孕不育症等方面经验丰富…>>查看详情

谢剑南 (1918~)

女,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先生注重病证结合,从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辨证两者相结合来论治疾病,并创立妇科疾病经验方,疗效突出。主张妇科诸多慢性疾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供辨证施治时,必须从辨病论治。据此,先生自创具有活血化淤,通经活络,促进输卵管蠕动,盆腔粘连松解,使精卵结合之功的“通管方”,治疗患者无任何不适,但输卵管通水术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发现输卵管不通畅或不通的不孕症;自创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效,可促进盆腔炎性包块吸收之功的“盆炎方”治疗患者无症可辨,而根据盆腔B超而现的盆腔炎性包块;以及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而制定的促卵泡方、排卵汤、促黄体汤治疗临床无症状之排卵功能障碍等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查看详情

谢远明 (1932~)

男,陕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肿瘤临床、科研50余年。主张坚持中医传统理论是正确思辨的根基。先生指出,做为一名现代医者,应坚持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才能使中医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同时,亦要借鉴西医研究成果来充实中医辨证施治的内涵,不能排斥西医,固步自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从辨证到辨病再到辨证,是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虽然辨证亦联系病因病原,但不同于西医的辨病论治。认为脏腑辨证为临床辨证施治之总纲。同时,气血辨证亦要相辅。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任何脏腑的病变皆可表现为气血的功能失常。故而临证时首当辨别脏腑,其次要重视气与血的辨证…>>查看详情

邢月朋 (1940~2013)

男,河北省无极县人,主任中医师,国家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擅长内科病的诊治,在心脑血管病、肺脏疾患等治疗与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禤国维 (1937~)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擅长使用补肾法治疗痤疮、斑秃、结缔组织病等及使用解毒法治疗银屑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查看详情

徐富业 (1940~)

男,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诊疗经验丰富,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最有心得,尤其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徐景藩 (1927~)

男,系江苏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四十余年,擅长脾胃病诊治。对食管病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治胃病主张从三型论治,参用护膜法。治疗以便泄为主症的慢性结肠炎,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重视脾胃病参用疏肝理气治法。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法,不断提高疗效…>>查看详情

徐经世 (1933~)

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对内科脾胃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内科杂病、肿瘤等有着深入的研究…>>查看详情

徐升阳 (1929~)

男,原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医学理论基础雄厚,诊疗经验丰富,尤长于月经病、男女不育、产后病的治疗…>>查看详情

徐志华 (1925~2012)

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60余年,形成了调气理血,攻补兼施治疗妇科疾病的独特思想…>>查看详情

许鸿照 (1939~)

男,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从事骨伤科工作40余年,能熟练地运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诊治骨伤病,在创伤科骨科、颈肩腰腿疼等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经验…>>查看详情

许建中 (1930~)

男,北京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50年,重点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道疾病工作。擅长使用古方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治疗呼吸系统的疑难病症…>>查看详情

许润三 (1926~)

男,江苏省阜宁县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从事中医妇、内科临床60年,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证对应相结合,治病以调理脾胃为先。诊治妇科病常从肾论治,兼顾肝脾,擅长治疗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性、排卵障碍性、免疫性)、月经不调(闭经、功血、经行头晕、经行头痛)、妇人腹痛、痛经、癥瘕等妇科病症…>>查看详情

Y

杨春波 (1934~)

男,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六十年,对脾胃、胃肠疾病(湿热证)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他自拟清化饮治疗胃痞、胃痛(脾胃湿热证),有良效好效果…>>查看详情

杨家林 (1937~)

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针对月经不调、崩漏、闭经、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先兆流产、绝经后骨质疏松、外阴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成果…>>查看详情

杨宗孟 (1927~)

男,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六十年,治学严谨、精研经典、理论渊博。重视中医宏观辨证思想的熏陶,注重唯物主义辨证法与中医理论的有机结合,诊病明于病所;在妇产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治疗上亦屡挽沉疴…>>查看详情

颜德馨 (1920~2017)

