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中医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见中医史)。关于中医学的概念请参看中医的概念。
目录
中医治则治疗
治则
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治法
中医的常见治疗手段和方法:中药、针灸(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按摩、导引、气功、布气、食疗。
内治法
- 八法:汗法(辛温发汗、辛凉发汗)、吐法、泻法(润肠通便)、和法(和解少阳、和解肠胃、和解肝脾)、温法(温中祛寒、温阳利水)、清法(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消法(消食化滞、软坚散结)、补法(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 其它方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调和脾胃、止血、活血化瘀、活络舒筋、祛风除湿、健脾化湿、利水通淋、祛痰(化痰止咳平喘)、养阴清肺、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开窍醒神、安神定志、固涩法
外治法
其它治法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运气学说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
经络学说
体质
体质:人体的质量。
病因学说
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的分类:
-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 继发病因(病理性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失常
- 内生五气: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 脏腑病机: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府病机
- 经络病机:十二经脉病机、奇经八脉病机
-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 疾病的转归,疾病的结局:痊愈、死亡、缠绵、后遗等。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辨证
辨证:辨别为何种病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方法
- 八纲辨证:八纲(阴证、阳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
- 脏腑辨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胆经实热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胃寒证、胃热证、胃气上逆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命门火衰证、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膀胱湿热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犯胃证、肝脾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脾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
- 病因辨证:六淫证候(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火证)、疫疠、七情证候、食积等。
- 气血辨证: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
- 经络辨证
- 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 卫气营血辨证: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 三焦辨证:上焦病症、中焦病症、下焦病症
中药
中药图典
常用中药材
- 根及根茎类药材:人参 西洋参 三七 黄连 当归 龙胆 黄芪 甘草 山药 天麻 党参 柴胡 白芷 乌头 大黄 地黄 丹参 川芎 贝母 延胡索 太子参
- 花类药材:西红花 红花 菊花 金银花
- 果实种子类药材:薏苡仁 罗汉果 砂仁 枸杞 山茱萸
- 皮类药材:杜仲 肉桂
- 全草类药材:细辛 薄荷 鱼腥草
针灸
经络和人体穴位
-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详细参看上文。
- 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穴位分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特定穴等不同类型。详细请参看穴位条目。
针刺疗法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灸法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推拿
膏摩、推拿介质、热敷、推拿手法(小儿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捏积、十二段锦)
中医养生
病证
主条目疾病百科
传染性病证
伤寒、温病、时行感冒、烂喉痧、温疫、痄腮、腮腺炎、痧、急性胃肠炎、痢疾、白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
内科病证
虚劳、咳嗽、哮证、喘证、肺炎、肺痈、肺脓肿、肺痨、肺结核、肺胀、肺气肿、呕吐、反胃、噎膈、呃逆、胃痛、泄泻、便秘、黄疸、狐惑、贝赫切特氏综合征、水肿、消渴、积聚、血证、紫斑、痹证、痿证、肠道寄生虫病、鼓胀、肝硬化、淋证、癃闭、关格、尿毒症、头痛、胸痛、胁痛、真心痛、腹痛、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男性不育、眩晕、肥胖病、面瘫、胸痹、心悸、健忘、失眠、多寐、癫证、狂、痫、中风、郁证、震颤、内伤发热、痞满、厌食、中暑、汗证、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胃下垂、老年性痴呆症、鼻咽癌、甲状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白血病、硬皮病、红斑狼疮
妇科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倒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恶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胎漏、滑胎、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子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颈癌、盆腔炎、阴痒、阴道炎、女子不孕、乳腺癌、更年期综合征
小儿科病证
小儿感冒、小儿肺炎、惊风、百日咳、水痘、麻疹、风疹、消化不良、盘肠气痛、幼儿腹痛、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性瘫痪、夜啼、小儿流涎、佝偻病
外科病证
痈、疽、疖、疔疮、瘰疬、淋巴结结核、瘿、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乳痈、乳腺炎、乳癖、乳腺增生、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臁疮、痔、疝、肛裂、肛门瘙痒症、肛门周围痈疽、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肠痈、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
皮肤科病证
脓疱疮、黄水疮、湿疮、湿疹、圆癣、体癣、股癣、白秃疮、肥疮、头癣、蛇串疮、带状疱疹、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梅毒、漆疮、接触性皮炎、瘾疹、荨麻疹、白癜风、白疕、银屑病、白屑风、脂溢性皮炎、丹毒、扁平疣、粉刺、雀斑、黄褐斑、皮肤瘙痒、瘢痕疙瘩、毒蛇咬伤、痱子、酒皶鼻
伤科病证
骨折、筋伤、软组织损伤、伤科内伤、关节脱位、腰腿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坐骨神经痛)、颈臂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骨关节炎、骨质增生
五宫科病证
- 咽喉病证:失音、慢性咽炎、乳蛾、急性扁桃体炎、梅核气
- 鼻部病证: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
- 耳部病证:耳鸣耳聋、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 口腔病证:牙痛、牙痈、牙宣、萎缩性牙周病、口疮
- 眼科病证:针眼、天行赤眼、红眼病、眼丹、翳、白内障、上睑下垂、雀盲、夜盲、青盲、青光眼、漏睛疮、泪囊炎、近视
中医图书
相关条目
中医名人
中医学学科分类
- 基础中医学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内经、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史、中医各家学说等
- 临床中医学 包括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骨伤科、推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医学、气功科、中医护理等
中医院
江苏省 | 广东省 | 山东省 | 辽宁省 | 河北省 | 河南省 | 四川省 | 黑龙江省 | 山西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陕西省 | 浙江省 | 北京市 | 上海市 | 云南省 | 吉林省 | 安徽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江西省 | 福建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重庆市 | 甘肃省 | 贵州省 | 天津市 | 海南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