男,系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教授。自1939年以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7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观点,发明“衡法”治则,对中医心脑血管病及疑难杂症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颜老认为正确的临证思辨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寻找判断疾病病因病机和提出治疗疾病的优化方案,而正确理解中医的思维,对提高临证思辨水平,推进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查看详情

颜正华 (1920~)

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倡导通腑佐法、潜降相宜治法等,并善用药对,讲求平和轻灵。擅治内科杂病,治验甚众,深受患者爱戴…>>查看详情

姚希贤 (1929~)

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致力于消化病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在肝病方面富有盛誉,以慢性肝病、慢性胃病及消化系急症为主研方向…>>查看详情

原明忠 (1924~2010)

男,山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行医60载,擅长治疗内、妇科病证,治愈不少疑难重症,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造诣较深…>>查看详情

原思通 (1937~2012)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科研50余载,对中药商陆、芫花、雄黄、红娘子(樗鸡)、槐花及麦芽等中药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原理、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查看详情

袁海波 (1940~)

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心脏病的中医药诊断、预防、治疗与康复…>>查看详情

于己百 (1920~)

男,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医、执教6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最有心得。先生深研中医病因学。首先,充实病因分类的内容。指出外界的气候变化、精神刺激、劳倦饮食、创伤、虫兽伤等因是外来的致病因素应属外因范畴,而人体本身的精神活动和机体抵抗力的变化才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认为中医中的“邪”应该包括六淫、七情、内伤、外伤、虫病五个方面。其次,提出继发病因的概念,即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因功能的失调、器质的损伤、代谢的障碍等所产生的阴阳、气血、津液、脏腑失调的病理现象和结果…>>查看详情

余鹤龄 (1928~)

男,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五十多年,擅长治疗疮疡病(疖、疔、痈、疽、发等)、皮肤病、肛肠病、急腹症、腰腿关节痛等病症…>>查看详情

俞尚德 (1919~)

男,系浙江省杭州市第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近七十年,先生专心致力于脾胃学说的研究,创立了“审病辨证、辨证治病”的诊疗思维,对食管、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病证有独到的诊治经验。倡导“审病辨证,辨证治病”,使中医的辨证既整体化,又微观化,用中医的理论方药,治疗现代医学的“病”,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查看详情

Z

张缙 (1930~)

男,辽宁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教授、著名针灸学家, 从事针灸工作50余年来,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运用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擅长飞经走气、气至病所及针刺取热取凉等手法,尤其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眼科、妇科及胃肠等疾病疗效颇佳…>>查看详情

张磊 (1929~)

男,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从事内科杂病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50余载,深谙内难精髓,精于辨证,博采众方,巧于化裁,创制新方。先生倡导中医辨证施治之“动、和、平”的学术观点:其一为和态下运动发展观。事物都是在局部不平衡的运动中求得总体平衡、生存与发展。同样人体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亦是在生理机能上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状态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二为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运动过程中的和态,是人体生命维持正常的保证,是生命运动向前发展的基础。人必须与自然之气相和谐,并循着四时气候之变化,生长收藏之规律而生长发育,否则人体生理机能的和态被破坏,疾病便生。其三为病证变化的动态观。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运动形式,任何疾病总不是静止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疾病的矛盾亦不断发展转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其四为动态的和平辨治观:人体之气血阴阳等都有可能产生“不和”之处,治之之法,当为和法,此为治法的最高境界。其内容主要包括和调阴阳、和调脏腑、和调气血、和调气机。其五为动态的求本治本观:疾病是动态的,辨证施治亦要是动态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注重辨证求其本,治疗固其本。其六为临床用药动和平观:即在临证思辨过程中,用药要平和,疏利脏腑气机要调和,用药要动静结合,从而达到阴阳平和之目的…>>查看详情

张琪 (1922~)

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1938年以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郑新 (1925~)

男,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急、慢性尿路感染的诊治…>>查看详情

张崇泉 (1942~)

男,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病、风湿病等老年疑难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思辨特点…>>查看详情

张大宁 (1944~)

男,天津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中医肾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查看详情

张镜人 (1923~)

男,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出生于名医世家,是沪上张氏内科第十二代传人。先生幼承庭训,强调“宏观以辨证,微观以借鉴”,悬壶60余春秋,临床颇多创新。治热病主张“熔伤寒温病于一炉”,“祛邪”为先;治杂病宗东垣脾胃学说,擅长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先生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查看详情

张鸣鹤 (1928~)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及风湿免疫病5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痛风等常见病和疑难病方面独具匠心…>>查看详情

张沛霖 (1927~)

男,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张老从医六十余年,学术上宗张景岳、《难经》之说,临床上对针灸治疗脑梗塞、重症面瘫、帕金森病、视神经萎缩等病症有独到的经验。擅用补阳还五汤、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诸方,擅取百会、完骨、玉枕、风池、天突诸穴,擅用徐疾补泻、提插补泻等法…>>查看详情

张瑞霞 (1935年~)

女,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对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查看详情

张学文 (1935~)

男,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对中医温热病学、急症学的理论构建,疑难杂症的预防诊治,颇多发明,学验俱丰。认为瘀血证可出现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病变过程。将热性病变中的瘀血证分为卫分瘀证、气分瘀证、营血分瘀证,强调舌诊在热性病瘀血证诊断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舌质青紫、深绛或舌尖后边出现瘀点,瘀斑,即为瘀血见证。此外,舌下脉络色暗,或脉形粗胀,或舌底有紫黑瘀点、瘀斑,以及口唇青紫,面色青灰黎黑、白晴赤丝;局部红肿热痛,皮肤斑疹,吐血便血,神昏澹语,抽风惊厥等,为热性病痰血证的参见指标。 针对热性病瘀血证候的特点,提出了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的热病瘀血证治疗九法,即:清卫化瘀、清热化瘀、清营化瘀、凉血化瘀、解毒化瘀、开窍化瘀、熄风化瘀、益气生津化瘀、滋阴透邪化疲。九法之中,活血化瘀之法应贯串在热病辨治的始终…>>查看详情

张永树 (1941~)

男,福建泉州市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导、教授,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治疗以灸刺为主,针药结合,擅长治疗喘证、消渴、痹证、痿证、肝胆泌尿系结石、皮肤病及妇、儿、骨伤诸症…>>查看详情

张云鹏 (1930~)

男,江苏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教授,首届精良上海市名中医。擅长花费诊治一直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对脂肪肝各型肝炎肝硬化肝癌;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脑血管疾病及妇女月经医术不调痛经不孕症等病均有良好小时疗效</p></a></li>
  • <a href="/yi/张珍玉|>>查看详情]] /yi/张云鹏|>>查看详情]]

    张珍玉 (1920~2005)

    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擅长泄泻、胃脘痛、咳嗽等病证的诊治…>>查看详情

    张志坚 (1930~)

    男,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中医内科杂症及胃肠疾病的诊治,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尤为突出…>>查看详情

    章真如 (1924~)

    男,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余年,对慢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肝病、肝硬化、脂肪肝等),慢性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慢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查看详情

    赵冠英 (1926~)

    男,河北省安国市人,解放军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赵冠英先生临证近60年,形成了“治病贵在救人,保护正气、胃气和阳气”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讲究平衡,补泻结合、寒热搭配、升降有序”的用药风格,提出阴阳、气血、脾肾学说是中医学认识生理病理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学说,是指导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查看详情

    赵玉庸 (1940~)

    男,天津市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肾脏病的诊治…>>查看详情

    郑惠芳 (1926~)

    女,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6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擅长治疗崩漏、痛经、月经后期、胎漏、胎动不安、不孕症、癥瘕等妇科病证…>>查看详情

    郑魁山 (1918~)

    男,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68年,对针灸理论追本溯源,对古老针灸传统针刺手法孜孜以求,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先生根据《内》、《难》二经有关针灸治病的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应用八纲辨证,八法治病的原则,总结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刺治病八法”配穴和处方,经过临床实践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查看详情

    周炳文 (1916~2008)

    男,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精于内科、儿科、妇科,尤擅长内、儿科心肺、脾胃、肠道、肾病及妇科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内分泌等疾病,对肾脏、肠道、呼吸道等疾病的诊疗最有心得…>>查看详情

    周岱翰 (1941~)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形成,对中医肿瘤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查看详情

    周绍华 (1937~)

    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教授。擅长中风病、郁证、痿证、眩晕、颤证等的诊治…>>查看详情

    周信有 (1921~)

    男,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致力《内经》研究,深谙《内经》旨意。先生强调,对于病机学说的研究,要突出整体观和系统观;中医的发展必须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长处,同时亦要与现代科学的成就相联系;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的方法,应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微观辨证”的方法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在辨证时,既要重视宏观证候表现,又不可忽略微观病理变化,把握病机,抓住共性,区别个性;病机十九条虽繁,然归纳起来,不外五脏病机与六气病机两个方面;五脏是人体的实质脏器,六气是自然界的六气变化。运用两者之间的内外联系,构成中医病机学说的理论特点。先生对五脏病机的分析,始终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准则。主张审证求因,探求病机,只有通过体表的症状分析,辨明证候性质,才能掌握疾病的本质。探求病机,必须从分析证候入手,同时亦要结合五脏阴阳属性,明察“天人相应”之理,揆度内外,以表知里,深入剖析,以洞察真谛,方可掌握要领…>>查看详情

    周学文 (1938~)

    男,辽宁省辽阳市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40余年来一直工作于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尤擅于脾胃病的治疗…>>查看详情

    周仲瑛 (1928~)

    男,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尤其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的研究方面有专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查看详情

    朱秉宜 (1929~)

    男,江苏省苏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教授、主任医师。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内外治法结合运用,对肛肠科外治法尤具心得…>>查看详情

    朱惠芳 (1934~)

    男,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50年,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科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基础上,综合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骨折的长处,发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各种自制特殊器械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骨折与关节脱位…>>查看详情

    朱进忠 (1933~)

    男,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从事经典著作、中医内科、中药教学及临床、科研数十年,对应用相似论思维方法去解决疑难疾病诊治有很深的造诣。先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辨证不明,应求相似”,局部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相似相应的规律去认识,进而得出明确的诊断去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相似论”学术观点。认为猝病者多与四时季节气候有关。若出现于春季,风温当令,治疗当用辛凉之品疏风清热;若出现于夏季,暑热当令治疗当用祛暑清热之品,并注意补气养阴;若出现于长夏,湿气当令,治疗当用化湿利湿之品;若出现于秋季,燥气当令,治疗当用辛润甘润之品,温燥者治宜辛凉甘润,凉燥者治宜辛润宣散;若出现于冬季,寒气当令,治疗当用辛温甘温之品散风寒。若春夏剧而秋冬减者,治宜养阴补血或填补脑髓;若秋冬剧,春夏减者,考虑脏腑功能失调,邪自内生。春季必发者,治宜填补脑髓、养血滋阴或化痰祛风。夏季必发者,治宜补气养阴或化痰泻火。冬季必发者,多治宜补气温阳。一日中,若早晨较甚者,治宜升阳益气或通阳化饮。若中午必作者,治宜泻火化痰。若午后较甚者,治宜除湿清热或消食导积。若日哺甚者,治宜通腑。总的来说,昼发而夜不发者,多为痰火内郁或风湿热郁,治宜化痰泻火或祛风除湿清热;夜发而昼不发者,多为脑髓空虚虚火上冲,治宜补益脑髓滋阴降火;上午重下午轻者,多为气虚;下午重上午轻者,多见阴虚。时令病中,若风邪为病,常在刮风的前一天或当风之时而甚,治宜疏风;刮风前为甚,刮风之时即减者为伏风,当温肾祛风…>>查看详情

    朱良春 (1917~)

    男,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先生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从事中医临床七十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特别是风湿病、肝病、肿瘤、脾胃病、老年病等病证,倡导“顽痹从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急性热病治疗‘先发制病’”等观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学术思想…>>查看详情

    朱南孙 (1921~)

    女,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是上海“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先生学有渊源,临诊圆机活法在握;辨证论治进退有序,至晚年医术更为精湛。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查看详情

    朱宗元 (1937~)

    男,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临床48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肾、颈椎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诊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